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在植入同种视网膜后,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并产生髓鞘的过程,观察髓鞘形成对视网膜结构的可能影响,建立一种中枢神经髓鞘体内发育的新模型.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胚胎纹状体神经干细胞植入新生大鼠的玻璃体腔内,在移植后不同时期观察视网膜内髓鞘的出现部位以及扩展趋势,利用不同染色方法对标本进行检验分析,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移植细胞4周后部分视网膜内开始出现成束髓鞘,只分布于神经纤维层.髓鞘束出现的比例、分布面积和形态变化与移植后动物的存活时间相关.电镜观察可见节细胞轴突外包绕有结构正常的中枢神经样髓鞘.较厚的髓鞘束对视网膜节细胞的分布产生一定影响.结论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可在同种视网膜内向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具有促使髓鞘形成的作用;本实验可能为研究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及髓鞘生成机制提供新的在体模型.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建立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 nitrosourea,MNU)损伤视网膜的模型,研究视网膜神经元凋亡对Müller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MNU建立视网膜损伤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研究感光细胞缺失对Müller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检测主要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TUNEL法显示,腹腔注射MNU后2 d,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凋亡现象明显。核增殖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CyclinD_1的表达明显增高。与此同时,Müller细胞也开始表达神经干细胞抗原巢蛋白(nestin);RT-PCR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表达均升高。结论:在视网膜受到损伤时,Müller细胞增殖、去分化呈现出干细胞的特性。而视网膜中IGF、bFGF和HG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提示视网膜损伤后可能通过大量分泌细胞生长因子,促进Müller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人胎儿早中期肺免疫细胞的发生及发育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胎儿肺免疫细胞的发生和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肺间质中的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阳性细胞和溶菌酶阳性细胞均在13周时出现;此后,两种阳性细胞数目有所增多,形态和分布上也有变化,且LCA阳性细胞数目较多。CD45-RO和CD20阳性细胞在28周开始出现于肺组织中。结论:人胎儿肺的固有免疫出现早,其中肺间质免疫细胞出现最早(13周),而支气管黏膜的稍迟(18周);适应性免疫则出现较迟(28周)。同时肺间质细胞在间质中免疫细胞功能成熟的过程中也起到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通过不同胚胚胎期脊髓脊膜膨出(MMC)胎鼠膀胱平滑肌的发育和神经支配情况及脊髓神经损害的形态学观察,了解这种损害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胎鼠分为MMC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再根据胎龄各分3小组,共6小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腰骶段脊髓GFAP、VAChT的表达和膀胱α-Actin和neurotubulin-β-Ⅲ的表达;另取各组腰骶段脊髓及膀胱切片作HE染色.Image-Pro Plus 5.1软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照片相关部分的光密度,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胚胎16d,2组胎鼠的膀胱肌层内就已经可以检测出neurotubulin-β-Ⅲ的表达;胚胎16、18和20 d时,MMC组胎鼠膀胱内的neurotubulin-β-Ⅲ表达较相同胚胎期的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在胚胎16、18、20 d,2组的膀胱肌层内都能看到较多的α-Actin的阳性显色;且各胚胎期,2组膀胱内的α-Act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胚胎16d和18d,正常组和MMC组及胚胎20 d正常组的脊髓内,GFAP染色均很少,没有明显的星形胶质细胞显示,在胚胎20 d的MMC组胎鼠的脊髓背侧,可见大量的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显影,其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MMC组各个胚胎期脊髓VAChT的表达都较少,在胚胎20d组的背外侧核仅见少量阳性表达的神经元;而正常组VAChT的表达相对较多,在胚胎20d组的背外侧核可见较多阳性表达的神经元;2组间各胚胎期VAChT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C胎鼠膀胱平滑肌的分化和发育与正常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MC胎鼠胚胎16 d,膀胱肌层内可见神经支配,但神经纤维减少,与脊髓内骶副交感神经核和背外侧核的胆碱能神经元减少是同步.MMC胎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过程,星形胶质细胞的出现要晚于胚胎18d.  相似文献   
145.
吕仁和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了“六对论治”,即:分期论治、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六种不同方法。应用“六对论治”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提高了临床疗效,稳定了病情。  相似文献   
146.
目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心脏神经嵴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5d小鼠胚胎枕中部至第3体节神经管,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心脏神经嵴细胞,采用转录激活因子2α(AP-2α)作为其生物学标记物,观察其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从胎鼠神经管中分离培养的细胞AP-2α表达阳性,具有迁移特性,传代后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后能自然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心脏神经嵴细胞,且具有迁移特性和多向潜能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7.
不同波长有色光对豚鼠眼球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波长的有色光线对眼球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动物模型中RPE细胞在有色光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出生2w、体重为100~150g的幼年健康有色豚鼠,将36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A组8只,为红光照射组;B组9只,为黄光照射组;C组10只,为蓝光照射组;D组9只,为正常对照组,置于各箱中饲养。4w后测定眼轴长度,每组中各随机选取3只动物,摘除双眼球做冷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视网膜中TGF-β的mRNA表达。结果:红光照射组眼轴长度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双眼眼轴分别延长了(0.99±0.02)mm和(1.01±0.01)mm,P<0.05。豚鼠视网膜各层均表达TGF-β,红光照射组视网膜各层TGF-β的mRNA表达量较高,蓝光照射组视网膜各层TGF-β的mRNA表达量较低,黄光照射组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眼球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可能受多种因素调控,RPE细胞在眼球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可知,但其接受不同波长的有色光信号后所产生的生长因子不同,有可能是其在眼球生长发育中产生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8.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一多见且较难处理的骨折,目前DHS(AO动力加压螺钉)及Gamma钉等被认为是治疗粗隆间骨折最有效的方法。本院自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采用电透下闭合复位、有限度切开、AO动力加压螺钉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5~87岁,平均52岁。骨折原因:跌倒摔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伤9例。左侧8例,右侧13例。按Evans分类法犤1犦分:Ⅰ型8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2例,Ⅴ型2例。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对于有肢体短缩移位或髋内翻畸形者,应常…  相似文献   
149.
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2岁,医生,2006年7月19日受凉后咽部不适伴咳嗽,多为干咳、脓痰、痰中带血丝,体格检查示体温36.8℃,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mmHg,血常规示白细胞9.2×10^9/L,淋巴细胞16.7%,中性粒细胞16.4%。因对青霉素过敏(皮肤敏感试验后出现呼吸困难、气紧、血压下降),原则上慎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研究昼夜节律的改变对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14 d (P14)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给予24 h持续光照,对照组模拟正常昼夜节律每天给予12 h光照、12 h黑暗环境,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RT-PCR技术,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在光照1周后和8周后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情况。 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少部分位于内核层。小鼠光照1周后melanopsin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实验组少于对照组;RT-PCR结果示小鼠光照1周和8周时melanopsin的mRNA含量实验组均少于各自的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光照可以减少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提示melanopsin阳性神经节细胞为光敏感性细胞,其表达可能对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有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