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ATM基因缺失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以骨髓涂片档案片为标本,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SpectrumOrangeTM标记的位于11q22.3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ATM对28例初诊的CLL患者进行了ATM缺失的检测,临床分期按照Binet分期方法,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ATM基因缺失与患者初诊时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FISH分析中,28例CLL患者中有4例(14.3 %)检出ATM基因缺失,9例Binet A期患者中1例(11.1 %) 存在del(ATM)异常;8例Binet B期患者中1例(12.5 %) 存在异常;11例Binet C期患者中2例(18.2 %) 存在异常。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ATM基因缺失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以骨髓涂片档案片为样本进行FISH检测,方法简便,结果可靠,便于血液系统克隆性疾病的回顾性遗传学分析,ATM基因缺失是CLL患者常见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其对中国CLL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2.
周永安 《中国医药》2009,4(11):872-873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105mg/次,3次/d,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74.4±49.7)μg/L、TNF—α(89.5±25.8)μg/L、IL-6(232.6±61.7)μg/L及HA(180±54)μg/L、PCⅢ(171±49)μg/L、LN(168±39)μg/L、C1V(153±37)μg/L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通过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等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用 pc DNA3- SAG1真核表达质粒直接免疫小鼠 ,观察 DNA免疫所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 ,为研制弓形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质粒 pc DAN3- SAG1,然后将其导入 BAL B/ c小鼠体内 ,每隔 2 1d接种一次 ,一共免疫三次。用 MTT方法对脾脏的 NK细胞和其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进行测定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 CD4+、CD8+ 细胞进行测定。结果 :实验组 NK细胞杀伤率为 :70 .0± 3.6 4,而 pc DNA3及空白对照分别为 :48.5± 6 .0 8和 47.0± 5 .93。实验组 NK细胞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5 ) ,而 pc DNA3质粒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对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进行动态分析 ,可见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 ,CD8+的数量逐渐上升 ,CD4+ / CD8+的比率逐渐下降 ,实验组与 pc DNA3质粒及空白对照有明显差异 (P<0 .0 5 ) ;Con A刺激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能刺激免疫鼠及对照鼠淋巴细胞增生 ,实验组与 pc DNA3质粒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重组质粒pc DNA3- SAG1免疫 BAL B/ c小鼠可诱导一定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亚砷酸(As2O3)联合阿米福汀(AMI)诱导人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As2O3单用和联合AMI对HL-60细胞进行不同时间干预,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抑凋亡基因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s2O3组和联合组均可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生,呈浓度依赖性,联合组对其抑制作用明显大于As2O3组。联合组降低Survivin的表达作用比As2O3组更明显。结论 As2O3通过下调抑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诱导HL-60凋亡;AMI可增强As2O3对Survivin的下调作用,增强HL-60细胞对As2O3的敏感性,发挥促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IL-4基因启动子区域-590C/T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NP技术,检测30例CML患者组和40例正常对照组IL-4基因多态性。结果IL-4基因-590C/T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4.33),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CML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5.65倍(P〈0.01,OR=5.65)。结论IL-4基因-590C/T基因型多态性与CML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CML发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携带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降低IL-4的表达而增加CML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6.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的临床和实验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60例AML患者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结果18例(30%)正常核型的AML患者分别检测出有PML/RARα、AML1/ETO、TLS/ERG、CBFβ/MYH11和MLL/AF9等5种融合基因的存在。结论多重巢式RT—PCR技术可用于白血病患者初诊时染色体畸变的筛选,可在核型正常的AML患者中检出隐匿的染色体易位,对AML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帮助,进一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7.
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基因变异角度研究HBV隐匿性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不明原因的肝炎患者104例,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清,套式PCR扩增HBVS、X、C基因,检测隐匿性HBV感染者。HBVS、X区扩增产物测序和变异位点分析,发现可能的和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的变异位点,分析HBV基因变异在HBV隐匿性感染中的作用。结果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13例。S基因区未发现有义突变,X基因区及重叠核心启动子区、增强子Ⅱ区发现多位点变异,推测与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结论X基因区及重叠核心启动子区、增强子Ⅱ区多位点变异可能是HBV隐匿性感染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8.
周永安  王化河  李爱清 《医学争鸣》2004,25(20):1869-1869
1临床资料2002-02/2003-02我院门诊治疗的活动性肝硬化联合用药治疗组及一般用药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24例,女4例,年龄25~26岁,病程3~26a,代偿期肝硬化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4例,两组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9.
我们选用天然中草药生天花粉、生甘草、生当归、生黄芩组方制成天甘散,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复制指标的阴转治疗,共观察76例,并与干扰素治疗的54例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76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24.36岁,按照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定标准,诊为CAH 9例,CPH 38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快速、早期、敏感的诊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DNA检测方法,旨在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的HCMV的感染情况及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利用ELISA和巢式PCR方法对3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30例,PCR和ELISA方法HCMV阳性分别为20例和18例;其阳性率分别为66.7%和60%。作为阴性对照的20名正常同时进行HCMV的检测,其结果均为阴性。结论:PCR具有早期、快速、简便的优点,适用于临床对HCMV的早期快速诊断和作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愈后判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