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4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96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89篇 |
出版年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6)
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本世纪末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随着现代医学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国传统医学以其博大精深、疗效卓著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形成世界范围内的中医热,国内同仁无不为之鼓舞。了解国外中医药的应用现状、中医药研究发展趋势,分析不同国家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4.
根据中医卫气营血辨证的原则,制定了具有清气泄热、凉营化瘀的口服清气Ⅰ号,于1982年12月至1983年2月在高淳县人民医院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4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按随机抽样,设对照组(PHA)37例,现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一、性别:治疗组47例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对照组37例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 相似文献
55.
56.
(二)辨病变部位,按主症特点施治血之运行,无处不到。在病理情况下,因血行不畅,络脉涩滞,所发生的瘀血病变,可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腠皮肤,随着所在病位不同,表现不同的症状特点,为此,必须结合病位和主症特点施治。 1.通窍祛瘀法 (1)病理分析:“脑为元神之府”,籍气血上承奉养,若血络瘀滞,蒙蔽神明,闭塞清窍,则可导 相似文献
57.
58.
59.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热退病重及五期经过为特征。根据本病特点、临床证侯及流行性和传染性,属于中医学温疫、疫疹、疫斑范畴。病理传变有卫气营血的全过程,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为营血,病变涉及肺、胃(肠)、心、肾等脏。病理表现极其复杂,每易出现三焦俱热、虚实夹杂的局面。因此,在本病各期的传变中,应按卫气营血,结合三焦和六经辩证进行治疗。我们遵循中医理论及辨证论治原则,针对本病各个病期的特点制订了一系列方药,自1980年以来治疗1127例,提高了疗效,降低了病死率,治疗组为1.11%,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60.
从“泻下通瘀”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谈蓄血、蓄水与伤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少尿期是肾脏损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重阶段。1981~1982年度,我们在临床再实践中,采用“泻下通瘀”为主的治法,对曾经用大剂量西药如利尿合剂、利尿酸钠、速尿等,以及硫酸镁、甘露醇导泻无效的8例出血热病者,单用或加用泻下通瘀汤剂,除1例自动出院中止治疗外,其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