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貌、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反映材料体外降解速度的指标一体外降解液Ca、P浓度变化,测定复合材料rhBMP乏的释药速度及体外诱导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单纯CPC-rhBMP-2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体外降解速度及体外释药明显提高,释放的rhBMP-2具有骨诱导活性。[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建立医学基础化学题库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  吴道澄  孙晓丽 《西北医学教育》2001,9(4):212-212,256
为适应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化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们曾对医用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巩固完善已取得的教改实绩 ,我们拟对沿袭已久的考试方法作一次改革尝试。医学院校化学教改已进行了多年 ,主要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因此考试方法的改革 ,正日益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科学的考试方法 ,可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规律 ,不但能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水平 ,也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学习方法 ,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而且能客观的反映教员的教学效果 ,及时捕获教学过程的反馈…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纳米粒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制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纳米粒 (insulinnanoparticles INP) ,研究其理化特性 ,观察 sc和 po给药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方法 用改良的乳液聚合法制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纳米粒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INP的大小、形态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 (HPL C)测定其包裹率 ,用 ip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血糖用快速血糖仪测定 .用 t检验和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用改良的乳液聚合法制得的 INP粒径为 (30± 0 .5 ) nm,包裹率为 95 % ,给糖尿病大鼠 sc30 U·kg- 1 ,INP组 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血糖降低 98% ,作用持续 2 4h,而普通胰岛素组 1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5 5 % ,作用持续 4h. sc 2 0 U· kg- 1 ,INP组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74% ,作用持续 2 0 h,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 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41% ,作用也持续 2 0 h.给糖尿病大鼠 po INP 12 0 U· kg- 1 ,1d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 ,3d效果最佳 ,血糖降低 89% ,5~ 7d后恢复高血糖 ,而 po普通胰岛素组血糖无明显变化 ,2~ 4d的血糖两组比较相差显著 (P<0 .0 5 ) . 5 0 U· kg- 1 组及 10 0 U· kg- 1 组作用持续时间均为 5d,12 0 U· kg- 1 组的作用时间为 7d.三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魔芋精粉中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的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分析的测定方法。方法:还原单糖用1-苯基-3-甲基-5-吡啉唑酮衍生化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段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通过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结合对2种单糖的定量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同时测定了魔芋精粉中KGM含量。结果:该方法甘露糖在1.001~8.008nmoL线性关系良好(r=0.9994);葡萄糖在1.002~8.016nmoL线性关系良好(r=0.9990),KGM平均回收率为98.1%,相对标准偏差为1.84%,重现性为1.72%,KGM含量为79.5%,其单糖组成为Glc:Man=1:1.51。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可同时测定KGM含量及其单糖组成,便于魔芋精粉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自制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琳  金发光  吴道澄  吴红  刘彬  温德升 《医学争鸣》2006,27(16):1459-1461
目的: 评估制备的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 方法: 多聚胺阳离子脂质TC-Chol与中性磷脂DOPE以3: 1摩尔比,制备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通过转染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入HeLa细胞, Hep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细胞的报告基因表达,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分数,并以Lipofectamine2000为对照,评价制备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 结果: 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略低于Lipofectamine 2000,但细胞毒性较低,为一种相对高效低毒的阳离子脂质体. 结论: 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为一种相对高效低毒的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方面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四种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筛选高效低毒的阳离子脂质体。方法多聚胺阳离子脂质TC-Chol、DC-Chol与中性磷脂DOPE分别以1:1、3:1摩尔比制备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入Hela细胞、Hep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细胞的报告基因表达,筛选出高效的阳离子脂质体,通过MTT法检测转染细胞毒性,从而筛选相对高效低毒的阳离子脂质体。结果所制备的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在透射电镜下呈圆形、椭圆形囊泡样结构,少数呈管状、不规则状,粒径50-200nm,可将质粒PIRES2-EGFP有效转染入Hela细胞、Hep2细胞,其中多聚胺阳离子脂质TC-Chol与DOPE以3:1摩尔比制备的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是一种相对高效低毒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39.5%~42.1%。结论多聚胺阳离子脂质TC-Chol、DC-Chol与中性磷脂DOPE以一定的摩尔比可制备高效低毒的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其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与阳离子脂质的结构和中性磷脂DOPE的比例有关,在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方面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纳米金刚石填料对复合树脂显微硬度、抗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含纳米金刚石填料对复合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探索纳米金刚石的最佳比例。方法:按不同比例将纳米金刚石添加到复合树脂中,检测其抗压强度和显微硬度。结果:添加比例在0.005%以下抗压强度、显微硬度无明显改变;添加比例在0.005%—0.3%之间抗压强度、显微硬度明显提高,0.02%比例提高最为明显;添加比例在0.3%以上抗压强度、显微硬度明显降低。结论:适当比例纳米金刚石的填料可以提高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8.
氟尿嘧啶纳米乳剂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大豆油纳米乳剂的相图、稳定性、载药量及药物的体外释放特点。方法在三元相图的基础上优选出制备纳米乳剂的最佳处方,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纳米乳剂粒径的大小,HPLC法测定纳米乳剂中氟尿嘧啶的含量及体外释放性能。结果纳米乳剂颗粒为圆形或椭圆形,粒径范围20±10nm,药物包裹率85.06%,体外11h药物释放50%,50h缓释9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纳米乳剂性质稳定,与游离的药物相比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9.
荧光素三元共聚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苯乙烯(St)、丙烯酰胺(AAm)和丙烯酸(AA)三元共聚荧光高分子微球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三元共聚荧光微球.利用正交设计表L18(3^7)考察温度、搅拌速度、pH值、离子强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及其分布,并测定其粒径大小.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性质.结果:在75℃,搅拌速度300r/min,pH7.5,0.5g NaCl,反应4h时合成的胶乳呈单分散性,稳定性高,荧光性能好,其荧光最大激发波长为551.7nm,发射波长为554.2nm.当pH值为6.0时荧光微球的荧光强度最强.荧光素缓释实验显示胶乳在4℃下比25℃更稳定.结论:荧光素三元共聚纳米微粒的荧光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DDC)对提高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在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MTT试验评价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对耐药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用SD大鼠建立Walk-256肝癌模型,通过肝动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阿霉素、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DDC加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以及DDC加阿霉素脂质体碘油乳剂,分别测定各组的肿瘤生长率和小鼠生命延长率。结果:经过DDC预处理后,阿霉素对阿霉素耐药肿瘤细胞SGC7901/CVR和SGC790/WT的IC50(μg/ml)分别从原来的18.40降至0.74和4.00降至0.32。未经DDC处理过的各组平均肿瘤生长率远高于预先用DDC处理过的各组(P<0.01)。而小鼠生命延长率则明显低于预先用DDC处理过的各组(P<0.05)。结论:用DDC预先处理抑制肿瘤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提高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