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角朊细胞激活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TPA和IFN γ联合作用 ,激活角朊细胞表达表面分子 ,FACS检测MHCI、II类分子和CD80、CD86分子水平 ,RT PCR检测B7 H1共刺激分子表达。由激活角朊细胞提供T淋巴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 ;绵羊红细胞花环沉淀分离纯化T细胞 ,抗CD3单抗提供第一信号 ,建立体外混合培养系统 ,3 H TdR渗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 ,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浓度。结果显示 ,TPA和IFN γ联合作用可诱导角朊细胞表达B7 H1共刺激分子 ,并上调其MHCII类分子。以B7 H1为第二信号 ,可以协同抗CD3单抗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 ,并呈现独特的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因此角朊细胞激活后表达B7 H1共刺激分子 ,此第二信号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对其功能分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2.
CD4~+ 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的靶细胞。HIV感染后,体内CD4~+细胞数减少,最后导致免疫系统的全面崩溃。但目前人们发现CD8~+ T 淋巴细胞在抗HIV 复制中有重要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①释放细胞因子抑制HIV 在细胞内复制;②通过细胞毒作用杀伤已被HIV 感染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73.
PCR指纹图技术选用通用型引物扩增H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其产物在PAGE电泳中显示特定的“卫星”条带。可用于个体间作HLA-DR的基因水平交叉配型,确定供受体间DRB基因的相容性。采用HLA纯合的B淋巴细胞系,分析单倍型上DRBI、DRB3等基因异同时指纹图格局的变化,并通过15对细胞间组合和比较,证实经DNA交叉配合后的指纹图格局能十分敏感地反映个体间DR基因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7对随机个体作PCR指纹图及交叉配型分析,表明这一技术在判别供受体间DR基因匹配性上十分有效,并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4.
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中国人HLA-DR5亚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位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降解经PCR扩增的中国人HLA纯合细胞的DRB基因片段,根据相应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可十分快速而准确地从DNA水平区分DR5的两个亚型,并显示属于DRW12亚型的中国人HLA纯合细胞与参考细胞间电泳格局的差异,提示新的DRW12变异体的存在。该技术不必采用等位或顺序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因而无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展示了应用于HLA基因分型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5.
先确定和比较HLA纯合细胞DPAI和DPBI基因PCR扩增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然后分析了20对无血缘关系个体单链DNA及其两两混合状态下的构象多态性变化,在分子水平测定异体间DP匹配性,并和已有的DP基因分型(PCR-RFLP)格局相比较,结果表明,RFLP不同的个体其SSCP必定不同;而RFLP相同的个体,SSCP一般相同,但有例外。从例外个体异常的SSCP格局中发现了新DP等位基因。本研究证实PCR-SSCP在检测等位基因之间微小差异方面十分敏感,并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对移植中的DP交叉配型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6.
B7-H1协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诱导产生抑制性T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7-H1分子在抗原诱导的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可溶性抗原PPD诱导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加入中和抗体检测B7-H1的协同刺激作用。转染表达B7-H1的ECV304细胞,观测其对PPD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及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将刺激后的淋巴细胞过继至自体或同种异体增殖体系中,检测其功能。结果:抗B7-H1中和抗体可降低PPD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因子分泌;转染B7-H1的ECV304细胞可协同刺激抗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并改变T细胞亚群分布,增加CD4^+T细胞亚群比例;自体或同种异体过继实验显示,B7-H1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功能。结论:B7-H1分子可协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诱导产生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77.
植物血凝素(PHA)皮试及体外淋转试验是检测各种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最常见的指标之一。通常认为淋转低下代表了T细胞功能缺陷或数量不足。本文则报告由人体抑制性单核细胞引起免疫低反应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