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析《内经》课程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开展了对中医经典《内经选读》课程的创新实践。通过学经典、做临床,促进临床思维的学习;优化教学资源,聘请全国名师作讲座;开展PBL教学法,用案例引发学生"头脑风暴";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自己展现学习能力和成果;建立教学网站等方面的改革,使课程建设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明显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2.
探讨研究生《内经》课程教学改革。从教材的编撰、授课方式的转变、综合考核评价方式的运用等方面探索研究生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23.
《内经》中的厥证名称相当繁杂 ,计有 37种之多 ,有的被沿用至今 ,但已赋予了新的含义 ,有的则被局限或扩展了其内涵和外延 ,故名称虽同 ,所指范围不一 ;有的已被异化成截然相反的病证 ,有一部分被弃之不用 ,还有一部分被冠以新的名称。1 同名异病之厥的比较1 1 寒厥、阴厥、清厥、阳厥、热厥《内经》中的寒厥、阴厥、清厥、阳厥、热厥等病证名称与现代中医的同名病证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诊断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以下简称《国标》 ,以及《今日中医内科》 ,以下简称《今日中内》)有所不同 ,试比较如下。寒厥 ,《…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温州市1966~1977年细菌性痢疾的年发病率与该地同期气象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探讨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与气象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细菌性痢疾与平均最低气温、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792、0.590、0.585、0.583、0.42、-0.41,说明气象因素对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确有影响。气象因素对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的影响大小顺次为平均最低气温、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25.
凌耀星教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全国著名的《内经》研究专家。从事《内经》研究数十年,深得经旨,结合临床实践对于积证治疗有独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26.
《内经》失眠病证的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有关失眠的论述内容丰富,对其证治作一探讨,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为失眠的主要机理;其证型有五:阳气盛阴气虚,胃不和则卧不安,邪气内扰五脏,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情有所倚则卧不安。而“邪气内扰五脏”又包括4种情况:正邪客脏、水气上逆、火热炽盛、五脏气滞等,并联系古今研究,希冀对临床治疗失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7.
厥,《内经》中的含义为“气逆”。故《内经》将因气逆所致的神昏仆倒、四肢逆冷等,均以厥为其病证名。厥在《内经》中除有专论外,还散见于诸多篇章中,其内容丰富,本文兹收集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8.
《内经》痿证含义有二,一为不用,二为不荣,可分为五体痿、风痿、痿厥等。现代临床对痿证的认识有近于《内经》者,亦有异于《内经》者。《内经》中痿证的名称有的沿用至今,但已赋予新的含义,有的被局限或扩展了其内涵和外延。其病名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以发挥痿证的中医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29.
刍议风药治疗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本于正虚,风、火、痰、瘀为标;风药具有祛风散邪、调畅气机、通利血脉之功效;应用风药治疗中风,须掌握时机,辨证准确,多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0.
《黄帝内经》创建了中医学术体系,两千年来始终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生存发展的理论基础。近百年来,对于这个学术体系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民国时期主要是反对《内经》理论体系与捍卫此体系的两股思潮对垒。近60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近30年来研究趋于深入,主要表现在对于学术体系的架构、内容、特征、发展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