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开展全国范围内多中心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舌象的采集与分析,归纳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调查全国共计1 003例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的舌象并进行图像记录,应用清华大学研发的《舌象采集及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 003例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舌象进行分析。结果:从1 003例临床资料中,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常见舌色分布依次为:红、淡红、暗、淡白;常见的舌形分布依次为:齿痕、荣润、胖大、舌有瘀斑及舌下脉络发绀等;常见的舌苔色分布依次为:白、黄;常见的苔质分布依次为:薄苔、腻苔、厚苔。属“肝胆湿热证”的舌象分布特点为:苔色黄,舌质色红,苔腻,舌荣润,苔色白,苔薄,苔厚。属“肝郁脾虚证”的舌象分布特点为:苔色白,苔薄,舌质淡红,舌质色红,苔腻,舌胖大有齿痕,舌荣润,苔色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舌象涉及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虚、湿盛、血瘀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两种证型患者的舌象分布特点与学会颁布的标准较为一致,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2.
目的:调查收集全国十家单位慢性乙型肝炎(ALT≥2×正常值)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通过频数及因子分析法,对1 003例慢性乙型肝炎(ALT≥2×正常值)患者证候进行分析。结果:从1 003例临床资料中,得出21个与证候相关的公因子。结论:ALT≥2×正常值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主要有:1)肝郁脾虚;2)肝胆湿热;3)胃滞气逆;4)脾虚湿困;5)肝肾阴虚;6)肝血瘀阻;7)湿热中阻;8)肝胃不和。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讨验证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V DNA、HBeAg和肝组织学的作用。方法:筛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00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补肾解毒健脾冲剂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干预,周期为72周。结果:治疗7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下降﹥1 log10、﹥2 log10及﹥3 log1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V DNA阴转作用明显,对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也有改善作用,安全性好,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补肾清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方法60例CHB HBeAg阳性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C HB治疗组接受补肾清透方治疗,疗程48周,C HB对照组不接受药物治疗。分别在开始和第48周时两组患者抽血检测 HBV DNA、IL-2、IL-4、IL-10、TNF-α和IFN-γ。结果 CHB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L-2、TNF-α、IFN-γ明显升高,HBV DNA、IL-4、IL-10明显下降(P<0.01);CHB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清透方能抑制CHB 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复制,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5.
建立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软肝Ⅰ号抗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预防组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率及血清GPT、GOT明显低于造型组,预防组肝内胶原检测值接近正常组而明显低于造型组,表明软肝Ⅰ号具有预防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青芪散对免疫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造模,分别为病理组、迈普新(Tα1)组及青芪散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2只。主要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及观察各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ALT、AST病理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造模组与病理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青芪散中剂量组与迈普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组织学损伤程度,病理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造模组与病理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青芪散中剂量组与迈普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芪散中等剂量有明确的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7.
软肝冲剂对肝硬化大鼠P21及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软肝冲剂对CCl_4肝硬化大鼠p~(21)mRNA表达及细胞周期各时相DNA含量的影响,从mRNA、DNA水平探讨软肝冲剂阻止肝硬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RT-PCR及流式细胞计数仪分别检测CCl_4肝硬化大鼠P~(21)mRNA表达、DNA含量。结果:软肝冲剂能降低CCl_4肝硬化大鼠p~(21)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大剂量组的疗效与小剂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肝组织p~(21)mRNA呈相当低水平表达,其表达相对值为(0.17±0.06)U。定量DNA图像分析发现模型组中处于G1期的细胞数要明显多于其他各组(P<0.01),软肝冲剂大剂量组中处于G1期的细胞数要明显少于软肝冲剂小剂量组(P<0.01)。结论:软肝冲剂能调节p~(21)基因表达,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并发冷球蛋白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HCV感染患者20例、HCV感染伴冷球蛋白血症患者5例、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MC)患者5例和健康献血者20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比浊法测定其血清ACC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20例HCV感染患者,血清ACCP试验均为阴性,最大值为10U。其中9例(45%)RF〉15U/ml,3例(15%)RF〉50U/ml,最高者RF为526U/ml。HCV感染伴冷球蛋白血症患者5例中,3例(60%)血清ACCP试验为阳性,均值为47U;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5例中,4例(80%)RF试验阳性,其中3例(60%)RF〉50U/ml,最大值为540U/ml;1例(20%)冷球蛋白血症患者ACCP试验呈临界值阳性结果(25U)。2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ACCP和RF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ACCP检测有助于慢性HCV感染并发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9.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CHB)防治指南中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91]。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CHB患者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我们对ALT升高的单用“抗炎保肝”治疗CHB患者252例,进行长期临床随访,评估其预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丹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叶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球蛋白比(A/G)以及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I、V型胶原(IV-C)、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ALT、TBiL均明显下降,A/G比值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A、LN、P-Ⅲ-P、Ⅳ-C及TGFβ1、TIMP-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彩色多普勒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量、脾脏厚度均明显下降(P〈0.01),而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加(P〈0.05)。结论丹叶胶囊能较好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对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