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管理,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抗菌药物占总药品金额消耗的23.9%,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占5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结论医院的行政干预,是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①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及心肌化的时空模式:近端流出道心内膜垫于ED11.5开始融合,ED13.5基本完成融合;心肌化约从ED12.5开始,至ED15.5基本完成。整个心肌化过程呈现心肌从流出道隔由外向内的内向性生长趋势。②近端流出道隔HNK1的表达:从ED11.5到生后1d近端流出道隔极少或几乎无HNK1表达。③近端流出道隔AP2的表达:ED11.5几乎无表达,ED12.5、ED13.5可见少量表达,从ED14.5以后消失。④近端流出道隔细胞的凋亡:TUNEL和caspase3的检测均表明近端流出道隔的凋亡集中出现在ED12.5和ED13.5,一部分凋亡细胞可能为AP2阳性的神经嵴源性细胞。结论C57小鼠心脏近端流出道隔在胚胎发育早中期开始融合,并逐渐完成心肌化过程,心脏神经嵴细胞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173.
人胚胎视网膜内神经丝蛋白的出现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民  谷华运 《解剖学报》1995,26(2):190-193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250例4-38周人胚胎视网膜中神经丝蛋白(NF)的出现和分布。发现第32周胎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NF阳性纤维。至出生时,神经纤维层卫性纤维增多、增粗,但仍未达成人的水平。人胎视网膜NF主要分布于节细胞轴突,成人除节细胞胞体和轴突外,内网层也有少数NF阳性纤维。  相似文献   
174.
目的:研究大鼠视神经内血管分布规律.方法:用10%明胶-墨汁混合液经心灌注SD大鼠后取出其视神经,OCT包埋,20μm连续切片,Olympus图像处理系统拍照,用Photoshop 9.0 cs对图像进行处理并用Image-J软件进行分析.用Amira 3.1.1软件将二维切片图像重建成三维可视化图像.结果:三维重建及图像分析显示大鼠视神经内血管围绕神经束排列,球后0~5 mm、5~8 mm、8 mm至视交叉的视神经内血管网形度大于0.5的百分比分别为(55.5±2.7)%、(67.4±4.6)%、(76.8±1.7)%.结论:大鼠视神经内的微血管数量多,走行变化大,从球后到视交叉沿视神经轴由横行逐渐变为纵行.  相似文献   
175.
张利国  周颖  周国民  曾德仪  罗仁勇 《医药导报》2008,27(11):1413-1414
目的了解霍乱治疗中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查阅住院病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药费及转归情况等。结果霍乱O139型5例 ,霍乱病原菌携带者9例,霍乱医学观察者2例,均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治疗霍乱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6.
麻玄止咳合剂药效学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麻玄止咳合剂的止咳、抗炎、解热、抑菌作用.方法与结果麻玄止咳合剂8.8g/kg(大剂量)、4.4g/kg(小剂量)生药,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10倍和5倍,阳性对照药急支糖浆20ml/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10倍),阴性对照用蒸馏水.观察给药后小鼠对S02气体刺激引发咳嗽的潜伏期,大剂量与蒸馏水组比较明显延长,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有拮抗作用;对鸡蛋清原液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家兔灌胃给药1h,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其体温升高程度明显低于蒸馏水对照组,与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有作用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外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结论麻玄止咳合剂具有止咳、抗炎、解热、抑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人胎儿早中期肺免疫细胞的发生及发育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胎儿肺免疫细胞的发生和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肺间质中的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阳性细胞和溶菌酶阳性细胞均在13周时出现;此后,两种阳性细胞数目有所增多,形态和分布上也有变化,且LCA阳性细胞数目较多。CD45-RO和CD20阳性细胞在28周开始出现于肺组织中。结论:人胎儿肺的固有免疫出现早,其中肺间质免疫细胞出现最早(13周),而支气管黏膜的稍迟(18周);适应性免疫则出现较迟(28周)。同时肺间质细胞在间质中免疫细胞功能成熟的过程中也起到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8.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在植入同种视网膜后,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并产生髓鞘的过程,观察髓鞘形成对视网膜结构的可能影响,建立一种中枢神经髓鞘体内发育的新模型.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胚胎纹状体神经干细胞植入新生大鼠的玻璃体腔内,在移植后不同时期观察视网膜内髓鞘的出现部位以及扩展趋势,利用不同染色方法对标本进行检验分析,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移植细胞4周后部分视网膜内开始出现成束髓鞘,只分布于神经纤维层.髓鞘束出现的比例、分布面积和形态变化与移植后动物的存活时间相关.电镜观察可见节细胞轴突外包绕有结构正常的中枢神经样髓鞘.较厚的髓鞘束对视网膜节细胞的分布产生一定影响.结论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可在同种视网膜内向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具有促使髓鞘形成的作用;本实验可能为研究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及髓鞘生成机制提供新的在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