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眼战伤数字化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对眼战伤做到迅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研究和制定统一的眼战伤数字化分类标准。方法:用科学的战伤分类标准,在总结战时眼伤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收容分类、后送分类和救治分类的需求,伤情、伤因、伤势和致伤部位,以及救治、后送等进行数字化分类研究。结果:通过数字化处理,将眼战伤分为眼附属器损伤和眼球损伤、眼眶损伤3大类,按眼战伤的伤势分为轻伤、中度伤和重伤,救治措施分为紧急非手术、紧急手术和专科非手术、专科手术等。结论:通过数字化分类,使眼战伤的救治、分类及后送等卫勤保障更科学、快捷,以减少眼战伤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72.
我军院校卫勤教育训练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军卫勤教育训练主要是建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摸仿苏军卫勤的基础上,以常规武器、线性作战的战术卫勤保障实践经验和理论为主,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了大批卫勤人才,但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和医学模式、教育模式、卫生服务模式的发展变化,原有卫勤教学训练体系已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卫勤保障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随着新军事革命的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打赢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成为新时期我军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卫勤教育训练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培养“打得赢”的新型卫勤保障人才,是当前我军卫勤部门重大课… 相似文献
73.
高技术局部战争心理健康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湾战争后 ,美军发现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士兵心理上的“软毁伤”问题越来越突出 ,认为心理上“软毁伤”的人与受伤的人一样应被视为“伤员”。美军承认 1991年海湾战争“心理健康问题是准备不充足的表现”。因此 ,伊拉克战争美军对心理健康及防护问题十分重视。现就高技术局部战争心理健康与防护叙述如下 :1 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高技术局部战争导致心理创伤的主要因素有 :(1)高新技术武器的“硬”打击对参战人员的心理高负荷损害 ,自然环境的侵害。 (2 )新概念武器的“软”杀伤和心理战手段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1 新技… 相似文献
74.
"零伤亡"理论对现代战争卫勤保障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英联军发动的代号为“伊拉克自由”的伊拉克战争中 ,美军以其高技术武器装备、灵活的战法和优良的医疗救护为支撑条件 ,正式提出了打一场“零伤亡战争”。与其最终取得的战争效益相比 ,此次作战美军的伤亡近乎于零 ,实现了其战前提出的“零伤亡”的预测目标。“零伤亡”理论的提出 ,对现代战争中卫勤保障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和挑战 ,促使我们必须要对此进行认真思考 ,以做好我区未来军事斗争卫勤保障准备。1 “零伤亡”的概念关于“零伤亡” ,美国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按照美军方人士的普遍看法 ,零伤亡战争可以直观地理解为集中绝对… 相似文献
75.
76.
77.
许多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在遭遇大规模杀伤性破坏武器袭击的军人中将会有10%~25%的人员发生战争时精神紧张症;约90%的人员出现恐惧。具体表现为:心跳加速、颤抖、抽搐、软弱无力、昏厥、冷汗、突发性休克、大小便失禁、思维混乱、惊慌失措、呕吐等,仅有25%的士兵能使用武器进行战斗[1]。而现在的战争主要以高技术局部战争为主,决定了将会有更多的战争性心理问题出现,给卫勤保障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1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1.1心理战的影响外军认为使对方大量出现心理疾病是未来高技术心理战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海湾… 相似文献
78.
烧伤伤员数字化编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时燃烧性武器(各类燃烧弹、火焰喷射器等)、军用毒剂(芥子气等)、核武器的使用及平时各种交通意外、火药和气体意外燃爆,常致烧伤发生.伤员分类是根据伤员的伤势、伤情、伤类等救治需求将伤病员区分为不同处置类型的活动,是组织实施伤病员后送不可缺少的环节.现存的烧伤分类方法对烧伤严重度的评估只有轻、中、重、特重四种定性的指标,随意性较大;先行伤员分类由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后送分类组成的,这3种分类形式内容上的重复性和时间上的间断性与救治需求不适应.本文对我军烧伤员数字化分类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9.
患者,男性,57岁,住院号102601.于1986年10月15日上午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术后一般情况好。患者于术后第三天出现呃逆,自觉食管内有异物样。曾先后给予度冷丁50mg、冬眠灵50mg等药以及纸袋罩口呼吸相减少饮水等措施均未见效。考虑可能系胃管刺激有关,于当天下午完整拔出胃管仍未见好转。次晨按压眶上神经呃逆暂止,半小时后又复发。呃逆发生以来患者一直有食管异物感及 相似文献
80.
我们对以地面水为主要供水源且有机物污染严重的S市饮用水中有机浓集物及其组份进行了为期四年致突变性研究。这些研究得出如下的结论。 A.S城饮水检出很强的致突变性,而且高的致突变性以移码型突变物为主。同时,位于河下游水厂的致突变性明显地高于位于上游水厂。 B.30%丙酮-甲醇和丙酮洗脱部分占饮水有机浓集物活性的95%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