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8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93篇 |
内科学 | 32篇 |
神经病学 | 42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9篇 |
综合类 | 170篇 |
预防医学 | 61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62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76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6例,按1∶3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共342例给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14d,对照组共114例给予灭菌注射用水,两组基础治疗一致。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发病90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价分析无明显残障(0~2级)患者的比例,次要疗效指标为治疗7d、14d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较基线降低≥7分者所占百分比和治疗14d、发病后90d Barthel指数评价≥75分者所占百分比。结果治疗组发病90d后无明显残障病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级)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83.92%νs.69.3%,P0.01);用药14d时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7分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31.37%νs.4.08%,P0.01);治疗组发病90d后Barthel指数≥75者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85.38%νs.76.3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26例(7.28%)、11例(9.17%)不良反应(一般不良事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和人血浆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CI)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超声造影技术对30例ATCI患者和30例TI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估,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Lp-PLA_2含量,并与3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1)ATCI组和TIA组患者的颈动脉稳定粥样斑块发生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和Lp-PLA_2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TCI组中随着患者NIHSS评分的增加,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和Lp-PLA_2水平均随之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Lp-PLA_2与ATCI有一定的相关性;Lp-PLA_2能较准确地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两种检查相联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T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3.
MCI-186对Aβ_(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韵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CI-186(edaravone)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淀粉样β蛋白25-35(Aβ_(25-35))诱导PCI2细胞制备成AD细胞模型;采用MTT法确定Aβ_(25-35)抑制PC12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和MCF-186对AD细胞保护作用最强时的浓度;利用邻菲罗啉化学发光法测定羟自由基(.OH)含量,确定MCI-186清除.OH最强作用时的浓度.结果 Aβ_(25-35)诱导PC12细胞的IC_(50)是29.76 μmol/L,此浓度的Aβ_(25-35)对PC12细胞生长的最大抑制率发生在36 h;30 μol/L Aβ_(25-35)诱导PC12细胞36 h可以制成理想的AD细胞模型.20 μmol/L MCI-186清除.OH作用最强,即对AD细胞的保护作用最强.结论 MCI-186可以通过清除Aβ_(25-35)产生的.OH,在AD中发挥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种心理量表对54例冠心病患者和4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SCL-90量表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6% vs 8.3%),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伴有较高的忧郁症状,冠心病组焦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7% vs 8.3%),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伴有较高的焦虑症状;两组生活事件数及其刺激量表比较,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常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对付生活事件,患病前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数量明显增多.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地实施负性情绪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人参果中三萜类成分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参果是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ver的圆形小浆果,7、8月间种子成熟时果实呈鲜红色,内有两颗半圆形种子,果实与种子同时采集,但多弃而不用。近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果具有某些与人参相似的作用。徐绥绪等利用高效薄层色谱法从吉林省桦甸县、吉安县和辽宁省新宾县3 相似文献
26.
丙酮酸在幼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观察丙酮酸对急性阻塞性肠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幼龄40只和成年10只)分为5组:手术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丙酮酸组,成年动物再灌注组。在60min缺血和120min再灌注后,进行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缺血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值和肠粘膜损害较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B12与腔隙性脑梗塞后抑郁之间关系。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共829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无抑郁组和抑郁组,比较两组间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和维生素B12缺乏者的比例。在抑郁组内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血清维生素B12浓度进行曲线拟合。结果 无抑郁组患者750例,血清维生素B12平均浓度为(172.5±20.4)pmol·L-1,其中维生素B12缺乏者212例。抑郁组79例,血清维生素B12平均浓度为(139.1±18.2)pmol·L-1,其中维生素B12缺乏者53例。两组间维生素B12浓度和缺乏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 1)。通过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随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变化的曲线拟合得知,倒数曲线拟合度较好。结论 腔隙性脑梗塞后抑郁与维生素B12缺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情况。方法:按照国家评价性抽验计划总体要求,采用法定检验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对来自5个厂家的53批样品进行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并对2种注射液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法定检验显示奥扎格雷钠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7.9%、100.0%;探索性研究显示产品中普遍存在两个杂质(杂质Ⅰ和杂质Ⅱ);灭菌工艺对产品质量无影响;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结果均在等渗范围内;细菌内毒素及无菌均符合规定。气-质联用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17种增塑剂的含量,样品中均含有微量的DIBP、DBP、DPP,但均在国家限度内。建立聚类分析模型,各厂家样品均能通过验证,并可与其他品种进行区分。结论:2种注射液按各执行标准检验,总体合格率较好,但存在如细菌内毒素限度及无菌检查方法需要规范统一等问题。建议改进并统一现行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奥扎格雷钠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的监管。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给予48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儿显效1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为(2.4±0.8)d,气喘平均消失时间为(3.1±1.2)d,啰音消失时间为(3.4±1.3)d。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WI图像,其中超急性期(小于4小时)3例,急性期(4~24小时)28例,观察和分析DWI图上异常信号的部位、强度和边界,选择并测量病变区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与同层对侧相应正常部位影像进行比较。结果:(1)所有急性脑梗死病灶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1例患者共诊断1cm以上急性梗死病灶39个;(2)随着b值的增加,弥散效果越好,梗死显示也越清晰。(3)梗死部位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部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磁共振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病变显示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