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81.
基因治疗药物已成为当今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重点,而腺病毒是目前临床基因治疗较常选用的载体系统。它们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亦会引起机体出现毒性反应。从腺病毒载体及相应药物引发的毒性反应,固有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系统活化等方面对它们的毒性及其机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收集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31例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类型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黄芪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12例(占38.7%),过敏性休克6例(占19.4%),药物热8例(占25.8%),呼吸系统5例(占16.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导致不良反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前列腺特异性同源框基因NKX3.1及抑癌基因PTEN(MMAC1/TEPI)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及意义;NKX3.1对其表达缺失株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效应。方法 对30例前列腺腺癌,1例前列腺肉瘤。10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进行组织X3.1与PFEN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稳定转染PC3细胞,研究NKX3.1对PC3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增殖速率等影响。结果 (1)31例前列腺恶性肿瘤组织NKX3.1蛋白阳性表达率48.39%,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29.03,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分别为70%、50%;未发现NKX3.1蛋白表达强度与PTEN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2)稳定转染NKX3.1基因的PC3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细胞从G1期到S期发生抑制,MTT检测示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提示转染外源性NKX3.1基因可阻滞PC3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结论 NKX3.1与PTEN基因失活在前列腺肿瘤发病中有重要作用,NKX3.1对其表达缺失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细胞株PC3有生长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空腹(至少8h以上未进餐)作测血糖试验(GCT),并以GCT 值≥7.2mmol/l为界值,对妊娠糖尿病诊断率的影响.方法以隔夜空腹作测血糖试验(GCT),并以GCT值≥7.2mmol/l为界值,同1天中任意时间(不论末次进餐时间)作GCT,并以GCT≥7.8mmol/l为界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空腹测血糖试验不仅可明显提高筛选敏感度,同时不降低其特异性,从而减少了漏诊.结论空腹作GCT并以7.2mmol/l为界,可提高筛选GDM和GIGT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人眼后极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分布特征,探讨其细胞密度随离心度变化的规律以及与视敏度的关系。 方法 取20个钻取角膜后剩余的眼杯,固定,进行视网膜铺片,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后极部视网膜细胞形态和密度,首先观察光感受器细胞内节,以中央凹为始点向颞侧周边逐渐推进。 结果 视锥细胞最高密度位于中央凹,细胞密度范围134 000~267 000个/mm2,细胞平均数为198 090 个/mm2。细胞密度个体差异[CV值(标准差/均数)表示]极大,CV值为18.2%,从中央凹向外细胞密度及个体差异均迅速减少。视杆细胞高密度区约位于离心度4 mm左右,细胞密度最高值范围72 610~182 350/mm2,3~5 mm之间细胞保持高密度。 结论 光感受器细胞内节单层排列,其计数可反映细胞的绝对值。中央凹极高视锥细胞密度为提供敏锐中心视力的基础,其极大的个体差异与发育有关。视杆细胞杆体在离心度4 mm左右存在高密度带,此高密度带的存在是此处视网膜有较好暗视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四种不同固定液固定小鼠视网膜石蜡切片的效果。方法 将取自6只正常C57/BL6J小鼠的12只眼球,随机分成4组(n=3),置于四种不同的眼球固定液中固定过夜,A组为改良固定液,B组为40g·L-1多聚甲醛固定液,C组为Kolmer固定液,D组为Boun固定液,然后按照常规石蜡切片步骤进行标本制作,行HE染色,比较固定和染色效果,同时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 大体观察A组、D组眼球形态饱满不变形,B组、C组眼球有皱缩变形现象。HE染色示,A组标本视网膜细胞排列紧密,各层结构清晰完整,色泽艳丽;B组、C组和D组标本视网膜均有变形、分离等现象。免疫荧光染色示,A组标本视网膜水平细胞和双极细胞显示效果良好,但是无法有效标记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而B组标本视网膜可以清晰标记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结论 改良眼球固定液固定效果优于其他三种固定液,对水平细胞和双极细胞的相关研究较适用,而对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相关研究不适合。  相似文献   
87.
某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促进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 对内江市二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22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9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7.6%(108例),中药制荆占9.2%(21例),抗肿瘤类药物占8.8%(20例);静脉途径给药引起ADR 201例,占88.5%;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和皮肤及其附件;头孢菌素类发生ADR的29例,占抗感染药物总例数的26.8%;其次是喹诺酮类26例,占24.1%.结论 抗感染药引起ADR占比例最多,静脉途径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M櫣ller细胞的病理改变。方法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3个月后观察视网膜M櫣ller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M櫣ller细胞GFAP、VEGF表达的改变;纯化培养出生5~7d(SD)乳鼠的M櫣ller细胞,在其中加入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2500μg/mL,培养24h后,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3个月后电镜观察发现糖尿病鼠视网膜M櫣ller细胞突起有损伤表现,微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未见病理改变;正常鼠视网膜VEGF染色阴性,视网膜内界膜下、神经节细胞层有GFAP染色;糖尿病鼠除视网膜内界膜下、神经节细胞层有GFAP染色外,其余各层也可见丝条状贯穿于内外界膜之间的GFAP染色,在上述部位有VEGF及GFAP的共表达。培养24h后,2500μg/mL质量浓度的AGEs对M櫣ller细胞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反应性胶质化增生可能是糖尿病早期M櫣ller细胞的主要病理改变,它所引起的M櫣ller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GEs可能是DR中视网膜M櫣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增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9.
实验性早期糖尿病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病理改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实验性早期糖尿病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病理改变.方法用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3个月后,观察糖尿病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在视网膜铺片、切片上,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dT-mediated x-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作眼球冰冻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Muller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iary Acidic Protein,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改变.结果①3个月后,糖尿病鼠凋亡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较明显增加,阳性细胞位于血管外;②电镜观察发现糖尿病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排列紊乱、Muller细胞突起消失、神经节细胞有核染色质固缩等细胞凋亡的特征,但微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未见超微结构的变化;③糖尿病鼠视网膜Muller细胞有GFAP、VEGF的共表达.结论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病理改变除微血管外,还应包括视网膜神经组织;②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包括:Mu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增生、神经节细胞凋亡加速、感光细胞外节排列紊乱等,其中反应性胶质化增生的Muller细胞所分泌的VEGF可促进DR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前列腺素E。(PGE。)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住院患者为治疗组,用中药汤剂外洗联合前列腺素E。静点治疗2个疗程。另选40例为对照组,单纯前列腺素E1(PGE,)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下肢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77.5%。(X^2=5.005,P〈0.05),下肢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下肢超声强回声团短径与收缩压呈正相关,狭窄口血流速度与血红蛋白值呈正相关。结论中药外洗联合PGE1较单纯PGE1疗效好,能改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和下肢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