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EMs患者68例为EMs组,按照美国生育协会修正评分(r-AFS)进行分期: Ⅰ期~Ⅱ期31例,Ⅲ期~Ⅳ期37例;按照痛经评分分为: 0~1分42例,2~3分26例。选择同期确诊的良性肿瘤患者30例为疾病对照组,健康妇女2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MCP-1、HGF、TGF-β1水平的变化及EMs分期、痛经评分与MCP-1、HGF和TGF-β1水平的关系。结果 EMs组的MCP-1、HGF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而健康对照组与疾病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EMs分期和痛经评分的升高,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HGF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CP-1、HGF、TGF-β1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其水平有利于了解EMs的分期和痛经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比中英两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制度的不同,加强和完善我国ADR监测体系的建设。方法:从监测主管机构、监管范围以及报告原则等方面系统比较分析中英两国之间的ADR监测制度。结果:英国实行中央集中管理ADR监测体系,而中国采用国家、省级以及省级以下的三级ADR监测体系;英国以黑色倒三角符号标志重点监测药物,新药监测期为2年,中国对新药和进口药5年内进行重点监测;英国根据不同报告主体设计表格,而中国采用统一模式设计表格。结论:应积极学习和借鉴英国ADR监测制度的优点,进而完善我国ADR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当归不同栽培品种(品系)不同成熟期种子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样品,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综合运用MassworksTM质谱解析软件、谱库检索等解析手段鉴定出当归种子油中11种脂肪酸成分,对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己酸、油酸、癸酸是当归不同栽培品种(品系)不同成熟度种子共有的特征性脂肪酸组成;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当归不同栽培品种(品系)不同成熟度种子样品进行分类。结论:确定当归主产地种子最佳采收期为8月22日至8月30日;建议岷归3号、岷归4号可以作为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对本院614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临床观察,寻找预防术后皮瓣坏死的措施。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8例,实验组术后当天即静脉用654-2 10-20mg,连用3-7天。并推广运用于526例乳腺癌患者。结果:实验组皮瓣坏死4例,发病率为10%,对照组发生17例,发生率35.4%,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发生率为45.8%,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广阶段皮肤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相关报道。结论:乳腺癌术后应用654-2可改善皮瓣血运,减少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尿道下吊带术后尿道壁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最雌性尿道壁和聚丙烯网片的力学特性,分析尿道下吊带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力学机制.方法 对49例雌性猪尿道壁组织条和27例聚丙烯网片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测量力学特性.结果 雌性猪尿道壁的应力应变曲线呈抛物线,弹性模量与应力的平方根、应变均成正比,由极限应力和极限应变计算最大值弹性模量分别为:0.806 MPa和0.818 MPa;聚丙烯网片的弹性模最为(6.977±1.095)MPa.聚丙烯网片的极限应力显著高于尿道壁组织而极限应变显著低于后者(P<0.01).计算聚丙烯网片尿道下植入术可降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尿道壁的变形最为术前的1/3.结论 聚丙烯网片特殊的力学性能,在施行尿道下吊带术后,可增强对尿道的支持,改善腹压增加时尿道的控尿能力.  相似文献   
66.
目的确定营养保健食品蓝莓大豆酸奶最佳生产加工工艺的条件。方法本实验用蓝莓汁和大豆为原料添加到鲜牛乳中,通过对蓝莓汁和豆浆添加比例的确定,以及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的确定,锏得产品。结果向鲜牛乳中添加豆浆30%,蓝莓汁10%混合后,42℃的温度下,接种菌种(L:S=1:1)量为4%,木糖醇添加5%,发酵6h。发酵结束后再转入0~5℃环境中进行12h后发酵,即得成品。结论本产品组织细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有很强的保健功能,具有较高的商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7.
王雪  任小华  周围  孙兴霞  王珊  刘俐  于勤 《护理研究》2009,(12):3155-3156
[目的]探讨类风湿髋关节炎病人全髋置换术后创口引流的最佳管理模式。[方法]选择类风湿髋关节炎病人全髋置换手术治疗且留置引流管的病人36例,随机分为普通引流组和负压引流组,对两组病人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所需护理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单盲评定。[结果]两组病人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负压引流组并发切口内血肿1例,普通引流组无上述并发症.且护理工作量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P〈0.05)。[结论]类风湿髋关节炎病人全髋置换术后采用普通引流较负压引流更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68.
随着医院制剂室的普遍建立,自制大输液已十分普遍,提高大输液的质量,确保临床安全用药是医院制剂室重点研讨的问题。因此从大输液检验不合格结果中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十分重要。异物微粒进入人体是一种不能代谢的物质.在临床上多能引起肺内芽肿、静脉炎、动脉炎。影响输液澄明度的因素有原料,仪器设备,操作环节和存储环节等。必须用质量合格、标有“供注射用”的原料进行生产。例如原料葡萄糖粉质量不过关,会带入蛋白质类,未完全糖化的糊精等杂质,灭菌后可形成絮状沉淀或白色微粒而影响澄明度。在操作环节L暴露操作…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总结急性左半结肠梗阻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结果和治疗经验,为临床急性左半结肠梗阻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左半结肠梗阻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39例,其中直肠上段癌17例,乙状结肠癌7例,脾曲或近脾曲癌13例,乙状结肠扭转伴坏死2例。术前积极处理,有效的结肠灌法,一期病灶切除,行结肠端端吻合术。结果39例病例中有38例痊愈出院,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2例切口皮下脂肪液化,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术后2 d死于肺部感染,存活5年以上12例。结论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手术操作,加强手术后护理,左半结肠急性梗阻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0.
美国科学家对老鼠和人进行的实验证明,绿茶有防皮肤癌的功效。 早先的研究表明,绿茶中的多酚能杀死癌细胞,并有可能遏制癌变细胞周围血管的生长。绿茶是茶树嫩芽被采摘后立刻对其进行烘干而制成的,这样可以保留大量的多酚。 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的桑托什·卡提亚等在最新一期《皮肤病学文献》上报告说,多酚中最有效的防癌物质是剖培酸表棓儿茶素(EGCG)。他们在研究中让接受紫 外线照射的老鼠饮用绿茶,或者把EGCG涂在老鼠皮肤上。结果发现这可防止老鼠皮肤变红、起水泡以及产生与早期皮肤癌有关的细胞分裂。人体实验表明,把EGCG涂到被阳光照射的皮肤上,能防止皮肤发炎和白细胞的发展,后者是皮肤发生癌变的一种标志。 科学家们强调说,绿茶只是具有防癌功能,而非治疗皮肤癌的良药。因此建议人们每天饮用4~5杯绿茶。 (摘自《健康报》2000年8月24日第1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