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胃石症14例     
为探讨胃石症发病机理,对12例儿童单纯性胃石症和2例成人胃石症合并胃溃疡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有暴食黑枣史;有腹部胀满、疼痛、恶心、呕吐;上腹部可触及大  相似文献   
13.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下丘脑组织,和再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和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弓状核及其邻近区域见到阳性神经元,阳性信号为蓝色颗粒,胞质、核膜及核仁呈阳性,阴性对照均无阳性反应出现,本实验证实,用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能检测下丘脑生长抑素神经元基因表达产物mRNA,方法稳定,重复性好,便于普通实验室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实验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手术后4、6、10和21天取胃窦粘膜,经离体~3H-TdR掺入,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胃泌素细胞(G细胞)的变化。正常大鼠胃窦粘膜G细胞标记指数为1.59±0.78,细胞百分率为4.27±0.27。溃疡组G细胞标记指数在手术后4天比对照组降低,10天的比对照组增高;G细胞百分率在手术后4、6、和10天低于对照组,21天的则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其中21天的G细胞百分率与4或6天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溃疡组手术后6天的新生粘膜内出现G细胞,其数目随时间增加。6、10和21天的新生粘膜内可见少量~3H-TdR标记的G细胞。G细胞形状有多种,有的G细胞伸出突起,与幽门腺其他腺细胞接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期间,G细胞可能与其他内分泌细胞共同参与了机体自然抗病活动。  相似文献   
15.
16.
背景:作者先前的研究表明,在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胃窦粘膜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细胞,胰岛β—EP细胞均发生变化,但前脑beta-EP神经元是否发生变化还不清楚。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前脑β—EP神经元的变化。设计:本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地点和材料:本研究在河北北方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进行,研究对象为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0~230g),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随机分为实验性胃溃疡组(溃疡组)19只、盐水对照组(盐水组)15只和正常对照组(正常组)4只。干预:溃疡组,在胃前壁近胃窦处,注入0.01mL冰醋酸至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假手术,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冰醋酸;正常组,为正常大鼠,不加任何处理。在实验性胃溃疡手术后1,4,10和23d分4批心脏灌流取脑,每批均包括溃疡组和对照组。干预者为作者本人。主要观察指标:前脑β—EP神经元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术后1,4,10及23d溃疡自愈过程中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正常大鼠前脑β—EP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弓状核及其周围,在大脑皮层和杏仁复合体也显示了少量β—EP弱阳性神经元。溃疡术后1d,大脑皮层纹状皮质β—EP阳性胞体罕见,纤维亦不明显,溃疡组β—EP神经元数与盐水组相比无差异;杏仁复合体、下丘脑各核区β—EP神经元略增多,溃疡组与盐水组、正常组相比均有差异。术后4d,溃疡组大脑皮层、杏仁复合体和下丘脑各核区beta—EP胞体免疫反应阳性增强,密集存在,于下丘脑弓状核亦可见到许多串珠状β—EP强阳性纤维和“点样”阳性结构,溃疡组以上各核区β—EP神经元数明显增多,与盐水组、正常组相比均有差异。术后10和23d,各核区β—EP神经元数仍高于盐水组和正常组。结论:在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大鼠前脑β—EP神经元形态、数量发生改变,为实验性胃溃疡形成与修复时期自然抗病机制中神经调控活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第三军医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蔡文琴教授和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王伯沄教授主编的《实用免疫细胞化学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1994年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编目清晰,内容新颖,简明  相似文献   
18.
19.
用苏木精、伊红、Alcian蓝、甲苯胺蓝、5-HT和生长抑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阑尾炎组和对照组阑尾标本各7例。结果:阑尾炎组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小结最大直径和数目、肥大细胞及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增多,而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减少,淋巴小结最大直径和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5-HT和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的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以上提示儿童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时期  相似文献   
20.
研究细胞动力学,对于基础和临床医学均有重要意义,国外已将胃肠道细胞动力学作为胃肠疾病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之一。在胃肠内分泌细胞动力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已有报道,应用体内注射放射自显影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胃泌素细胞,但应用离体培养放射自显影术,对G细胞的观察,还甚少见。本实验是将离体培养放射自显影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法相结合,来显示标记G细胞。方法步骤如下:1.体外单次脉冲标记:(1)在基本无菌操作下,取胃幽门窦粘膜组织块,长2-3mm、宽约1mm,放入5ml链霉素灭菌瓶内,瓶中含有2mlEagle液(PH7.2-7.4),液中加有~3H-TdR 4μCi和10%小牛血清;培养液中还加入两只搅拌棒。橡皮塞封盖,用铁丝环夹加固。通过橡皮盖向瓶内注入空气3ml,以便促进~3H—TdR参入DNA中。(2)于37℃—37.5℃,经磁力搅拌器低速搅拌;孵育1小时,培养完毕,抽出空气;启盖,吸去培养液,换用Hank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