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测量,应用一种简单、可靠的术中方法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方法45例单侧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测量,在术中参考股骨局部解剖标志及测量与股骨柄球头的距离以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结果术前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的85%~100%,平均94%。术后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的85%-110%,平均95%。双下肢长度差异〈5mm定义为双下肢等长。术前40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均为患肢缩短,距离差异为-5--30mm,平均-8mm。术后40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mm,4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10mm,1例〉10mm,89%的患者术后双下肢等长。结论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这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恢复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并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器械、切口暴露和术中X线片。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高表达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GSK3β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G418筛选获得GSK3β高表达细胞系;采用中性红染色法、Griess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结果: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高表达GSK3β,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一致,能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率20.4%,P<0.05)和脂多糖(LPS, 1 μg/ml)诱导的巨噬细胞NO的产生(抑制率25.6%,P<0.01),促进TNF的产生(增加率28.8%,P<0.01).结论:GSK3β具有调节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免疫反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初步探讨金刚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去双侧卵巢手术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刚丸组(3.6 g/kg)和戊酸雌二醇组(9 mg/kg),每组6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12周后取大鼠右侧股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测定,取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E)检测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骨钙素(osteocalcin, OCN)、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 TRAP 5b)以及用生化法检测血脂(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究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ficular myocardium,NVM)心内结构和功能的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对该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成人NVM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等。结果:13例NV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室壁中下段肌小梁增多增粗,肌小梁之间见大小不等的深陷隐窝,局部室壁搏动降低。部分患者心功能降低。部分患者伴有轻度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等。本组病例未见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结论:NVM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各异,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无荚膜和有荚膜(野生株)两种新生隐球菌菌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抑制率的差异,明确荚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新生隐球菌侵入和损伤HUVEC的过程以及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分别在不同时相点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的变化.结果:通过TEM观察到两种菌株均造成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的内质网疏松,线粒体肿大,细胞核膜损伤及其细胞的基本结构紊乱.CCK-8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表明,共孵30 min时,两菌株对HUVEC的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共孵1、2、3、4 h时,无荚膜株对内皮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野生株(P<0.05),在1 h无荚膜株的抑制率可高达79%; 5 h时,两菌株对HUVEC的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荚膜株较野生株造成HUVEC更大程度的损伤,说明荚膜在隐球菌损伤HUVEC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高氧诱导C57BL/6J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观察CD105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方法:取出生后7 d的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20只.采用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建立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105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建立成功.高氧组小鼠CD105显著表达,积分光密度为(9 985.63±1 016.28)/鼠,阳性染色面积为(14 246.61±6 052.29) μm2/鼠,而正常对照组仅有微弱表达[积分光密度为(1 625.36±638.44)/鼠,阳性染色面积为(3 619.31±1 760.03) μm2/鼠],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05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其检测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定性、定量评估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7.
LC-MS法评价两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LC-MS法测定人体血浆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药物浓度,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20例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10 mg苯磺酸氨氯地平供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采用LC-MS测定人体血浆中不同时间点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供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6.21±1.88)、(6.03±1.08) ng/ml,AUC0-120分别为(250.68±52.61)、(246.14±52.11) ng·h/ml,Tmax分别为(6.0±2.3)、(6.1±2.5) h, t1/2分别为(40.45±6.68)、(43.74±9.05) h.本方法在0.1~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可定量浓度为0.1 ng/ml,两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减压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高压氧(HBO)处理后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变化,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减压性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与HBO效用的机制.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安全减压对照组、致伤组、HBO治疗组.以不安全快速减压大鼠中枢神经损伤模型为实验对象,致伤后6 h给予HBO处理.观察活化小胶质细胞、TNF-α/TACE免疫阳性细胞、神经细胞凋亡,组织内TNF-α含量和脑脊液(CSF)内TNF-α的生物活性.结果:损伤后6 h就可见脑和脊髓组织内IB4阳性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的高峰出现在24 h,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出现形态改变.神经元凋亡在损伤后48 h达到高峰.小胶质细胞出现的区域与神经细胞凋亡出现的区域相同.损伤后6 h就可在CNS组织中检测到TNF-α,48 h达到高峰,与IB4阳性细胞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P<0.05).CSF中TNF-α的生物活性也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TNF-α和TACE免疫阳性细胞形态和分布与IB4阳性细胞类似.HBO治疗可显著减少中枢神经组织中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数量,降低组织和CSF中TNF-α的含量,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结论:减压性损伤中枢神经组织内小胶质细胞迅速激活,后者增加毒性物质的表达和分泌,介导继发损伤.HBO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反应,降低其活性,减少毒性物质的分泌,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B型利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类神经激素,主要来自于心室,作为一种心衰标志物在临床逐渐被接受.本研究拟以先前已制备的TRX-BNP融合蛋白作抗原,制备BNP单克隆抗体,为研制BNP单抗试剂盒作准备.  相似文献   
90.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通过文献检索和评价,结合医师问卷调查,经专家组讨论、征求中医药专委会委员意见和咨询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建议,对《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详实修订。2020版共识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和诊断、中医学的病因病机、治则、辨证施治、临床推荐意见、临床疗效评价和监测、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等,增加了临床表现腰膝酸软、骨密度测量临床指征、骨质疏松脆性骨折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中医病因、针灸治疗和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等内容。本共识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旨在为临床医师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