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骨肉瘤手术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腓骨近端骨肉瘤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8~38岁(中位年龄17岁)。18例患者均主诉疼痛,伴有腓总神经麻痹症状8例、包块3例;病程1~24周。Enneking外科分期ⅡB期17例,Ⅲ期1例。18例患者中,15例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腓骨近端骨肉瘤切除术,其中Malawer type Ⅰ型切除13例、Ⅱ型切除2例;2例患者外院切除不完整,入院后选择截肢手术;1例患者(Ⅲ期)入院时已发生肺转移,给予2个疗程化疗后原发肿瘤继续生长,疼痛无缓解,予以截肢手术。术后3个月采用骨骼肌系统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评价15例保肢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20个月。发生肺转移8例,死亡5例(包括3例截肢患者)。15例行腓骨近端骨肉瘤切除保肢手术的患者中复发4例,均行截肢术;1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给予积极加强换药,伤口正常愈合;5例出现腓总神经损伤,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3、7个月自行恢复,1例遗留轻度跛行,2例出现足下垂需佩踝关节支具行走。15例患者接受保肢手术后皆未出现膝关节不稳症状,术后3个月MSTS功能评分,11例良好、2例一般、2例差。结论 对于腓骨近端骨肉瘤的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根据肿瘤侵犯范围决定手术方式,腓骨近端骨肉瘤术后并发症患者可接受。术中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外侧头原位缝合即可获得膝关节稳定。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价一线化疗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四肢骨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寻找骨肉瘤化疗新的药物和评价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和多中心的研究方法,将63例确诊为骨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剔除和脱落9例,有效病例54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采用阿霉素、顺铂、氨甲喋呤、异环磷酰胺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方案,对照组使用阿霉素、顺铂、氨甲喋呤、异环磷酰胺方案。采用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临床受益率、无进展生存率、保肢率、生存率等指标来评价两组疗效。通过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来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剂的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8.9个月,对照组为13.1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临床受益率89.7%、无进展生存率37.9%、生存率65.5%、保肢率89.7%,对照组分别为88.0%、36%、68%和96.0%,上述四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目前随访期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剂治疗在控制肿瘤进展和患者生存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尚未见明显差异。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剂未发现相关的毒性反应,也未有因其而增加基础化疗毒性反应的报告。 相似文献
33.
目的:髋臼肿瘤发病率较低,由于肿瘤部位特殊,临床治疗有相当大的难度。文中探讨髋臼部位肿瘤患者的手术操作方法、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髋臼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64岁,平均(45.2±6.3)岁。良性肿瘤8例,占22%,其中单纯性囊肿4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纤维结构不良1例,血管瘤2例。恶性肿瘤28例,占78%,其中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12例,脊索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软骨母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患者行单纯肿瘤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恶性肿瘤患者行脊柱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5例患者出现可控性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5~96个月,1例良性肿瘤患者失访,其余患者均获随访。7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髋关节活动正常;恶性肿瘤患者中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6例出现肺部转移,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无瘤生存;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死于术后2年,1例带瘤生存;截至末次随访日骨巨细胞瘤、恶性软骨母细胞瘤及脊索瘤患者未见局部复发或肺部转移;转移性肿瘤5例均死于术后3年内。术后3个月,患者肢体功能评价参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良性肿瘤患者7例>90分,恶性肿瘤患者9例70~79分,19例<70分。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脊柱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重建术,能满足一般日常活动;手术前髂内动脉栓塞可明确减少出血和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应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35.
目前对骨肉瘤的发病及其转移发展以及肿瘤耐药性等仍然了解甚少。通过肿瘤动物模型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更好的推动骨肉瘤治疗。目前常用的骨肉瘤动物模型有小鼠、大鼠、兔、犬等。大鼠器官与人类相似,基因型与人类也相近。犬类可自发骨肉瘤,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常用作自发性肿瘤模型。但肿瘤模型与人类肿瘤在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组织学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别。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有越来越多符合人类骨肉瘤特点的新型动物模型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从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周光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22)
儿童常见的肉瘤包括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近20多年来,通过多阶段的化疗和局部病灶的治疗(扩大性的手术和更精确的放疗),儿童肉瘤的预后已显著提高.虽然如此,其预后还是令人难以乐观.鉴于肉瘤对化疗的敏感性和剂量依赖性,很多研究者认为采用大剂量化疗辅以或不辅以放疗,加上干细胞解救能够提高这些病人的预后.本文旨在评价采用大剂量化疗辅以干细胞解救对高危肉瘤患者的疗效.
…… 相似文献
37.
以前骨科治疗的病人多来自车祸或者运动后的骨损伤.随着寿命的延长,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骨折、骨损伤患者逐渐增多.然而,很多老年人信奉一些老经验,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耽误了骨损伤康复.误区一:岁数大了发生骨折的概率就大,没法预防真相:老年人骨折,究其原因主要是骨质疏松所致.老年人平时体育活动相对较少,且激素水平分泌... 相似文献
38.
1概述自从Unist[1]在脱钙骨基质中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并提出骨诱导理论以来,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BMP的骨诱导作用仍是其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作用,在矫形外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寻找合适材料进行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BM 相似文献
39.
背景:在大分子药物的设计中,往往需要在载体与药物之间引入新的基团,即连接基。选择合适的连接基,可以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形式和释放速率。目的:制备和表征一种新的大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11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L-天冬氨酸,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BOP试剂购自美国Sigma公司,其余均为国产试剂。甲氨蝶呤由连云港恒瑞制药有限公司赠送。方法:实验把甲氨喋呤与PHEA和PHEA.SUC偶联,制备琥珀酰化的α, β-聚(2-羟乙基)-D,L-天冬酰胺-甲氨喋呤(PHEA-SUC-MTX)和α, β-聚-(2-羟乙基)-D,L-天冬酰胺-甲氨喋呤(PHEA—MTX)。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红外图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方法检测大分子靶向药物的结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PHEA-Suc—MTX和PHEA.MTX中甲氨喋呤的含量。结果:PHEA.MTX和PHEA.SUC—MTX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认。甲氨喋呤与PHEA及PHEA-suc共价偶联,其甲氨喋呤含量分别为5.80%及5.86%。结论:合成的大分子靶向药物PHEA.MTX、PHEA.SUC.MTX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15例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5例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在最大限度保存上肢功能的前提下,以手术治疗,将肿瘤及边缘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对5例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及3例诊断为纤维肉瘤病例于术后给予化疗。结果术后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3.5年。其中1例左肘上皮样肉瘤于术后1年因肺部转移而死亡,其余患者无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80%。局部复发10例,复发率为67%;由于多次复发最终上肢截肢2例,肢体保存率为86%。结论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主要手段为手术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