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 构建大鼠早期黏膜下浸润结直肠癌( SICRC)与非黏膜下浸润结直肠癌(SNICRC)模型并鉴定两者的差异蛋白,以筛选早期SICRC的生物学标记.方法 应用N-甲基-N-亚硝基脲( MNU)诱导建立大鼠SICRC与SNICRC模型.二维荧光差异定量双向电泳技术(2D-DI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出SICRC与SNICRC的差异蛋白.荧光定量Real-time PCR和Westem blot实验验证所选蛋白的鉴定结果.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SICRC与SNICRC模型.2D-DIGE发现SICRC和SNICRC之间有5个差异表达蛋白(P值均<0.01).质谱分析鉴定这5个蛋白发现,与SNICRC和正常对照(NC)比较,转凝蛋白(Transgelin)、肽基脯氨酰异构酶A和原肌球蛋白1在SICRC表达上调,而碳酸酐酶Ⅱ(CAⅡ)与一种未命名蛋白表达下调.Real-time PCR和Westemblot验证结果显示,Transgelin mRNA和蛋白水平在SICRC组(33.05±0.75、86.63±1.83)高于SNICRC( 22.68±0.89、67.93±2.39)和NC组(18.07 ±0.55、44.25±1.55)(P值均<0.05),而CAⅡmRNA和蛋白水平在SICRC组(18.01±0.53、41.55±1.89)低于SNICRC组(26.28±1.08、61.11±1.57)和NC组(33.08±0.76、83.43 ±1.61)(P值均<0.05),变化趋势与蛋白质组学一致.结论 2D-DIGE是筛选早期SICRC与SNICRC差异表达蛋白的有效手段,鉴定的差异蛋白有可能成为临床早期黏膜下浸润结直肠癌筛选和诊断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GDC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DSA监视下,经股动脉,采用GDC栓塞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死亡率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死亡2例,术后随访1—2年,无再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例,病死率6.7%;对照组病程中死亡5例,随访1—2年再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4例,病死率3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GDC早期栓塞能显著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3.
动脉性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脉性出血是一种凶险的临床急症,来势凶猛,如诊断和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保守治疗往往效果欠佳,而手术治疗又受各方面条件制约,且难度大,风险高和手术后易发生再出血。随着介入放射学快速发展,近年来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止血逐渐应用于临床。这种方法能达到立即止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针刀疗法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康复中心针灸理疗门诊就诊的62例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药物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刀治疗.对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75.
周洲  盛晓文  蔡成刚 《淮海医药》2006,24(6):467-468
目的 探讨残根残冠根管治疗期间急性炎症的发病情况及其春相关因素.方法 对120例残根残冠根管治疗,记录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和根尖病变情况与急性炎症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急性炎症13例,发生率为10.83%;其中超扩11例,超填12例,根尖有病变4例,无病变9例.结论 残根残冠根管治疗的急性炎症与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和根尖病变程度有关,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进行,避免急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探讨在脑肿瘤术后患者护理中实施短期运动想象疗法对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9月入院行脑肿瘤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0—12月入院行脑肿瘤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行脑氧饱和度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护理。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与第5天收集两组的脑氧饱和度监测数值(rScO2)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标随观察时间呈逐渐升高趋势,并且术后第4天起,Barthel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时间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额及右额各时点rScO2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肿瘤术后患者护理中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脑肿瘤手术患者的rScO2,短期内可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比较SGC7901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原位移植胃癌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SGC7901胃癌细胞株构建裸鼠原位胃癌模型,于第8周收集CTC,处死裸鼠。计数CTC数量,观察原位移植胃癌在体内的转移情况,采用RT-qPCR检测SGC7901细胞,CTC和原位移植胃癌中EMT相关因子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差异。最后免疫组化检测原位胃癌中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采用SGC790细胞构建了裸鼠原位胃癌模型,于第8周收集裸鼠CTC。所有裸鼠均可在外周血中采集到CTC。原位移植胃癌在裸鼠体内发生多处转移。RT-qPCR结果表明,E-cadherin在原位胃癌中表达水平最高,与CTC和原SGC7901细胞中比较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N-cadherin、Vimentin在CTC和SGC7901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SGC7901细胞中,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原位胃癌中,免疫组化结果表明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为弱阳性,E-cadherin表达为强阳性。结论胃癌细胞在体内转移过程中伴随着细胞EMT过程,可阻断EMT相关的众多因子或探索新的调节因子,不仅有助于更好地阐明EMT与肿瘤的关系,而且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8.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56例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行肝动脉插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肝血管瘤体,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结果:栓塞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术后第1、3、6、12个月复查:肿瘤平均缩小39.7%、52.9%、75.0%、80.9%。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探讨“病灶内导管预置法”辅助感染性和可疑感染性病因的复杂性主动脉疾病急诊腔内修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技术要点。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有6例濒临破裂的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急诊腔内修复的同时,采用“病灶内导管预置法”预防术后移植物感染。患者年龄23~72(53.0±18.0)岁,男性4例、女性2例。其中主动脉疾病合并未完全控制的结核病2例,术前菌血症表现1例,术前高度可疑感染性假性动脉瘤3例。统计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用药情况及术后30 d死亡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12个月CT血管造影(CTA)随访。结果:本组患者的技术即时全部成功,30 d内无死亡发生。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3.3)个月。2例结核性主动脉瘤患者术后规范口服抗痨药物治疗,分别随访10个月、12个月后未见气泡或其他移植物感染迹象,恢复正常工作。1例术前菌血症、高热寒战、大咯血的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3个月,随访结果良好、未见移植物感染迹象。3例高度可疑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术后未出现感染,分别随访6个月、7个月、12个月病灶内血栓化满意。结论:“病灶内导管预置法”辅助急诊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感染性或可疑感染性病因的复杂性主动脉疾病,操作安全、快捷,抢救成功率高,有效性被初步证实,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0.
周洲  周耀  姜楠  于金华  张光东  孙超 《口腔医学》2013,(10):706-708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X线片和锥形束CT(CBCT)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因牙周病拔除的下颌第二恒磨牙110颗,模拟临床拍摄颊舌向X线片,并进行CBCT扫描。统计C形根管的发生率及其类型。结果 110颗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中,通过X线片诊断为C形根管的46颗(41.81%),通过CBCT影像确诊为C形根管显示66颗(60.00%)。通过CBCT诊断为C形根管的离体牙中,其中Ⅰ类(融合型)26颗,Ⅱ类(对称型)22颗,Ⅲ类(不对称型)18颗。Ⅰ类中,C4截面形态主要在根管下段出现的频率较高,Ⅱ类中,C3在整个根管各段中出现的频率较高。Ⅲ类中,C1和C2主要出现在根管上段。结论具有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磨牙基本可以通过X线片初步诊断,但如需了解其根管的详细信息则要通过CBCT扫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