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体外扩增弓形虫RH、ZS1、ZS2、GT14个分离株的编码棒状体蛋白(ROP1)和主要表膜蛋白(P30)抗原的基因片段,比较虫株间差异,为克隆及其DNA免疫的研究做准备。特定引物的设计;弓形虫虫株的复苏、接种、收集、纯化;提取弓形虫RH、ZS1、ZS2及GT1分离株的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从4个分离株基因组DNA中均扩增出编码ROP1、P30抗原的基因片段,其大小ROP1约756bp,P30约1025bp,电泳条带未见虫株间的明显差别。研究表明,所扩增4个弓形虫分离株的ROP1和P30基因片段均与理论预测值相符,并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应用三种方法对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以期获得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酶切法、芯片法和测序法对国内报道突变频率比较高的6个耳聋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19例耳聋患者,酶切法共检出4例GJB2 235delC,1例mt 12S rRNA;; A;;1555G;其中8例患者及1例患者的父母基因芯片法检出1例mt 12S rRNA;; A;;1555G,3例GJB2 235delC,3例SLC26A;;4基因突变,3例9位点均正常。mt 12S rRNA;;A;;1555G和GJB2 235delC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酶切相一致。10例基因芯片检测及GJB3测序分析均未检出GJB3 538C〉T突变及GJB3其他致病突变;GJB6基因序列未发现致病突变位点。mt 12S rRNA;; A;;1555G和GJB2 235delC位点测序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和酶切结果相一致。SLC26A;;4基因突变IVS7-2A;;〉G和2168A;;〉G测序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随后对部分患者父母采用上述方法筛查,48例样品中,共检出15例携带致聋突变,检出率31.25%。结论酶切法、基因芯片法及测序法三者检查结果相符合。临床诊断因患者而异,综合三种检测技术,设计最佳筛查方式。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特异灵敏的鉴定PAH基因第6外显子c.611A〉G突变热点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针对突变频率较高的PAH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热点c.611A〉G,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system,ARMS)的特异引物,对山西省已经临床确诊的70例经典型PKU患儿、c.611A〉G突变患儿的家长及50例正常儿童进行第6外显子扩增,扩增产物测序验证。结果在受检的山西省患儿中,PAH基因第6外显子c.611A〉G突变位点ARMS检测结果和测序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ARMS技术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PAH基因热点突变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无精子和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与染色体核型的关联。方法对无精子、少精子症男性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区15个STS位点进行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经15个STS位点检测发现AZF区微缺失12例,总缺失率为8.0%。其中AZFa缺失2例,缺失频率为1.3%;AZFb缺失1例,缺失频率为0.6%;AZFc缺失11例,缺失频率为7.3%;AZFd缺失10例,缺失频率为6.7%。AZF区缺失频率为AZFc〉AZFd〉AZFa〉AZFb。12例AZF区微缺失的患者共存在4种缺失类型,其中10例患者为AZF区的联合缺失。所有患者经核型分析共检测出14例异常核型,异常率为9.3%。14例异常核型患者中有1例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136例正常核型患者存在11例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 Y染色体AZF区有缺失,不一定染色体核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也不排除有AZF的缺失;Y染色体微缺失与染色体核型异常不呈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对长治地区115例耳聋患者常见基因GJB2、GJB3和线粒体DIqA 12S rRNA 1555A〉G测序分析,研究该地区耳聋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热点突变位点。方法收集长治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115q,J耳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提取其DblA后对它的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115例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检测到81例发生突变,并发现了10个突变位点,其中C.7657T〉c是主要的多态位点,其携带率为22.6%(52/115)。另外,长治地区发现2例线粒体DNAl555A〉G位点突变,未检测出GJB3基因突变位点。结论通过对长治地区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了解该地区的耳聋基因突变谱,为后续国内耳聋基因型分布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为耳聋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应用2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4组对20例DMD/BMD患者进行Dys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12例(60%)存在外显子缺失,8例(40%)未检测到缺失;8例缺失片段集中于44—52号外显子,4例集中于5’端外显子。结论基因缺失为主要突变类型,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44—52、2~20号外显子两个缺失热区。  相似文献   
67.
目的用所构建的弓形虫pcDNA3-ROP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观察它在肌组织中的表达及不同免疫途径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碱裂解法大量制备pcDNA3-ROP1质粒,免疫BALB/c小鼠,每只鼠注射100ug, 两周后同量加强免疫一次,以pcDNA3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于免疫后第50天用间接免疫酶法检测注射局部肌组织重组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IgG抗体滴度.结果免疫鼠肌组织石蜡切片呈特异性阳性反应;血清IgG抗体90天后测定为阳性;皮下及肌肉不同免疫途径血清均显示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DNA3-ROP1质粒DNA免疫小鼠后,肌组织内有重组蛋白表达,并能诱导机体产生IgG抗体.  相似文献   
68.
弓形虫ZS2株抗原因的扩增及克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相似文献   
69.
SAG3基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弓形虫感染的快速、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方法以弓形虫SAG3基因为靶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5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弓形虫抗体IgG、IgM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以PCR和ELISA检测弓形虫SAG3基因片段和其抗原,阳性分别为10例及7例,阳性率分别为17.9%和12.5%,其中PCR检测阳性、而ELISA检测阴性的3例,经病原学检测,均证实有弓形虫感染;20名正常对照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体外扩增弓形虫SAG3基因的方法诊断弓形虫感染具有准确、快速、特异和敏感的优点,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弓形虫感染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阿米福汀(WR-2721,amifostine,AMI)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中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AMI(1,10,1000μmol/L)干预HL-60细胞24,48,72h,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抑凋亡基因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阿米福汀可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和下调抑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且均有明显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AMI可能通过下调抑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解除其抑制凋亡效应,从而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