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86~1987年,我院对26例全身顽固性癫痫患者采用胼胝体前部切开术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36岁。癫痫病史最短8年,最长31年。病因::脑炎后遗症8例,外伤性11例,脑缺氧所致  相似文献   
12.
联合应用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及γ-刀治疗复发性颅咽管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寻求手术后残留或复发颅咽管瘤的新治疗方法;并评价立体定向囊内间质内放疗结合伽玛刀(γ-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立体定向囊内核素置入间质内放疗结合γ-刀治疗82例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咽管瘤,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3~70岁.对实体肿瘤为主者,先行囊内穿刺核素内放疗,再行γ-刀照射治疗共21例;对囊性肿瘤为主者,则先行实体部分肿瘤γ-刀治疗,再行囊性部分的核素内放疗,共61例.结果 70例患者接受12~54个月(平均33.4个月)的随访,对实体肿瘤为主、囊性肿瘤为主以及总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4.1%、 92.5%和92.9%.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γ-刀结合立体定向囊内放射疗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颅咽管瘤术后残留,复发以及不适宜手术治疗的囊实性混合性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13.
旋转式伽玛刀放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验证OUR-XGD旋转式伽玛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探讨其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健康家犬10只,行右额脑实质内不同剂量照射,φ4mm组90Gy×2,120Gy×2,150Gy×2,180Gy×2;φ8mm组120Gy×1;φ14mm组;100Gy×1.照射后定期观察动物行为学、MR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大小准直器和不同剂量照射后于不同时间内在MR影像上出现坏死病灶,病理学证实坏死灶边缘较清晰锐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肿改变.结果使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安全性、准确性和放射生物学效应良好;该结果为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剂量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伽玛刀结合囊内照射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和评价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性同位素囊腔内入内放射治疗对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6例确诊为颅咽管瘤的患者进行伽玛刀与立体定向放射性同位素囊内置入内放射治疗。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3-60岁,平均38.6岁。大实体小囊型肿瘤13例,小实体大囊型33例,28例接受过开颅手术。大实体小囊型行囊液穿刺后伽玛刀治疗,小实体大囊型则行联合治疗,伽玛刀治疗实体部分,立体定向同位素内放射治疗囊性部分。结果 38例获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的随访,大实体小囊型的控制率为90.0%(40/46)。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 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是治疗颅咽管瘤的一种简单、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于手术后残留或复发不适宜手术的囊实混合性肿瘤和距视神经有一定距离的实体性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旋转式γ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首先对旋转式γ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作者6年来用旋转式γ刀治疗颅内病变2381例,男1288例,女1093例,年龄3~84岁(平均45.8岁)。良性颅内肿瘤1020例中,垂体腺瘤446例,脑膜瘤254例,颅咽管瘤148例,前庭神经鞘瘤103例;恶性肿瘤796例中,脑胶质瘤360例,脑转移癌360例;脑动静脉畸形374例,脑功能性疾病191例。详细分析了各种肿瘤或病灶用γ刀的治疗方式、使用剂量及定位方法等,对各种肿瘤治疗结果作了初步评估,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处理进行了探讨。结果 对经过选择的良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咽管瘤等可达到治愈效果;对部分脑转移癌、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患者可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γ刀治疗后反应性脑水肿发生率为0.75%。结论 γ刀对多种脑部良、恶性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应用不当可造成严重或致死性并发症,因此一定要严格按规程操作,仔细设计毁损靶点,准确剂量布局,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最有效措施,以获取最佳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初,瑞典的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并于1967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伽玛刀.它是一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确定头部靶点的坐标位置,然后用高能射线单次集中照射,使靶点组织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的脑外科技术.目前,伽玛刀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治疗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在1996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OUR旋转式伽玛刀,截止2006年12月,治疗了4 601例患者.本文就我科伽玛刀治疗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手术切除脑软化灶治疗顽固性癫痫36例。36例头颅 CT 扫描均确诊为“脑软化灶”,脑电图检查均为异常,全部病例经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结果,近愈:癫痫发作完全控制1年以上21例(58.3%);显效:癫痫发作减少70%以上10例(27.7%);好转:癫痫发作减少50%左右3例(8.3%);无变化:癫痫发作基本同术前2例(5.5%)。复查脑电图,20例恢复正常,12例基本正常,3例中度异常,1例轻度异常。手术并发症9例,无死亡。本文对脑软化灶切除术治疗癫痫的理论、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旋转式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1996年11月-2000年5月以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平均直径23mm。脑动静脉畸形周边平均照射剂量19.2Gy(13-25Gy),中心平均照射剂量37.6Gy(32.5-50Gy)。结果:106例病人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平均随访18.4个月(5-44个月)。5例病人(4.2%)伽玛刀治疗后5-13个月发生再出血,无死亡。78例病人治疗后行CT或MR检查,19例(22%)出现放射性水肿,多发生在治疗后6-18个月,一般经类固醇激素治疗,数月可消退,无遗留永久并发症。68例病人随访超过1年,其中57例在治疗后1年行脑血管造影复查,24例(42%)畸形血管完全闭塞。27例随访超过2年,其中23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18例(78%)完全闭塞。结论:旋转式伽玛刀是一种新的可靠的立体定向治疗设备,对脑动静脉畸形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治疗后并并发症少且极少出现永久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已提出四十余年,在临床上亦治疗了数以万计的病人,但其某些放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更充分了解放射外科的放射生物学效应,除了对大量治疗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和总结外,更需借助于对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本文对有关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