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牛肝菌多糖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体重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构建T2DM大鼠模型,灌胃给予牛肝菌多糖干预4 w,观察体重变化并检测血清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结果牛肝菌多糖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GLU、TG、TC、LDL-C的含量,提高HDL-C的含量,并有效改善三多一少症状中的体重降低情况。结论牛肝菌多糖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对T2DM大鼠有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cutellaria baicalelensis stem leaf total flavonoid SSTF)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hypoxia H)2h后,复氧(reoxygenation R)4h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以心肌细胞存活率表示。结果:缺氧2h再复氧4h,心肌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指数(positive expressionindex PE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ax蛋白PE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STF干预组Bcl-2蛋白PEI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P<0.05),Bax蛋白PEI显著低于缺氧/复氧组(P<0.05),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P<0.05)。结论:心肌细胞缺氧再复氧时,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存活率降低。SSTF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研究CD4+T细胞在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es cardiomyopathy, DCM)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雄性,4周龄,饲喂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 HFD)6周,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饲喂6周后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1周后两组小鼠做心脏超声检测,后处死小鼠,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情况,Q-PCR检测两组小鼠心肌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检测小鼠体内CD4+T细胞的表型。结果 与普通饮食喂养小鼠相比,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出现了明显的心功能损害和心肌病理学改变。糖尿病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及炎症因子TNF-α和IFN-γmRNA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纵隔淋巴结中CD4+CD4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出现了明显的心功能损害,纵隔淋巴结CD4+CD44+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心肌组织中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升高,提示激活的CD4+Th1细胞可能在DCM中扮演着重要角色,TNF-α可能也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润肠汤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性便秘患者73例来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润肠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润肠汤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丹皮酚、三七总皂苷联合应用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将存活且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丹皮酚组、三七总皂苷组、丹皮酚与三七总皂苷联合用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另立假手术组。连续给药4周, Masson 染色检测各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Western - blot 检测心肌组织中 TNF -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 CVF 和 TNF -α蛋白表达不同程度降低;与单味药丹皮酚组和三七总皂苷组比较,联合用药组 CVF和 TNF -α蛋白表达下调显著,联合用药高剂量组较联合用药低剂量组作用更显著。结论:丹皮酚与三七总皂苷联合应用可协同下调 TNF -α蛋白表达,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强心方中三味主药黄芪、附子、葶苈子单独使用与联合使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 构建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第2天开始经食道给予药物治疗,分为假手术组(Sham)、手术对照组(PBS)、黄芪总提取物单独给药组(HQ)、附子总提取物单独给药组(FZ)、葶苈子总提取物单独给药组(TLZ)、1/3剂量混合给药组(黄芪总提取物+附子总提取物+葶苈子总提取物,Mix)、全剂量混合给药组(黄芪总提取物+附子总提取物+葶苈子总提取物,Mix full-dose)。给药30d后观察各组分对心肌梗死后小鼠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 给药30d后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小鼠的心脏功能相对于PBS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心肌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小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与PBS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减少,心室重构程度显著减轻(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给药组小鼠心肌细胞增生肥大程度降低(P<0.05)。 结论 黄芪、附子、葶苈子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心功能,改善小鼠的左室重构,减轻心肌组织纤维化以及心肌细胞肥大,并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尤其是1/3剂量混合治疗组好于全剂量混合治疗组,这些结果对于中药临床上剂量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8.
DBC1最早发现是在乳腺癌中杂合性缺失,被称为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DBC1在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及凋亡、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DBC1的表达进行调控很可能成为肿瘤,炎症以及代谢性疾病重要的干预靶点。本文对DBC1在肿瘤、淋巴细胞功能和部分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丹皮酚、三七总皂苷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AMI动物模型,丹皮酚组、三七总皂苷组、联合用药(丹皮酚+三七总皂苷)高、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28d.检测各组大鼠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 p65、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并且,联合用药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味药组,联合高剂量组明显优于联合低剂量组.结论:丹皮酚、三七总皂苷联合应用能明显改静心梗后大鼠的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NF-κ B 665、TNF-α蛋白表达有关,且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分析自然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流产组织检测人类微小病毒B19(B19V)的结果,探讨B19V感染与人类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的流产组织各34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B19V.结果:自然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的B19V检出率分别为29.4%(10/34)和0,两细PCR-B19V结果的差别具有极显著性(卡方检验,P<0.001).结论:自然流产病人流产组织B19V的检出率显著性高于人工流产者,提示B19V感染可能是导致人类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