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麝黄膏脐敷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麝黄膏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住院患者 ,治疗组 (32例 )采用基础治疗 +麝黄膏脐敷 ,对照组 (2 7例 )采用基础治疗 (包括保肝药物 ,利尿剂 ,白蛋白 ,抗生素等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2 4 h尿量和尿电解质、肝功能以及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彩色多普勒测量门脉血流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4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4 9.1%。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腹围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 ,2 4h的尿量增多。治疗组 NO含量、门脉血流量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麝黄膏脐敷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比单纯基础治疗疗效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法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中药+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基础治疗;对照组30-ff0,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的频率为2周1次,1次超滤的腹水为3000ml-8000ml,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腹围、24小时尿量、血浆白蛋白、腹水白蛋白、门脉主干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血浆和腹水中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改善,患者体重及腹围显著下降,24小时尿量增加,血浆及腹水中蛋白量增加,治疗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量、血浆中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则无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水Ⅰ级消退者18例,占56.3%,对照组只有4例,占1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期为早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15~20mg.kg-1.d-1;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茵陈蒿汤,1剂/d,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γ-GT、ALP、ALT、AST、TBil)、免疫指标(IgM、IgG及IgA)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26例(86.7%)患者得到完全反应,与对照组19例(6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γ-GT、ALP、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指标IgM、IgG、IgA均较前有所下降,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较单用熊去氧胆酸疗效更好,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芪散对免疫损伤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青芪散小、中、大3种剂量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与迈普新治疗对照,观察其对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肝脏病理的影响.结果:青芪散中剂量组显著降低CD8 ,提高CD3 、CD4 及CD4 /CD8 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各组能提高NK细胞活性,其中中剂量组疗效与对肝组织病理学影响一样,较对照组稍优,但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青芪散对免疫损伤小鼠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机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芪散对免疫损伤性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均采用卡介苗+脂多糖造模。于造模第二天起青芪散小、中、大剂量组小鼠以青芪散小、中、大3个剂量灌胃;迈普新组小鼠以迈普新腹腔注射;病理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以氯化钠溶液灌胃。实验共10天,处死后观察各组小鼠NK细胞、IL-2及肝脏病理情况。结果:青芪散中剂量组小鼠NK细胞、IL-2水平显著增高,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病理组、青芪散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与迈普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青芪散对免疫损伤性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和细胞因子的网络调控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治疗期间,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利用杂交捕获法检测HBVDNA;利用测序法检测HBV前S区和S区核苷酸序列。评估a决定簇突变对S蛋白抗原性的影响,同时评估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LAM治疗前HBsAg、HBeAg和HBVDNA都呈阳性,治疗36个月后HBsAg阴转,而HBeAg和HBVDNA仍呈阳性;将野生型HBV与突变型HBV的s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S2基因第23~55位核苷酸序列缺失。S基因区a决定簇发生氨基酸替代突变。HBV聚合酶测序分析显示rtM204位的蛋氨酸为异亮氨酸所替代,提示YIDD突变(rtM204I)。结论:LAM治疗期间HBV重叠基因突变可致HBsAg假阴性,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病毒重叠基因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生脉散灌胃2h及8h后,检测血清大肠杆菌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z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水平。结果生麦散作用2h后可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LPS、TNF-α和iNO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LPS诱导8h后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NO、zNOS和iNOS显著升高(P〈0.001),生脉散能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NO、iNOS水平(P〈0.001),而对zNOS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SD大鼠在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存在严重内毒素血症,并引起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炎症级联反应,生脉散可通过调节一氧化氮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由单核巨噬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多肽,目前被认为是参与多种生理与免疫过程的重要介质。1962年Omalley等首次证实经内毒素处理的鼠血清中含有一种促使肿瘤坏死的成分。1975年Carswell将卡介苗(BCG)及内毒素注射于小鼠,其血清中发现一种使小鼠肿瘤发生坏死的物质,称之为TNF,并提出此因子由内毒素激活的巨噬细胞(MG)所产生,不仅具有使肿瘤坏死化的作用,且参与抗感染、凝血、发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恶病质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Schleffenbaum研究表明,TNF对脂肪细胞内脂蛋白酶活性、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及肝细胞等功能均有影响。TNF与许多疾病有关,在疾病防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TNF与肝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扯根菜浸膏对活化型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31)及I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2组,分别以0.9%氯化钠溶液、扯根菜浸膏灌胃,3 d后采血并分离血清.HSC-T6细胞常规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和扯根菜浸膏组,分别以空白大鼠血清、体积分数为0.1扯根菜浸膏药物大鼠血清的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培养.AlamarBlue法检测细胞活力.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实时PCR检测TGF-β1及I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观察细胞TGF-β1蛋白及I型胶原表达.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结果 不同浓度扯根菜浸膏血清均能抑制细胞增殖.尤以体积分数为0.1扯根菜浸膏血清在24 h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最为明显(P<0.01).与相应浓度正常血清比较,不同浓度扯根菜浸膏血清无明显细胞毒性(P>0.05).体积分数为0.1扯根菜浸膏血清作用于HSC-T6 24 h后,其TGF-β1及I型胶原mRNA为2.790±0.174和1.213±0.099,正常血清组分别为9.827±1.429和4.053±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扯根菜浸青血清作用于HSC-T6 24 h,TGF-β1及I型胶原蛋白(210×103,90× 103)表达分别为0.432±0.066、0.567±0.012和0.450±0.085,正常血清组分别为1.595±0.061、1.483±0.020和1.636±0.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扯根菜浸膏能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TGF-β1、I型胶原分泌.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LPS,即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细胞因子水平及大鼠肠道组织抑制性-κBα(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LPS诱导2小时及8小时后生脉散对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大鼠肠道组织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D-Gal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P<0.001),随着D-Gal作用时间延长,其增加的趋势明显减弱,但对血清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生脉散能显著降低D-Gal肝衰竭大鼠血清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01,P<0.05).LPS攻击2小时和8小时,能明显升高D-Gal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01);除在8小时对TNF-α无影响外(P>0.05),生脉散能明显减轻LPS攻击D-Gal大鼠后对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的影响(P<0.001,P<0.05);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胞浆蛋白I-κBα表达发现,LPS可调节肠道组织I-κBα蛋白表达,诱导NF-κB激活,生脉散可抑制NF-κB激活.结论:在急性肝衰竭模型中,LPS能增加TNF-α、IL-1β、IL-6和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诱导I-κBα表达;生脉散可降低LPS水平,并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水平和I-κBα在胞浆内的表达,阻断了炎性介质及LPS本身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