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目的:探讨静脉导管的血流流速曲线在筛选和协助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240例14-41孕周的正常胎儿和20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静脉导管血流流速曲线,并计算静脉导管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与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比值。结果:①正常胎儿静脉导管的血流流速曲线呈特殊的波形:心室收缩期波峰S、心室舒张期波峰D和心房缩期波谷A,前向血流持续整个心动周期;②20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8例静脉导管的A波出现反转,9例A波降低或缺失,3例无明显变化。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组静脉导管血流指数较胎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组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静脉导管的血流流速曲线可筛选或协助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312.
目的:探讨速度矢量显像(VVI)评价亚临床状态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左室心肌长轴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 方法:声学采集60例单纯LADA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心脏动态数字化图像,获取16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及其达峰时间进行分析。结果:LADA组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速度、应变率及收缩期、舒张早期心肌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晚期心肌应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A组各节段速度、应变、应变率的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无创性定量分析LADA患者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为早期评价亚临床状态的LADA患者心肌运动功能异常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313.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弓离断(IAA)的价值,探讨胎儿IAA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诊断(n=33)或引产后尸检证实(n=6)IAA的39胎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并追踪其狭窄段主动脉演变情况。结果 39胎中,32胎产前超声诊断IAA,其中6胎主动脉缩窄(CoA)进行性加重,经超声心动图追踪复查诊断为IAA。其余7胎中,6胎产前超声误诊为主动脉弓病变,后均经尸检证实为IAA;1胎产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左颈总动脉(LCA)与左锁骨下动脉(LSA)之间主动脉横弓无血流信号而误诊为B型IAA,经引产后尸检证实为LCA与LSA之间主动脉弓严重狭窄但未闭锁。38胎确诊IAA胎儿中,A型18胎、B型19胎、C型1胎;超声心动图表现主要为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明显小于右心室或差别不明显,三血管切面主动脉明显小于肺动脉,三血管-气管切面和主动脉弓切面主动脉与降主动脉不相连,主动脉弓切面见主动脉弓弯曲度变小、走行僵直,主动脉、动脉导管及降主动脉之间无正常“V”字形结构;彩色多普勒显示主动脉弓中断处无连续血流信号,动脉导管内见血流反转。6胎最初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为CoA的IAA胎儿后经多...  相似文献   
314.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评估宫颈鳞癌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鳞癌的患者,其中IB期25例,ⅡA期19例,ⅡB期21例,均予以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分别在化疗前、后一周进行3D-PDU检查,获取病灶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并计算化疗后VI、FI、VFI的下降百分率,比较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参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D-PDU评估化疗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 随着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级别升高,血流灌注参数VI、FI、VFI逐渐升高,化疗后VI、FI、VFI的下降百分率降低,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ROC曲线分析3D-PDU诊断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灵敏度为90.01%,特异度为80.01%。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对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3D-PDU能检测宫颈鳞癌化疗后肿瘤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对疗效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