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4R应急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应急管理周期相关理论,将快速评估纳入管理模型中。并将连续评估工作贯穿于整个应急管理过程,形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R动态闭环应急管理理论模式。将应急管理内容融入理论体系,形成了5R动态闭环应急管理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42.
现代高技术战争眼战伤发展与时效救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现代高技术战争武器发展对眼战伤的影响,提出未来战争眼战伤"时效救治"的卫勤需求与实施策略.方法调研现代高技术战争战伤和眼战伤卫勤资料,分析眼战伤发展趋势,根据时效救治原则提出眼战伤的救治新策略.结果①现代高技术战争武器类型向高爆性和精确制导性转变,眼战伤致伤因素主要为弹片伤,并将出现激光眼损伤、各类白内障眼损伤、化学毒剂眼损伤以及合并身体其它部位的多发性眼损伤等新的眼战伤伤类.②现代高技术战争眼战伤救治应以措施的实施时间为中心实施时效救治.结论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眼战伤致伤因素日趋复杂,并将出现新的伤类,但仍以爆炸伤为主.针对眼爆炸伤救治需求、新型眼战伤伤类的出现、眼战伤救治的特殊性以及眼科学技术的发展,眼战伤的救治需要实施"时效救治"策略. 相似文献
43.
研究生课题阶段是学生能力形成与达标的关键阶段 ,根据多年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研究 ,采用以"互 (双 )动 0 110模式"为基础的研究生管理模式 ,取得了较好成效。"互 (双 )动 0 110模式"的核心是以X管理思想为指导 ,导师与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发挥双边 (教与学 )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理论上从"0"开始 ,不断提高 ,达到"1"(学习到完整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 ,博士生要有所创新 ) ;导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率先垂范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 ,倾其全部知识、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提高 ,实现导师的知识、能力、理论等从"1"到"0"的转化和延续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使用Labsphere UV-1000紫外线透射分析仪测定临界波长(λc)值,研究各相关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了解λc值的特征并确定最佳实验条件。[方法]使用Labsphere UV-1000紫外线透射分析仪,分析不同基底板、样品涂布量、空白对照、平衡时间、温度、湿度对λc值的影响。[结果]选择不同基底板(3M膜及单面粗糙的石英板)时,样品所得的儿值不同;随着加样量的增加,λc值也呈小幅上升趋势;在使用Labsphere UV-1000紫外线透射分析仪时,空白对照的选择对λc值无影响;测定时的温、湿度与平衡时间对λc值影响极小。[结论]氏值稳定性强,数据变异小,受实验操作影响小。经本次实验研究认为使用Labsphere UV-1000紫外线透射分析仪测定儿值时,适合的实验条件为:单面粗糙石英板、0.75mg/cm。的加样量、30min的平衡时间、空白粗糙石英板作为对照板以及室内通常温、湿度。 相似文献
46.
卫勤编组是卫生战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战时救治机构的合理编组,使其满足救治需求,达到最大的救治效能,始终是卫勤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高原边境作战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很大,需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合理卫勤编组。在高原卫勤保障研究基础上,结合演习实践,对高原边境作战陆军师救护所应开设“急性重症高原病救治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7.
48.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和发病机理研究及对我军卫勤保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对“创伤-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重度精神反应。平时的交通伤、暴力事件、突发的自然灾害及其他任何导致恐惧、绝望、失控感、幻灭感的创伤事件均会导致PISD的发生;战时的残酷战争场面,会造成精神、心理上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无 相似文献
4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重度精神反应。在平时 ,交通伤、暴力事件、自然灾害及其他任何导致恐惧、绝望、失控感、幻灭感的创伤事件均会导致PTSD的发生 ;在战时 ,战争则无疑成为最重要的创伤应激原。海湾战争结束后 ,从海湾战争回来的参战人员中出现了大量的战争应激反应战争PTSD ,其严重影响了海湾战争各参战国的社会秩序和退伍兵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以美国为首的各参战国先后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着重就有…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了在Ames致突变试验指引下,研究、拟定分离某市自来水中非挥发性致突变组分方法。方法由大孔树脂XAD-2吸附浓集,选择性有机溶剂洗脱。溶解度分组,凝胶色谱LH-20分离,以及硅胶分组等方法组成。最后从某市饮水中分离出一个比活性为585回变菌落数/皿(TA98),水中浓度约为40μg/L的重要致突变组分A-A。测试了它的理化性质,(分子量分布、元素组成、光谱、色谱等数据)研究它与重要氧化剂、还原剂反应对活性影响。根据分离结果,提出一个简易检测某市饮水中致突变活性大小的化学方法。该方法经一年验证,证明其对饮水中致突变性及原水中污染程度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