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CSEBV+T-LP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经过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结合临床资料,对30例CSEBV+T-LPD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随访.结果 (1)CSEBV+T-LPD,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龄9岁;起病至确诊的时间平均1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96.7%),淋巴结增大(83.3%),肝脾肿大(66.7%),常见皮肤损害包括蚊虫叮咬超敏反应(13.3%)和皮疹(20.0%);20例随访患者中6例死亡,4例发展为淋巴瘤.(2)组织病理特点:淋巴结表现为T区扩大,淋巴滤泡缩小、减少甚至消失;病变主要为中小淋巴细胞以及多少不等的组织细胞,大细胞散在其中,轻至中度异型;21例淋巴结的间质及小血管增多,11例包膜增厚;另外,肝、脾和皮肤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异形淋巴细胞浸润;3例可见噬血细胞现象.(3)免疫表型特点:病变中的中小淋巴细胞表达CD3、粒酶B和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8例检测病例中7例表达CD8,1例主要表达CIM,也表达CD8;15例检测了CD56,2例阳性并已进展为NK/T细胞淋巴瘤,其余13例阴性.(4)30例均检测出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细胞,数量5~500个/HPF;EBER在各种淋巴细胞中均阳性,9例以中至大淋巴细胞阳性为主,其余主要是中小淋巴细胞阳性;主要分布在T区,也见于套区、初级滤泡和生发中心内.结论 中国存在CSEBV+T-LPD;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病程为亚急性或慢性伴反复发热;此病为系统性病变,主要累及淋巴结和肝脾,也可累及皮肤,淋巴结以T区扩大和轻中度异形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形式;EB病毒感染的细胞毒性T细胞构成病变主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往往死于严重并发症或进展为恶性淋巴瘤;应综合考虑临床、病理、免疫表形和EB病毒感染4方面信息以获得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弥漫性生长为主的滤泡性淋巴瘤(DFL)伴1p36缺失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5例)和河南省肿瘤医院(3例)诊断为DFL伴1p36缺失病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 总结形态学特点, 进行免疫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结合文献和诊断经验进行讨论。结果 8例患者, 男性5例, 女性3例, 中位年龄67岁, 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点。本组8例病理形态学基本类似, 表现为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 肿瘤以弥漫生长的中心样细胞增生为主, 伴或不伴局灶滤泡性结构为特征。瘤细胞表达CD10和/或bcl-6等生发中心标志物,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1p36缺失但无bcl-2易位。结论 DFL伴1p36缺失是一组少见的滤泡性淋巴瘤亚型, 病理学特点与其他类型的滤泡性淋巴瘤和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准确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相关分子检测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3.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C-ALCL)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淋巴瘤类型。多数C-ALCL患者临床症状为孤立、局限的皮肤肿块,少部分患者以长期全身反复发作泛发性丘疹为其主要临床特征,后者在国内鲜有报道。本文报道3例全身反复发作泛发性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LCL,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及有关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结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NMZL)伴有单克隆IgM增高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例NMZL病例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综述。结果 惰性B细胞淋巴瘤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最常见的两种病理类型为NMZL和B-SLL/CLL。NMZL主要累及淋巴结、脾脏、骨髓,60 %发病时为进展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高危,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病理,单核样B细胞增生及分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Ⅰ和(或)Ⅱ期化疗疗效好,进展期疗效差。结论 NMZL主要累积淋巴结、脾脏、骨髓,可伴有单克隆IgM增多,发病时多处于疾病进展期,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Ign基因重排检测在细针穿刺诊断淋巴组织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淋巴组织细针穿刺病例159例,应用半巢式PCR检测IgH基因重排.将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及组织学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穿刺标本中,IgH基因重排检测B-NHL阳性率为72.22%,RH阳性率仅为3.92%.本法敏感性为72.22%,特异性达到96.08%.结论 IgH基因重排检测对辅助淋巴组织细针穿刺标本的良、恶性判断具有一定价值,并且单克隆性结果更有意义.但在淋巴瘤和转移性非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的鉴别上不建议应用.  相似文献   
66.
卵巢冠囊肿56例临床分析段素欣,徐茹兰,周小鸽北京医院(100730)卵巢冠囊肿为妇科常见病,因容易和卵巢本身的囊肿相混淆,且临床多无明显症状,故术前不易确诊。我院从1976年6月至1991年5月共收治56例,术前误诊率达94.2%。为引起临床医生重...  相似文献   
67.
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呈实性,境界清楚,偶尔呈分叶状。其肿瘤细胞的形态大致为两种,一种为具有嗜酸胞质颗粒的细胞,另一种为胞质透亮的细胞。此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核非典型性程度、核分裂象多少、出血、坏死等有关。肿瘤细胞免疫组化α-inhibin、calretinin、Melan-A阳性表达。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需要与广泛黄素化的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富于脂质的Sertoli细胞瘤和原发性或继发性的黑色素瘤相鉴别。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肿瘤的良恶性。结论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占类固醇细胞肿瘤的56%,是类固醇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8.
组织芯片技术在检测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抗原表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组织芯片 (tissuechip) [1] 技术具有高产出 (high throughput) ,实验误差小和省时、省力、节约经费的优点 ,并能应用于科研、教学、生物试剂测试、质量监控及标准化等领域[2 ,3 ] 。我们采用了组织芯片这项技术并选用了 5种常用抗体 (AE1/ 3、波形蛋白、CD45、结蛋白和S 10 0蛋白 )对 5 4例正常组织及 6 0例肿瘤标本进行了抗原表达的检测 ,以了解该技术在这方面的使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5 4例正常组织和 6 0例肿瘤标本选自内蒙古中蒙医院病理科和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医院病理科外检标本 (1988~ 2 0 0 0年 )。…  相似文献   
69.
1 病历简介 病人男性,37岁.因间断发热、咳嗽1个月,突发便血1d于2008-02-13急诊就诊.病人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样,无胸闷、咯血.门诊查胸部x线片考虑为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改善.2周前出现腹泻,约5~6次/d,稀水样便,无黏液、脓血,无腹痛.1d前突发鲜血便,量约1000mL.近1个月来体重下降约4kg.平素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的老年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组织形态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观察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例老年人EBV阳性的DLBCL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58岁和72岁,无免疫缺陷及淋巴瘤病史。病理改变主要为大小差别较大的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散在少数R-S样细胞,可见广泛的地图样肿瘤性坏死及血管中心性浸润。免疫组化显示异型肿瘤细胞CD20弥漫强(+),80%~90%肿瘤细胞胞核EBV原位杂交呈中~强(+)。随访3~6个月,1例死亡。结论老年人EBV阳性的DLBCL罕见,是最近正在被逐渐认识的新淋巴瘤类型,其临床和病理特征独特,诊断需与淋巴瘤样肉芽肿和EBV阳性的霍奇金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