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4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对抗结核中药牛贝消核提取物进行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通过分析入血成分,探讨牛贝消核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 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制备桔梗、白及、鱼腥草和牛蒡子标准品溶液及牛贝消核供试品;55只小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5只:1~5组为牛贝消核提取物组,每只小鼠每天给予 1.25mg/g牛贝消核提取物灌胃;6~10组为牛蒡苷组,每只小鼠每天给予 0.3mg/g牛蒡苷灌胃;11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7d。于末次给药后0.5、1、2、4、6h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制备血清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各中药标准品、牛贝消核提取物供试品及各组小鼠给药后血清供试品溶液,分析色谱图中各物质保留时间;然后参照对照品初步鉴定牛贝消核提取物的入血成分。结果: 通过牛贝消核提取物和各药材标准品重叠色谱图中可以看出,牛贝消核提取物保留时间为7.1min处的色谱峰所对应的物质来源于桔梗,保留时间为13.5min、15.5min、21.2min处的色谱峰所对应的物质来源于白及,保留时间为16.3min的色谱峰所对应的物质来源于牛蒡子,并进一步鉴定为牛蒡苷化合物。牛贝消核提取物和牛蒡苷给药后血清样本与空白血清比较,均在17.5~22.5min发现有吸收峰。结论: HPLC分析可作为牛贝消核中桔梗、白及、鱼腥草和牛蒡子提取的质量控制方法,检出的牛贝消核提取物血中移行成分可能是牛蒡苷代谢产物,其余药效成分入血微量未检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基因芯片直接检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通过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鉴别培养为MTB的临床标本,其中痰标本90例、支气管灌洗液12例、脓液12例、胸腔积液6例、组织标本3例、腹腔积液和尿液标本各1例,应用绝对浓度法同时进行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并用基因芯片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MTB rpoBkatGinhA基因型。以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为标准,评价基因芯片检测RFP、INH耐药和耐多药(MD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在125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显示对RFP、INH的耐药率和MDR发生率分别为20.0%(25/125)[其中高耐占88.0%(22/25)、低耐占12.0%(3/25)]、17.6%(22/125)[其中高耐占18.2%(4/22)、低耐占81.8%(18/22)]、16.8%(21/125)。初治和复治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DR-MTB的检出率分别为7.6%(7/92)和39.4%(13/33)。以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为标准,应用基因芯片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MTB rpoBkatGinhA基因型,预示对RFP、INH耐药和MDR的敏感度分别为72.0%(18/25)、63.6%(14/22)和61.9%(13/21),特异度分别为91.0%(91/100)、86.4%(89/103)和89.4%(93/104),两种方法的一致率分别为87.2%(109/125)、82.4%(103/125)和84.8%(106/125)。 结论 应用耐药基因芯片直接检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TB对 RFP和INH耐药的相关基因突变具有中等的敏感度和较高的特异度,可快速检出对RFP、INH耐药和MDR-TB患者,为临床早期开展有效化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脂肪酸合成酶FabH为靶标的化合物的体外抗结核活性,研制新的高效、安全的抗结核药物。方法以平板滤纸法测定化合物对草分枝杆菌的抑菌圈,以试管抑菌法检测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株和耐多药分离株的抑制作用。结果18种化合物在500μmol/L浓度时对草分枝杆菌的抑菌圈为1.8~2.4cm,其中7种化合物在250μmol/L和125μmol/L浓度时对草分枝杆菌的抑菌圈为1.5~2.2cm。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在分别含3mmol/L的18种化合物的培养基上培养2周时,绝大多数含化合物培养基上未见细菌生长;培养4周时,No.115、No.131、No.128、No.129、No.137化合物的抑菌作用较明显。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分离株HB240在分别含3mmol/L的11种化合物的培养基上培养2周和4周时,No.115化合物均显示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以脂肪酸合成酶FabH为靶标的大多数化合物在体外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结核活性,尤其是No.115化合物对草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株和耐药株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突变及其与利福平(RFP)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以参考菌株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分析了40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PCR-SSCP方法由PCR扩增和扩增产物DNA单链多态性分析组成。结果两对引物PCR扩增产物分别为411和258bp,其敏感性分别为5pg/μl、500个菌/ml和1pg/μl、500个菌/ml;均为属特异性。40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258bp扩增片段SSCP图谱的特点:以参考菌株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10株敏感株均无区别;单耐RFP或包括RFP多种抗结核药30株,除3株外,其余27株SSCP图谱有明显的区别;检测阳性率为90%,特异性为100%。结论PCR-SSCP方法可检测出耐RFP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突变;该基因是RFP的药物靶编码基因,它的突变与RFP耐药性有密切关系,这有助于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十分严重,人口占全球20%,病人数(600万)却占世界病人总数(2000万)的30%。而结核病的诊断、治疗需花费很长时间,这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随着分子杂交技术及PCR的建立与广泛应用,为结核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耐多药结核病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研究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的分子机理,建立快速检测耐药基因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通过PCR和PCR-SSCP分析结构分支杆菌耐多药临床分离株的rpoB、rpsL、katG基因和inhA调节序列。结果 PCR分析耐药基因的敏感性为1-0pgDNA;除rpoB基因引物PCR扩增为属特异性外,余耐药基因引物PCR扩增都具有较高的的特异性。20株耐多药分离株中,90%有2种以上耐药遗传标志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DOTS)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的有效策略,它主要应用4个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联合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然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INH、RFP和PZA引发的肝损伤是化疗中最常见的,联合用药时肝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给结核病的化疗带来了难题。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体外DNA扩增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灵敏度为1pg,约10~100个菌。所用引物只扩增结核杆菌复合体DNA产生245bp片段,其余受试分支杆菌及链霉菌、大肠杆菌未见该片段扩增,可见具有较高特异性。PCR直接检测83例结核病人支气管灌洗液结核杆菌DNA阳性率56.6%,显著高于涂片(20.5%)和培养(25.3%)。  相似文献   
2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结核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李国利,庄玉辉,张晓刚,吴雪琼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痰标本66份、非抗凝血标本66份均来源于已确诊的结核科住院患者,其中Ⅱ型肺结核6例,Ⅲ型肺结核(无空洞)39例,Ⅲ型肺结核(有空洞)+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