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周洪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03-10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许多慢性消化道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查方法是诊断HP感染和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多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幽门螺杆菌实验检查效果。按取材部位不同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检测方法有微生物学、形态学、尿素酶试验、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为好。现将幽门螺杆菌实验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2.
微种植体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微种植体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为微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不同植入角度的微种植体-上颌全牙弓有限元模型,对各模型施加2.5N内收前牙的作用力,对微种植体所受等效应力进行比较.结果:微种植体与牙槽骨表面的夹角增加,微种植体所受等效应力明显减小.结论:微种植体植入角度的增加,有利于微种植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33.
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向破骨样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正畸牙齿移动的基础是牙周组织的改建,其中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是牙齿移动的第一步,应力作用下有关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牙周膜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拟建立人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简便方法,观察骨吸收刺激因子对破骨样细胞分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10/2008-05在西安交大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脐带血来源于非高危妊娠的健康产妇,新鲜牛股骨由西安交通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用于制备100~200 μm厚的骨片, 1α,25-(OH)2D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前列腺素E2等骨吸收刺激因子均为Sigma公司产品。 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脐带血,Ficoll液分离后吸取呈云雾状的白膜层,离心弃上清,加入α-MEM培养液重悬,调整脐血单核细胞浓度为1×109 L-1,接种于预置盖玻片和骨片的24孔培养板中,1.0 mL/孔,设立空白对照组、10-8 mol/L及10-7 mol/L 1α,25-(OH)2D3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1α,25-(OH)2D3+前列腺素E2组,培养7 d。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样细胞的形成,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吸收陷窝情况,以TRAP染色(+)、细胞核≥2个的细胞为破骨样细胞进行计数。 结果:培养3 d后,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变化,各诱导组单核细胞出现融合趋势;7 d时空白对照组出现少量的破骨样细胞,核的数目2~3个,各诱导组可见大量多核破骨样细胞,核的数目3~20个不等。诱导后光镜下可见胞浆呈红色、胞核呈淡黄色的TRAP(+)破骨样细胞,尤其是 10-8 mol/L 1α,25-(OH)2D3组可见含14个核的强阳性破骨样细胞,且胞体较大。各组均尚未形成骨吸收陷窝。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诱导组破骨样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F=9.78,P < 0.01);与10-8 mol/L 1α,25-(OH)2D3组比较,10-7 mol/L 1α,25-(OH)2D3组破骨样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 > 0.0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及1α,25-(OH)2D3+前列腺素E2组破骨样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F=7.46,P < 0.01)。 结论:脐血单核细胞经骨吸收刺激因子体外诱导培养后,可分化为TRAP(+)的多核破骨样细胞,其中10-8 mol/L 1α,25-(OH)2D¬具有最强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以数字化X线摄影片(DR)图像为数据源,在Windows XP平台上,利用VC++6.0、VTK工具研发颅面硬组织三维重建系统,为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方法选择和提高医患交流的水平提供平台.方法:以CT影像为基础构建的头颅作为标准模板,确立其三维坐标系,选取64个特征点,作为初始特征点.调整患者DR,使其与标准模板的坐标系一致.调整DR上的特征点作为目标特征点.根据一定形变算法,对标准模板进行上下颌分离形变、融合,得到患者颅面硬组织模型.结果:重建了能基本反映真实颅面硬组织结构的三维模型,其图像逼真,能够动态旋转,任意缩放.结论:本系统硬组织重建突破常规,分离独立形变后再融合,实现了咬合关系的基本重建,能够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5.
通过 X 线片获得三维图像在1979年由 Artzy 提出后迅速用于颌面外科领域以及颅颌外科手术的分析和设计,并进一步用于计算机模拟手术之中。但由于重建的图像是否能精确的反映真实的解剖部位大小还不十分清楚,所以仍常借助于 X 线头影测量和人体测量获得数据。本研究目的即在于对用 CT 数据重建的三维图像进行测量并与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以求发现两者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36.
西安地区汉族正常青年人颅面部直接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客观地、准确地、标准地评价颅面形态,为颅面部畸形的治疗奠定基础。材料方法:采用Farkas建立的面部形态直接测量法,对100例(男女各50名)西安地区身体健康、颅颌关系协调、牙齿排列整齐、I类He关系、正常超覆He、无任何牙病治疗及外伤史的年满18岁的汉族高中生,进行颅面部18项(头6项、面部12项)的测量。测量结果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男女两组的t检验。结果:正常人的颅面两侧基本对称(P>0.05),男女组间除垂直向的n-sto,sto-gn,sl-gn和矢状向的gn-go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1.男女在此年龄段上的上面高、颏部和下颌骨长度基本相似;2.正常汉族成人面部软组织特征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7.
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一些技术的研究进展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张晨晖,周洪,杨亚东心血管系统可以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四个层次进行研究,即所谓传统的生物学研究模式。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人们可以从基因结构、转录、翻译等水平研究...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对西安地区汉族骨性Ⅱ类面型青年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 ,将该年龄组的骨性Ⅱ类面型颅面部各器官之间的三维测量值与正常面型青年进行对比研究 ,为临床诊断和指定治疗计划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Farkas的颅面部软组织表面测量方法 ,对西安地区面部形态为凸面型的 6 0名汉族青年进行 5 4项测量 ,将测量结果与正常面型青年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 ,西安地区西安籍骨性Ⅱ类面型青年相对正常面型青年在三维方向的特点是 :上颌相对下颌前突 ,面下 1/3较窄 ,颏下点相对后缩。结论 :西安地区西安籍骨性Ⅱ类面型青年相对正常面型青年在三维方向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9.
与药物作用相反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有些药物可出现与治疗目的相悖的作用。对此倘若疏忽 ,有时会导致治疗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产生相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大多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 ,少数患者也可在正常用药时发生 ,总结如下。1 镇静催眠药引起兴奋不安久用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可产生成瘾性。成瘾后突然停药 ,可产生兴奋、焦虑、头痛、震颤 ,甚至惊厥。少数患者 ,特别是老年患者 ,应用巴比妥类药物后可表现为兴奋 ,而不是抑制。安定广泛用于镇静催眠 ,有逐渐取代巴比妥类催眠药的趋向 ,但少数人服后会发生兴奋、多言现象。2 抗心律失常药导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0.
西安地区骨性III类长短面型患者的三维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部分西安地区汉族骨性III类长短面型青年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将该年龄组的颅面部各器官之间的三维测量值及比例指数在长短面型之间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Farkas的颅面部软组织表面测量方法,对西安地区骨性III类长短面型患者进行54项测量。结果:通过对部分西安地区汉族骨性III类长短面型患者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发现:①骨性III类长面型相对于短面型下颌角较大(137.9°>117.8°,P<0.01)。②骨性III类长面型相对于短面型下颌宽较窄,前全面高、前下面高均较大(P<0.01)。结论:西安地区骨性III类长短面型青年之间不仅面高比不同,颅面部软组织的其他三维测量值及比例指数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