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通过对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长期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998年4月~2009年9月,54例经伽玛刀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二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初次治疗中心放射剂量平均为80.9Gy(70~90Gy),二次治疗放射剂量平均为74.8Gy(70~80Gy)。结果 23例患者(42.6%)完成了随访,疼痛复发时间平均18个月(6~78个月)。二次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者17例(74.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3例(13.0%);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3例(13.0%),总有效率87.0%。疼痛缓解出现平均时间为10周(1~16周)。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18例(78%),7例(30.4%)患者出现咬肌无力。结论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2.
报告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24例。首次头颅 CT 扫描正常者4例,脑挫裂伤15例,硬脑膜外血肿3例,硬脑膜下血肿2例。CT 复查所有病人均在原来无血肿的部位出现了新的血肿,20例行开颅术清除脑内血肿,4例行保守治疗,总死亡率16.7%。迟发性血肿多发生于伤后早期,意识障碍加重是其重要的临床指征。笔者探讨了其诊断标准和发病机理,指出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海绵状血管畸形也称海绵状瘤或海绵状血管病,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病变。海绵状血管畸形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发生于第三脑室者很少。作者报告了4例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结果,并对该部位病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4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32~5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并有颅内压增高、脑积水和下丘脑损伤的症状体征。CT扫描表现为第三脑室内2~3cm园形低密度病灶。可以呈现强化,伴或不伴侧脑室扩大。MRI检查,畸形团一般呈等或长T_1、长或  相似文献   
34.
35.
36.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超早期手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约占全部高血压脑出血的51~61.2%,明显多于其他部位。血肿压迫内囊可出现三偏症状,优势半球可出现失语及失认症,死亡率及致残率甚高。自1974年金子满雄首次提出超早期手术(即发病后6~7小时内手术清除血肿)后,国内外许多学者亦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术后残余或术后复发的脑垂体瘤病灶是治疗的难点,通过分析经过伽玛刀治疗的资料,希望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方法 99例术后残余或术后复发的脑垂体瘤和同期317例未经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经伽玛刀治疗后,回顾性分析这两组病例的数据和临床特点。结果 手术后使伽玛刀治疗成为可能,伽玛刀加强了手术的疗效。随访表明:两组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对于巨大的、压迫视神经的、侵蚀海绵窦的、手术后复发的垂体瘤,伽玛刀是补充、有效的甚至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背景伽玛刀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使靶区之外的健康组织损伤最小,对照射剂量和准直器大小的选择很有必要. 目的验证国产 OUR XGD旋转式伽玛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探讨其放射生物学效应. 设计完全随机设计. 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澳海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研究中心.选用健康家犬 10只,按准直器大小的不同随机分为 3组.干预对右额脑实质进行旋转式伽玛刀不同剂量照射,直径 4 mm组 90 Gy 2只, 120 Gy 2只, 150 Gy 2只, 180 Gy 2只;直径 8 mm组 120 Gy 1只;直径 14 mm组 100 Gy 1只.观察其不同准直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主要观察指标照射后定期观察动物行为学、 MR影像学及不同时间的病理学变化. 结果不同大小准直器和不同剂量照射后于不同时间内在 MR影像上出现坏死病灶,直径 4 mm 120 Gy、直径 4 mm 150 Gy和直径 14 mm 100 Gy组于照射后 3个月出现毁损病灶( 7.5 mm× 7.5 mm× 8.0 mm,8.0 mm × 8.0 mm× 9.0 mm,33.0 mm× 32.0 mm× 34.0 mm),而直径 4 mm 180 Gy和直径 8 mm 120 Gy组于照射后 1个月显示毁损病灶出现.病理学证实坏死灶边缘较清晰锐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肿改变. 结论 OUR XGD旋转式伽玛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放射生物学效应;伽玛刀照射后组织的损伤反应程度与准直器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关系,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时间曲线关系;为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剂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背景:伽玛刀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使靶区之外的健康组织损伤最小,对照射剂量和准直器大小的选择很有必要。目的:验证国产OuR—XGD旋转式伽玛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探讨其放射生物学效应。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澳海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研究中心。选用健康家犬lO只,按准直器大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干预:对右额脑实质进行旋转式伽玛刀不同剂量照射,直径4mm组:90Gy2只,120Gy2只,150Gy2只,180Gy 2只;直径8mm组:120Gy 1只;直径14mm组:100Gy 1只。观察其不同准直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主要观察指标:照射后定期观察动物行为学、MR影像学及不同时间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大小准直器和不同剂量照射后于不同时间内在MR影像上出现坏死病灶,直径4mm 120Gy、直径4mm 150Gy和直径14mm 100Gy组于照射后3个月出现毁损病灶(7.5mm&;#215;7.5mm&;#215;8.0mm,8.0mm&;#215;8.0mm&;#215;9.0mm,33.0mm&;#215;32.0mm&;#215;34.0mm),而直径4衄180Gy和直径8mm 120Gy组于照射后1个月显示毁损病灶出现。病理学证实坏死灶边缘较清晰锐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肿改变。结论:OUR-XGD旋转式伽玛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放射生物学效应;伽玛刀照射后组织的损伤反应程度与准直器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关系,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时间曲线关系;为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剂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大鼠脑伽玛刀不同剂量损伤研究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伽玛刀观察不同剂量照射大鼠脑后不同时间的效应。方法 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 ,选择正常大鼠右侧尾状核头部为照射靶点 ,依据伽玛刀最大照射剂量分为 2 0、5 0、75、16 0Gy四组 ,使用准直器直径4mm。采用伊文思蓝 (EB)灌注和HE染色、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伽玛刀照射后不同时间发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在不同时期内 ,各剂量组动物靶区均出现微血管系统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肥大、增生 ,5 0、75、16 0Gy组发现坏死灶。 结论 形态学变化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