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为探讨腺苷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扩血管作用的量效关系,采用静脉匀速滴注腺苷的方法观察8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犬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腺苷能明显降低模型犬的体、肺循环压力及体、肺循环阻力,且与剂量呈直线负相关(r=-0.970~-0.994,P<0.05)。腺苷剂量在100~200μg/(kg·min)时,肺循环收缩压及阻力的降低百分比(-11.0%±4.2%~-27.7±14.8%、-18.8%±8.05%~-29.8%±14.46%)明显高于体循环收缩压及阻力(-2.6%±7.4%~-14.9%±7.0%、-10.2%±6.86%~-21.1%±9.53%)。腺苷剂量≥300μg/(kg·min)时心输出量、心搏指数有显著性增加。结论:腺苷具有最佳选择性肺循环扩血管作用的剂量范围在100~200μg/(kg·min),是目前较理想的替代妥拉苏林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病毒性心肌炎( V M C)免疫发病机理及静脉丙种球蛋白( I V I G)治疗 V M C的作用机理,将 B A L B/c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 、 I V I G 保护组及 I V I G 治疗组,观察 I V I G 对小鼠脾脏 T 细胞亚群、 N K 细胞、 I L1、 I L2及外周血 T N F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模型组 N K C活性及 C D3、 C D4 、 C D8均明显降低, I L1、 I L2及 T N F活性明显升高,而 I V I I G 保护组及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I V I G 能有效地改善并调节病毒性心肌炎的免疫功能,为 V M C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3.
婴儿出现心房长大或非窦性起搏来源时,可见异常P波。异位心房节律多来自于低位右房(P电轴为0~-90°)、高位左房(+90°~+180°)或低位左房(+180°~+270°)。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高原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1996~2005年出院诊断为高原PH的住院病例资料及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的1994~2005年国内文献报告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收集190例病例资料,其中17例来自四川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病历记录,173例来自国内文献报告。该病主要发生于移居高原的1岁以内小儿,男童较多见,种族差别明显。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主要体征有右心衰和PH。结论高原PH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超声心动图对该病诊断很有帮助,需加强认识,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5.
川崎病患儿血清MMP-9与TIMP-1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1(TIMP-1)质量浓度的变化在预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风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2003~2004年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的KD患儿32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各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1次,同时抽取20名正常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ELISA双抗体法测定血清MMP-9与TIMP-1质量浓度。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冠状动脉病变。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血清MMP-9、TIMP-1质量浓度及MMP-9/TIMP-1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显著增高(P<0.01);IVIG干预前CAL组患儿血清MMP-9质量浓度及血清MMP-9/TIMP-1显著地高于非CAL组患儿(P<0.01);IVIG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清MMP-9质量浓度与MMP-9/TIMP-1显著降低(P<0.01);IVIG干预后CAL组患儿血清MMP-9质量浓度及血清MMP-9/TIMP-1仍显著高于非CAL组患儿(P<0.05),而后者MMP-9/TIMP-1基本降至正常儿童水平;观察组患儿血清TIMP-1质量浓度在IVIG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MMP-9与TIMP-1可作为KD合并CAL的一种关联因素,动态监测血清MMP-9质量浓度和(或)MMP-9/TIMP-1比值对预测KD并发CAL具有较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肺循环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一下腔静脉瘘制造大鼠容量负荷性肺动脉高压(PH)模型,并应用卡托普利进行干预,6周后观察各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右室收缩压(RVSP)变化;心室重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比较15-50μm无肌性动脉肌性化程度以及肺小动脉50~100μm和101150μm血管厚度与血管外径之比(%WT)。结果手术组动物RVSP、PASP、PAD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手术+卡托普利组RVSP、PASP、PADP均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RV/(LV+S)、RV/BW、(LV+S)/BW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而手术+卡托普利组则较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同对照组比较,手术组α-actin染色IOD值显著降低(P〈0.01),而手术+卡托普利组IOD值则高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细胞PCN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而手术+卡托普利组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同其他两组比较,50~100μm、101~150μm血管%WT及15~50μm血管肌性化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结论卡托普利能有效地抑制肺动脉VSMC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抑制VSMC的增生和肥厚,防止无肌性肺小动脉的肌性化,减缓PH肺血管重构进程,提示ACEI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有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在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模型,及辛伐他汀干预肺组织中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第8d野百合碱腹腔注射制备PH模型,并应用辛伐他汀进行干预,35d后观察各组肺动脉压及心室重量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肺组织内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平均肺动脉压(mPAP)模型组动物较对照组升高(P〈0.05),干预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模型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干预组较模型组RV/LV+S降低(P〈0.05)。模型组动物肺部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增高(P〈0.05),干预组肥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下降(P〈0.05),巨噬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或/和肺动脉高压造成的损伤促进了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聚集与活化。辛伐他汀对肺动脉高压有改善作用,减少肥大细胞的聚集与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6基因在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左肺切除,术后第7d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CT,60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PH)模型,于术后第1、21和35d分别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称重,并计算RV/(LV+S)比值,测定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血管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应用RT-PCR技术在基因水平检测转录因子GAT A6 mRNA在PH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组织学检查显示在PH模型组肺切除术后35d,动物右肺腺泡内小血管出现了新生内膜病变,在对照组动物没有形成新生内膜。与对照组动物比较,PH模型组动物第21、35d mPAP、RV/(LV+S)、WT%均显著增加(P〈0.0001)。两组第1d mPAP、RV/(LV+S)、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PH模型组在第21d GAT A6 mRNA表达开始下调,在第35d下降趋势更明显,PH模型组第35d与第1d比较,GATA6 mRNA表达水平下降了约4倍。结论GATA6基因mRNA水平在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中表达下词,提示GATA6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可能在PH肺血管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周同甫 《华西医学》2000,15(4):497-498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β hemolvtic streotococcus,GABHS)感染通常为非侵袭性的咽峡炎、脓皮病或猩红热,但偶亦为侵袭性的严重感染.近年来,严重的侵袭性A组链球菌感染(severe invasive group A stieptococcal infections,SIGASI)报道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症(toxic shock syndrome,TSS)和坏死性筋膜炎,也可表现为败血症和灶性感染.该病发病急、预后差,需要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应当引起临床各科尤其是儿科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40.
前瞻性研究2-DE和2-DCE 诊断PDA66例,其他心脏病106例作对照。2-DE肺动脉胸骨旁长轴、胸骨旁矢状观、胸骨上观3个平面诊断PDA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均较满意。其中尤以肺动脉胸骨旁长轴更好。而胸骨旁矢状观、胸骨上观2个平面的敏感性稍差。2DCE可以纠正2-DE假阳性诊断。可以反映PDA一定的血流动力学信息。肺动脉远端出现舒张期负性影象时,提示左向右分流量较大。PDA、降主动脉出现收缩早期正性影象时,提示肺动脉压力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