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Fournier坏疽患者21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例(1/21,4.76%)因并发脓毒血症导致多器官脏器衰竭死亡。糖尿病为最常见合并症(3/21,14.29%)。Fournier坏疽患者病变沿各部浅筋膜深层范围进行延伸(17/21,80.95%),少有侵透深筋膜(1/21,4.76%)。Fournier坏疽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其中6例(6/21,28.57%)患者脓液中培养出2种以上细菌。结论掌握Fournier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及解剖学特性,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男性创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9例诊断为创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2例Ⅰ期行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57例行带血管蒂阴囊皮瓣后尿道成形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15 min(90~14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5 ml(100~300 ml).无一例需术中输血.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12 ~24个月),422例行尿道吻合术的患者中,386例排尿通畅,36例排尿不畅的患者中,再次行排泄性尿道造影提示21例是因为吻合口瓣膜形成,15例因局部存在狭窄环,行尿道瓣膜切除或狭窄环内切开术,术后恢复良好.57例行后尿道成形术患者中,45例排尿通畅;9例患者出现前尿道与皮管吻合口狭窄,其中4例行尿道扩张后好转,5例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好转;3例出现皮管与后尿道或膀胱颈吻合口狭窄,其中1例经尿道扩张后好转,2例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好转.结论 Ⅰ期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是治疗创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主要方法,病情不允许时可行后尿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各种尿道假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32例男性尿道假道患者(年龄15~58岁,平均32岁)的外科治疗资料。3例为行膀胱镜检查致尿道假道2,例为人为插入金属异物致尿道假道,6例为导尿使用金属探条致尿道假道2,1例为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致尿道假道,术前均行尿道造影和输尿管镜尿道检查。10例行腔镜手术(假道长度〈2cm)2,2例行开放手术(假道长度〉2cm)。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36.6个月。结果 26例排尿满意,无尿失禁及排尿困难,术后需定期行尿道扩张5例1,例因排尿困难再次手术。结论尿道假道多因对尿道狭窄盲目行尿道扩张所致,可引起患者明显的排尿困难,对于长度较短的假道(〈2cm)可采用腔镜手术充分切开假道,对于较长的假道(〉2cm),建议采用开放手术,分离找到真道后重新吻合以恢复患者的正常排尿。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本研究拟利用自主开发的腹腔镜模拟器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简易模拟器能否在腹腔镜技能教学中起到好的效果。方法招募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2019级临床五年制本科学员24名,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4周的模拟培训,每周3次,每次1学时。培训内容为基本的腹腔镜技能(fundamental laparoscopic skills,FLSs),培训前、后分别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和完成时间,培训结束后对所有参训学员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训练前两组的完成时间与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培训后,研究组完成时间缩短10.03%,训练成绩提高35.17%;对照组完成时间缩短2.09%,训练成绩提高12.34%。组间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训练后成绩均有提升,优于训练前。问卷反馈中大部分参训者认可该模拟器,并愿意向其他学员推广。结论原创性腹腔镜模拟器用于模拟培训比传统学徒式教学起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对于腹腔镜技能教学的推广和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比研究经尿道绿激光直出光纤前列腺锐性剜除术(photoselective sharp-enucleation of prostate with end-firing fibre,PS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诊治并且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80 mL的BP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7例,分别行TURP(TURP组)和PSEP(PSEP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围手术期资料,记录并比较术后1、6个月的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flow rate,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urinary incontinence-short form,ICI-Q-SF评分)、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PV 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6个月,PSEP组和TURP组分别有43例和44例完成随访.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个月两组Qmax、IPSS、Qols、PVR、PSA及ICI-Q-SF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SEP组比TURP组有更短的手术时间[(71.6±21.2)vs(87.6±18.9)min,P<0.01]、膀胱冲洗时间[(7.1±5.7)vs(19.8±8.6)h,P<0.01]、留置尿管时间[(3.4±1.7)vs(4.4±1.6)d,P<0.01]、住院时间[(4.3±1.0)vs(5.2±1.3)d,P<0.01]和更少的血红蛋白下降量[(5.5±3.2)vs(12.2±6.6)g/L,P<0.01].术后6个月PSEP 组PV 明显小于TURP 组[(21.3±4.0)vs(25.2±6.1)mL,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EP与TURP治疗大体积BPH疗效肯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TURP相比,PSEP具有手术效率高、出血量少、组织去除更彻底、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大体积BPH患者的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外源性ATP对大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膀胱ICC和逼尿肌细胞(DSMC),通过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外源性ATP作用前后ICC及DSMC内Ca2+信号的变化。结果胶原酶P消化后,在干细胞因子(SCF)的刺激下,经c-k it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ICC呈长梭形或纺锤形,胞体较小,并且带有分枝状突起,而DSMC呈纤维形或短棒状,二者形态有明显区别。F luo-4 NW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静止状态下ICC内[Ca2+]i平均荧光强度(55.16±3.23)显著强于平滑肌细胞(45.59±2.08),P〈0.05;20μmol/L和100μmol/L ATP可诱发体外培养的ICC及DSMC细胞内[Ca2+]i一过性升高,随后缓慢下降。结论在SCF刺激条件下,SD大鼠膀胱ICC和DSMC可在体外稳定混合培养。外源性ATP可兴奋体外混合培养的ICC和DSMC。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所致的Ⅲ型前列腺炎的综合治疗方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108例纳米细菌所致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抗纳米细菌治疗(主要由四环素加EDTA等药物组成)。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的前列腺液纳米细菌鉴定、前列腺液常规及NIH-CPSI评分。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纳米细菌阳性率、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及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四环素加EDTA等药物对于纳米细菌感染的Ⅲ型前列腺炎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与EDTA先溶解纳米细菌的钙化壳,再发挥四环素的穿透杀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9.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纽带,在医生的成长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临床实习根据科室的不同,在培养的目标和重点上有所侧重。外科实习除继续加强临床基本理论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外,特别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实习生外科动手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根据我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包皮环切术为中心的教学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深受实习同学好评。现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Notch3介导L5~S2脊段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在慢性前列腺炎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实验组(慢性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射前列腺来制作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热辐射甩尾痛阈测定和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定疼痛模型,分别在注射CFA后0、4、12、24 d,采用qRT-PCR检测L5~S2脊段后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IBA-1和受体Notch3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并在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和Notch3抑制剂后检测小胶质细胞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组织病理和热痛域实验证实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大鼠Notch3、IBA-1、TNF-α及IL-1β的表达在第4天开始增加,第12天达到最高水平,第24天开始下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小胶质细胞和Notch3受体后,TNF-α和IL-1β的分泌明显减少(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疼痛中Notch3介导L5~S2脊段中枢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与慢性前列腺炎呈现的持续顽固神经炎性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