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正>患者,女,59岁。主因间断腹胀、腹痛伴排气、排便不畅15 d,加重5 d于2009年7月14日21:0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胀痛伴排气、排便不畅,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间断发热,体温38.5℃,对症治疗后症状略缓解。超声示:肝硬化;胆囊炎、胆囊萎缩、胆囊积气;小肠扩张、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肠梗阻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结合加味四君子汤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已经实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中药(EN+加味四君子汤)组。术后给予营养支持,中药组同时给予加味四君子汤。检测患者术前、术后2d和术后8d的营养指标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营养状况的改善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较术前降低,经过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及中药治疗后,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肠梗阻患者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及中药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发生后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的时相性特点.方法:选用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及假手术组(Sham)、梗阻1 h组(H1)、梗阻6 h组(H6)、梗阻12 h组(H12)、梗阻24 h组(H24)、梗阻48 h组(H48)及梗阻72 h组(H72),每组6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动物末段小肠上皮的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的mRNA(CLDN1)表达情况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梗阻发生后6 h发现CLDN1表达的2-△△ct已经显著减少至正常表达量的43%(P<0.05),12 h为19%(P<0.01),24 h为10%,48~72 h阶段表达量很低.结论:肠梗阻发生后早期(6 h)已经发生机械屏障的破坏,随着梗阻进展,紧密连接蛋白上游基因的低更加显著,至梗阻48~72 h阶段肠上皮的完整性已经完全失去,肠道机械屏障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54.
复杂性肠梗阻的治疗难题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复杂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势.方法:首先采用积极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复杂性肠梗阻,包括中药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然后酌情进行根治性小肠排列术或者长期中药治疗.结果:45例中有12例慢性不全性肠梗阻和33例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病例中有24例尚能接受非手术治疗,缓解率为58.3%(14/24).共有16例接受了择期小肠排列术,19例接受了急症小肠排列术,手术的近期有效率为94.3%(33/35),远期有效率为96.7%(29/30);急症手术病死率为10.5%(2/19),择期手术无死亡病例,并发症也明显减少.另有10例急性梗阻缓解后长期采取中药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复杂性肠梗阻的急性病例和慢性病例均有明显疗效.小肠排列术可获得根治性效果,但急症手术风险较大,应该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无弹力自锁挂线结合拖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无弹力自锁式挂线结合拖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显效率分别为93.3%和90.0%,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间的疗程、肛门功能情况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无弹力自锁式挂线结合拖线治疗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对组织损伤小、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更加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4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9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别采用4种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术中、术后多个临床指标,比较疗效。结果:TAPP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其他3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Bassini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而TAPP恢复快的特点更明显,但费用高、学习曲线长是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其中2例行病变肠段切除,一期肠吻合术,其余10例行捷径手术,病变肠段旷置术。结果:全部临床治愈,主要并发症为肠瘘(25%)、腹腔感染(16.7%)。结论: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需手术治疗,捷径手术+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有效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积极的营养支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预防性腹腔造口术对防治复杂性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6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使用预防性腹腔造口术组(治疗组)30例,与使用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术后腹腔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时间及临床结果。结果:治疗组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时间分别为0.83h和0.68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67h和20.34h;治疗组治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6.67%;治疗组死亡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结论:采用预防性腹腔造口,能够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加速其诊断及处理,并且有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急腹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阶段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变化特点.方法动态检测43例SIRS患者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一氧化氮(NO)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患者血浆IL-6、TNF-α和内毒素于入院时及入院第3和7日增高(P均<0.01);IL-6和TNF-α于入院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第3和7日IL-6明显降低;入院3日内毒素持续于高水平,第7和14日明显下降;血清LPO于入院时、第3和7日增高(P均<0.01);NO于入院时和第3日增高(P均<0.05);NO及LPO持续于较高水平.入院时TNF-α与体温、第3日IL-6与LPO及TNF-α与NO均呈正相关(r1=0.740,P=0.002;r2=0.519,P=0.039;r3=0.590,P=0.043).结论急腹症多见感染性SIRS;SIRS时IL-6、TNFα、NO、LPO、内毒素增多.血浆IL-6含量高于250ng/L可诊断为SIRS,敏感性和特异性各为95%和100%;IL-6高于300ng/L约1周提示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肠瘘的病因、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其疗效,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10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治疗的15例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肠瘘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肠瘘的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十二指肠瘘1例,胃肠吻合口瘘1例,胆肠吻合口瘘1例,小肠瘘6例,阑尾瘘1例,阑尾残端瘘1例,回结肠吻合口瘘2例,乙状结肠瘘2例。15例均行腹腔引流,其中6例肠瘘自愈,5例半年后行肠瘘切除手术,1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结论:医源性是发生肠瘘的主要原因,肠瘘应尽早建立腹腔引流,对于保守治疗不成功者可择期行确定性手术治疗。肠瘘需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