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31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硫胺素缺乏下调与学习相关的成体海马神经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硫胺素缺乏(TD)对成年小鼠认知功能及其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TD小鼠模型按照TD处理时间分为TD 7、9、14、16、25 d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4~6只小鼠.Y型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体内掺入及Doublecortin(Dcx)等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DGSG)神经发生.结果 在无病理损害及胆碱能神经变性的TD 9 d组,小鼠学会正确反应的总训练次数(22.3±2.2)与对照组(13.5±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海马DGSG 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个/DGSG)19.8±0.4及Dcx标记免疫活性(像素/mm2)1537.2±50.2也较对照组(分别为23.9±0.3和2688.9±127.9)显著降低.此时补充硫胺素可上调BrdU阳性细胞数(个/DGSG)23.6±1.9及Dcx免疫活性(像素/mm2)2052.3±269.6,并减少其学会正确反应的训练总次数(16.8±0.5).结论 在病理损害前期,TD导致的学习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神经发生功能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索早期人胚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体外培养以获得高纯度的RPE细胞的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意外流产4h以内人胚(6~10周)眼球,通过混合酶消化法获取RPE细胞。用F12培养液体外培养并作细胞形态学、S-100和Keratin免疫组织化学鉴定;通过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分析体外培养RPE细胞酪氨酸酶基因的表达。结果用F12培养液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的人胚RPE细胞;体外培养的RPE细胞不表达酪氨酸酶基因。结论早期人胚RPE细胞具有在体RPE细胞的部分特征;体外培养的RPE细胞未检测到酪氨酸酶RNA表达,故随着细胞分裂增殖,色素颗粒逐渐减少,提示体内外RPE细胞在功能上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吸氧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吸入氧浓度、吸氧方式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仍有争议。该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临床合理用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7日龄C57BL/6 J新生小鼠14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4只。实验组1:吸入氧浓度(F iO2)由30%逐渐升高至75%后突然中断吸氧;实验组2:F iO2由75%逐渐降低直至停氧;实验组3:吸75%高氧5天后骤然停氧;实验组4:吸75%高氧5天后逐渐降低F iO2直至停氧;实验组5:第1天吸75%高氧,第2天吸空气氧,交替进行,连续6 d;对照组:置于同实验条件下的空气中。实验组1,2,3,5和对照组分别于P12(生后第12天),P14,P17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法),实验组4于P14,P17,P22视网膜铺片,各组均在P17行视网膜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和发育情况。结果:①视网膜铺片显示:对照组:P12见少量无灌注区,周边血管结构清晰,P14无灌注区消失,血管形态基本正常,P17血管形态全部正常。实验组1,3,5:P12视网膜中央部有大片无灌注区,血管收缩、闭塞,P14新生血管开始形成,P17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实验组4:P14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灌注区,有少量新生血管形成,P17无灌注区缩小,血管走行基本正常,深层血管有阻塞,P22血管发育基本正常。实验组2:铺片显示视网膜血管形态与对照组相似。②视网膜切片显示:实验组1,2,3,4,5小鼠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分别为49.50±1.36,5.17±0.67,47.68±4.70,5.74±2.37,29.15±2.48个,对照组为1.22±0.20个。实验组1,3,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2,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吸氧方式对视网膜血管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吸入氧浓度波动较大、吸入高浓度氧后突然停氧可严重影响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发育,产生类似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病变。因此临床上应尽早稳定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减少氧疗,严密监测用氧情况,采取逐渐降低氧浓度的吸氧方式,并尽量避免氧浓度波动过大。 相似文献
164.
2007年3季度处方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2007年3季度门诊和住院处方各1000张,进行统计点评.结果 门诊处方不合格率16%;住院处方不合格率7.9%.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用量大,档次高,超范围用药,给药剂量、时间间隔、疗程不正确,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5.
视网膜中Muller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非神经元烯醇化酶(NNE)抗体研究6-38周人胚胎,成人视网膜和视网膜母细胞瘤中Muller细胞的分布。发现Muller细胞呈放射状,胞体位于内核层,分支包绕神经元的胸体和突起。不同视网膜Muller细胞的分支和NNE含量有差异。提示与视网膜的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6.
人胚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培养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人胚眼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酶分层消化法分离培养RPE细胞 ,原代细胞分别计算贴皿率、伸展率和生长率。传代细胞计算分裂时间和总分裂次数。结果 人胚RPE细胞贴皿率为85 7%± 5 2 % ,伸展率为 84 2 %± 4 8% ,生长率为 72 2 % ;成人RPE细胞的贴皿率为 79 4%± 8 3 % ,伸展率为80 3 %± 6 7% ,生长率为 63 8%。人胚RPE细胞的分裂时间 (DOT )为 1 5 8d ,总分裂次数 (PD)为 4 43 ;成人RPE细胞的分裂时间 1 91d ,总分裂次数为 3 66。结论 体外培养的人胚RPE细胞较成人生长活跃 相似文献
167.
【目的】研究人胚胎早中期肠壁黏膜层及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的发育。【方法】采用形态学、组化及联合组化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27例4-28周胚胎空肠、回肠及结肠肠壁黏膜层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黏膜上皮PAS阳性的杯状细胞在10周时已经出现,爱茜蓝阳性的杯状细胞在12周出现;空肠、回肠的黏膜肌层在10周时已开始形成,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肌肉干细胞,此后,随着胎龄的增加,杯状细胞的数目增加。黏膜肌层α—SMA阳性的细胞逐渐增多。【结论】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在10周时开始发育,可分为4类:①含中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②含酸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③既含中性黏多糖又含酸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④既不含中性黏多糖也不含酸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黏膜肌层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肌肉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测定了本中心猕猴各项血液指标的正常值,供本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参考。方法114只猕猴,4~7岁,雌雄各半。饲养条件:单笼饲养,普通环境温度(20±2)℃,湿度(60±10)%,适应期至少2周,食用猴专用配合饲料,饮水符合国家标准。检测项目:测定了血液样本的17项血液生化值、12项血液常规值。结果血液生化指标中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的为: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葡萄糖(GLU);在血液学指标中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的为: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雄性显著低于雌性(P<0.05)的为: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①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及心肌化的时空模式:近端流出道心内膜垫于ED11.5开始融合,ED13.5基本完成融合;心肌化约从ED12.5开始,至ED15.5基本完成。整个心肌化过程呈现心肌从流出道隔由外向内的内向性生长趋势。②近端流出道隔HNK1的表达:从ED11.5到生后1d近端流出道隔极少或几乎无HNK1表达。③近端流出道隔AP2的表达:ED11.5几乎无表达,ED12.5、ED13.5可见少量表达,从ED14.5以后消失。④近端流出道隔细胞的凋亡:TUNEL和caspase3的检测均表明近端流出道隔的凋亡集中出现在ED12.5和ED13.5,一部分凋亡细胞可能为AP2阳性的神经嵴源性细胞。结论C57小鼠心脏近端流出道隔在胚胎发育早中期开始融合,并逐渐完成心肌化过程,心脏神经嵴细胞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170.
人胚胎视网膜内神经丝蛋白的出现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250例4-38周人胚胎视网膜中神经丝蛋白(NF)的出现和分布。发现第32周胎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NF阳性纤维。至出生时,神经纤维层卫性纤维增多、增粗,但仍未达成人的水平。人胎视网膜NF主要分布于节细胞轴突,成人除节细胞胞体和轴突外,内网层也有少数NF阳性纤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