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慢性病毒性肝炎干扰素初治失败后的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用干扰素初治失败后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再治疗,我们采用不同方祛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8例。1.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28例患者为我院1996年4月一1997年4月干扰素治疗失败者。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9-56岁;诊断参照1995年北京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方法:患者分为四组,A组8例改用Q一Za干扰素300万U深部皮下或肌注,第一月每日一次,第二、三月隔日一次,干扰素总量18000万U。B组5例将a—Zb于扰素加大至500万U,方法、疗程同A组,总量30000万U。C组5例Q—Zb干扰素剂量、方法、疗程及总量同A组。另加国产胸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初治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0 月至2010年10 月就诊的50例65 岁以上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30例(A组)接受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另20例(B组)接受护肝治疗;另选择30例(C组)中年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在治疗12 w时, A组(66.7%)和B组(60.0%)血清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83.3%,P<0.05);在治疗48 w时,A组(90.0%)与C组(93.3%)比,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B组(70.0%,P<0.05);在48 w时,A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80.0%)明显高于C组(66.7%,P<0.05);3组患者在随访期间血肌酐水平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平均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96 w时,A组2例出现肌酐轻度升高,继续观察2个月后自行恢复正常,C组出现肌酐轻度升高3例,3个月内未恢复, 给予ADV剂量减半后血肌酐均恢复正常,两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均未见其它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选择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其疗效好,安全,与中年患者相比,无明显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百赛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百赛诺是由化学合成的国家一类抗肝炎新药。本文报道了百赛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拉米夫定治疗组(100 mg/d治疗52周),B组为对照组.治疗后2、4、8、12、24、42周分别测血清乙肝三系、HBV DNA定量、肝功能.结果A组治疗第12周HBV DNA累计转阴率(低于1×102拷贝/μl)和52周的最终转阴率显著高于B组(分别42%、6%和82%,11%,P<0.0001),两组HB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10%、4%及8%、2%,无显著差异.ALT恢复正常率分别为80%和34%,(P<0.05),差异显著.A组副反应发热2%,腹痛2%,肾功能损害加重1%,停药后副反应消失.结论拉米夫定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副反应轻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9例用胞磷胆碱治疗颅脑损伤、脑血栓、震颤性麻痹和癫痫病人与187例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的同类病人进行疗效对照。临床结果表明:该药治疗轻度脑损伤效果显著,77例中70例显效,占91%,p<0.01。治疗脑卒中亚急性期效果肯定,65例中42例显效,17例有效,总有效率9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癫痫、震颤性麻痹、颅脑损伤早期、高血压和进展型脑血栓病人用药时要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是抑制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复制。1999年我国开始使用拉米夫定抑制乙肝病毒治疗,以后不断出现的核苷类药物(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的临应用,使大部分乙肝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但随着核苷类药物使用年限的不断延长,临床上耐药现象也不断增加。目前,药物联合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出现单药耐药的重要替代治疗方案之一。理想的联合药物不仅能协同作用,提高病毒学、血清学应答,同时减少或避免交叉耐药。但是,近年来,两药联合以及多药联合出现耐药的现象也已经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核心区(前C区,nt1896)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nt1762/1764)变异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谱的分布及对患者疾病谱的影响。方法416例血清HBsAg阳性、HBVDNA定量大于1.0×104拷贝/毫升的患者,采用微流基因芯片检测HBV前C区及BCP变异。结果416例HBV感染者中302例为HBeAg(-)患者,其中248例(82.12%)有前C区或BCP变异,41.06%为前C区变异,31.12%BCP变异,2种同时变异为9.94%。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前C区变异分别为64.72%和83.33%(x2=0.89,P>0.05),均大于HBeAg(-)无症状携带者的28.47%(x2=54.20,P<0.01;x2=5.29,P<0.05);而HBeAg(-)无症状携带者BCP变异达77.19%,大于HBeAg(-)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x2=69.73,P<0.01;x2=10.58,P<0.01)。而在114例HBeAg(+)患者中28.95%有前C区或BCP变异。结论前C区或BCP变异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谱的分布不同,在HBeAg(-)/HBVDNA(+)与HBeAg(+)/HBVDNA(+)患者变异率差异显著。HBV前C区可能是该病变反复及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BCP变异临床意义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肖扬  周岳进  潘华将 《肝脏》2010,15(5):401-401
患者,男,45岁,农民,浙江省苍南人,因发热、乏力、纳差、尿黄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周入院。患者酗酒20余年,折合乙醇50~100g/d。患者1周前不明原因出现乏力、纳差、尿黄,有发热,最高38.3℃,双下肢开始出现麻木,逐渐无力、行动困难,无腹痛、腹泻等不适,皮肤巩膜黄染迅速加深。  相似文献   
19.
肖扬  周岳进 《肝脏》2010,15(1):73-73
患者,男,18岁,体重42妇。因发热、咳嗽、咳痰、盗汗1月于2009年5月10日收入院。患者1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盗汗等不适,当地医院胸部X线提示:肺部感染,拟诊:肺炎,给予“头孢哌酮钠”治疗1周未见好转,最高体温达40℃。查体:神志清,精神软,营养欠佳,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听诊阴性,两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罗音,腹平坦、软,肝脾肋未及,肝上界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浮肿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保肝、利胆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疗程为15个月。结果对照组1例出现肝细胞癌死亡,3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因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而给予抗真菌治疗后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合并腹腔感染未能很好控制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治疗15个月时结果显示,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O%,对照组为23.3%。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