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目的:探讨骨髓活组织塑料冷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不脱钙的骨髓活组织塑料冷包埋切片上,采用经典免疫组化技术SP染色法。结果:冷丙酮固定剂在骨髓活组织塑料冷包埋免疫组化染色中,效果优于Bouin固定液(P<0.05),-20℃操作条件下免疫组化结果优于4℃(P<0.05)。结论:冷丙酮固定骨髓活组织塑料冷包埋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结果稳定,特异性高,敏感性强。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80例宫颈病变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HPV6、11、16、18亚型的检测分析。结果:HPV16/18在CIN、CIN及CIN3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在CIN中的表达低于CIN和CIN(P<0.05),HPV16/18的阳性表达在鳞状细胞癌级、鳞状细胞癌级、鳞状细胞癌级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6/11感染随着CIN级别的升高而降低,HPV16/18随着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女性HPV阳性感染率较高,具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病变程度的不同,感染率及感染亚型不同;HPV16/18在CIN中的感染率随CIN的级别升高而升高,但在宫颈癌中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3.
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ARS)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负责催化tRNA的羟基与其同源氨基酸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氨酰-tRNA,为蛋白质合成提供原料。ARS不仅可调控蛋白质合成,还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细胞因子活性,RNA剪接和血管生成,进一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等。本文就ARS在恶性肿瘤中表达及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白消安(busulfan,BUS)构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8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CTX组、BUS组、CTX+BUS组和对照组各20只。CTX+BUS组腹腔注射CTX 40 mg/(kg·d)+BUS 20 mg/(kg·d),CTX组腹腔注射CTX 40 mg/(kg·d),BUS组腹腔注射BUS20m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灭菌注射用水,均连续注射6d。记录给药期间小鼠一般情况;停止给药后4d,各组均处死10只小鼠,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小板(platelet,PLT)、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取骨髓组织行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取脾脏观察脾脏大小及颜色改变等;每组余10只小鼠继续观察14d,记录死亡情况。结果对照组活动正常,精神良好,体质量无明显变化;CTX+BUS组活动减少,精神萎靡,体质量明显减轻;CTX组和BUS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减少,精神萎靡,体质量减轻,但改变程度较CTX+BUS组轻;停止给药后4d处死小鼠,对照组脾脏体积及颜色均正常,光学显微镜下见骨髓有核细胞呈增生活跃状态,RBC、WBC和巨核细胞分布均匀;CTX+BUS组脾脏体积缩小、颜色较浅,光学显微镜下见脂肪空泡明显增多,有核细胞增生极度减低,呈重度抑制状态;CTX组和BUS组脾脏体积稍缩小、脏器颜色较浅,光学显微镜下见脂肪空泡明显增多,但改变程度较CTX+BUS组轻;停止给药后4d,CTX+BUS组、CTX组和BUS组WBC[(2.15±1.21)×10~9/L、(3.78±0.87)×10~9/L、(3.45±0.96)×10~9/L]、RBC[(3.41±0.71)×10~(12)/L、(4.54±0.35)×10~(12)/L、(3.89±0.65)×10~(12)/L]、PLT[(175±42)×10~9/L、(278±54)×10~9/L、(215±69)×10~9/L]、Ret计数[(34.3±15.2)×10~9/L、(186.4±100.8)×10~9/L、(63.4±60.5)×10~9/L]及Hb水平[(68±14)、(80±14)、(78±18)g/L]均低于对照组[(8.56±1.19)×10~9/L、(8.34±0.85)×10~(12)/L、(502±95)×10~9/L、(405.2±70.3)×10~9/L、(145±31)g/L],血清TNF-α[(2.65±0.16)、(2.04±0.33)、(1.97±0.18)μg/L]、IL-2[(3.14±0.13)、(1.75±0.09)、(2.45±0.21)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34±0.07)、(1.32±0.10)μg/L],且CTX+BUS组各指标较CTX组和BUS组变化明显(P0.05);CTX组各指标与BU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给药后14d,CTX+BUS组小鼠全部死亡,BUS组小鼠死亡6只,对照组及CTX组小鼠无死亡。结论 CTX联合BUS构建小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成功率较高、模型稳定,用时较短,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四君补铁生血颗粒治疗脾气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气虚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饭后口服四君补铁生血颗粒1包/次,3次/d,对照组饭后口服枸橼酸铁片2片/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血清铁蛋白、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中医征候评分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改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血清铁蛋白升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四君补铁生血颗粒治疗脾气虚型缺铁性贫血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铁吸收、升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方面优于枸橼酸铁片,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枸橼酸铁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索人表皮干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将皮肤标本进行分离,用DispaseⅡ酶消化表皮皮片后,重悬细胞,接种于铺有Ⅳ型胶原的培养瓶进行培养.表皮干细胞的鉴定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β1整合素、CK19的表达.对表皮干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克隆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良好,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及CK19角蛋白染色阳性.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角质形成细胞(P<0.05).结论 采用本方法进行人表皮干细胞的培养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7.
血管内皮细胞始终暴露于血液环境中,易受血流中异常成分的影响,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继发引起血管衰老,导致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将从常见的促进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归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胆囊组织中泡沫细胞形成与胆固醇结石和胆囊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囊样本58例,其中胆囊胆固醇结石34例、胆囊胆固醇息肉16例及对照组8例,制作石蜡切片,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胆囊黏膜下层泡沫细胞形成及CD14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胆囊黏膜皱褶在胆囊结石组和胆囊息肉组中明显增多,其黏膜下层泡沫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0.0%和62.5%,均显著高出对照组12.5%(P〈0.05),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这些泡沫细胞高表达CD14,提示这些泡沫细胞来源与巨噬细胞密切相关。结论胆囊黏膜层内泡沫细胞形成和脂质在黏膜内沉积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和胆囊胆固醇息肉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早产儿巨细胞病毒(HCMV)、弓形虫(TOX)、乙肝病毒(HB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风疹病毒(RV)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122例早产儿和7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7种病原体核酸的筛查检测。结果早产儿HCMV感染率为63.9%、TOX感染率为3.3%,HBV感染率为9.8%,HSV-1感染率为4.9%,HSV-2感染率为6.6%,RV感染率为3.3%,CVB3感染率为23.8%。早产儿HCMV、HBV、HSV-2和CVB3感染率与正常新生儿HCMV、HBV、HSV-2、CVB3感染率29.3%、1.3%、0和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V、HBV、HSV-2和CVB3感染是早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分型与临床诊疗间的关系。方法: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制成2μm厚的骨髓病理切片,用网形测微器计点法测定切片内造血主质与脂肪组织所占容量的百分比率,确定骨髓增生度;以骨髓增生度、局限性造血细胞灶或岛、巨核细胞数等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病理分型依据。结果:在380例/次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检查患者中,依据此方法分型,其中:再生不良型83例(21.84%),再生障碍型II196例(51.58%),再生障碍型I101例(26.58%);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与低增生骨髓象、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特征。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以及骨髓病理分型,可有效的指导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