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377篇
内科学   232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50篇
综合类   1107篇
预防医学   503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438篇
中国医学   479篇
肿瘤学   19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4年2月~1996年5月,我院对脑梗塞患者共  相似文献   
132.
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对分离自发病欧洲鳗鲡的创伤弧菌疑似菌株进行准确的鉴定。方法首先尝试利用一对16SrRNA基因特异性通用引物PCR扩增一株鳗源创伤弧菌疑似株的基因组DNA,得到一个约500bp的DNA片段,将该DNA片段亚克隆至pMDl8-T载体,鉴定克隆化成功之后,送专业公司进行测序,得到一个502bp的DNA产物,NCBI上同源性比较表明,该片段与GeneBank上注册的创伤弧菌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100%),同时排除了哈维氏弧菌的可能。设计一对创伤弧菌溶血素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对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结果建立一种简洁的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方法。结论国内首次自发病欧鳗分离到创伤弧菌,并给出分子鉴定证据。  相似文献   
133.
肠道病毒(EVS)感染是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常见的病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CSF)检查无特异性,故临床难与其它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相鉴别。本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临床诊断的24例病毒性脑膜炎及20例其它神经疾病(OND)对照组患者的CSF中EVs-RNA。所用的引物选自EVs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5'-非编码区(5'-NCR),这些引物已被证明能够检测出EVs广泛的型别。结果在24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SF中检出EVs-RNA阳性者7例,而对照组全部阴性。提示经RT-PCR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对EVs脑膜炎采取早期特异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34例病例分别采用开颅手术和胸腔闭式引流、腹部探查治疗及术后的保守治疗。结果治愈24例,8例恢复差,但是能进行生活自理,尚存某些神经精神障碍,死亡2例。结论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是临床最严重的多发性损伤之一,病情发展较快,病死率高,尤其是在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加重及低血压状态时,在急诊抢救的同时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5.
13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患者出现假性失弛缓症和吞咽困难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门诊及消化科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胃食管反流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该院同期收治的非胃食管反流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食管外症状(包括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夜间哮喘、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及夜间咳嗽等)和食管症状(食管症状主要包括反酸、吞咽困难、烧心及胸痛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反酸、烧心、吞咽困难及胸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夜间哮喘、声音嘶哑、夜间咳嗽及呼吸困难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嗜酒[O^R=2.671 (95%CI:2.781~2.812)]、胆汁反流[O^R=3.762 (95%CI:3.181~4.187)]、食管裂孔疝[O^R=9.562 (95%CI:7.271~11.891)]、便秘[O^R=3.981 (95%CI:3.298~3.871)]及过饱食[O^R=2.161 (95%CI:2.314~2.415)]是发生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临床症状以反酸、烧心、吞咽困难及胸痛为主,部分患者可见食管外症状发生,食管裂孔疝、胆汁反流、嗜酒、便秘及过饱食是发生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7.
138.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LB)变化率与肝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并把患者分为好转组与未愈组,收集住院期间初始及末次PALB及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的数值,并计算出PALB及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率。结果入院时患者的初始PALB数值明显下降,且Child-Pugh分级越高,数值越低。好转组与未愈组患者的初始PALB数值相近,当血清PALB数值快速升高时,好转组人数明显多于未愈组;当数值下降时,好转组人数明显少于未愈组;当数值升高不明显时,未愈组与好转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未愈组人数要多于好转组。PALB变化率的敏感度最高,特异度较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变化率低,而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肝衰竭患者初始PALB明显比正常值低,而且病情越重,血清中PALB数值越低,但患者预后与初始PALB无相关性,而与PALB变化率相关。大部分PALB快速升高者,预后好;大部分PALB下降或升高缓慢者,预后差。而且PALB变化率对于预后的预测价值要高于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9.
目的:鉴定RA相关自身抗原COMP的一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15A11的表位特征。方法:选用随机十二肽噬菌体库对m Ab 15A11进行三轮筛选,随机挑取40个单噬菌斑,提取DNA,测序;ELISA检测每个噬菌体克隆与m Ab 15A11结合的特异性;通过Clustal W2对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展示的十二肽和COMP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Py MOL分析一致氨基酸所在肽链的二级结构及表位氨基酸之间的距离,初步确定m Ab 15A11的表位;变性和非变性Western blot、EDTA螯合Ca2+后ELISA分析以及合成多肽的ELISA实验进一步确定表位序列。结果:得到的40个测序噬菌体中,共有5个噬菌体克隆,ELISA确定克隆1和克隆2与m Ab 15A11特异性结合,其他克隆均为非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氨基酸序列比对,在COMP上未发现与克隆1和克隆2噬菌体相同的连续氨基酸序列,提示m Ab 15A11的抗原表位可能为非线性表位;Py MOL分析表位氨基酸在COMP上的定位及距离,显示构象表位的合理性;变性Western blot分析为阴性,而非变性Western blot条件下为阳性;EDTA螯合Ca2+破坏COMP的构象后不能与m Ab 15A11结合,而未经处理的与m Ab 15A11结合,均说明m Ab 15A11表位是构象表位;合成多肽与m Ab 15A11的ELISA结果进一步确定了m Ab 15A11的构象表位序列。结论:鉴定了m Ab 15A11的表位是构象表位序列,且确定了该构象表位的氨基酸组成,为研究COMP抗体与抗原反应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应用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3月采用英诺伟TMIVX—SCl0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男123例,女77例,年龄19~67岁,平均38.1岁。左侧87例,右侧105例,双侧8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18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1例。术中使用Wolf F8/9.8。输尿管镜,先将管路封堵器叶片浸入生理盐水中5~10s,使管路封堵器亲水涂层润湿。然后插人输尿管镜,探及结石后将输尿管镜完全超越结石,于输尿管镜工作通道内安置输尿管管路封堵器,操作体外手柄使叶片折叠成球状,防止结石上移。将输尿管镜退到结石下方,术中采用50ml针筒注水,而后使用科瑞达钬激光以1.2~1.8J、10Hz功率完全击碎结石至直径2mm左右碎片,并使用封堵器叶片折叠球将结石碎片拖出输尿管开口。如结石较大或有息肉包裹,先用钬激光将息肉切除,从结石一侧碎出一通道,然后将输尿管镜超越结石。所有患者术后留置双J管2周。结果:术中出现结石漂移至肾脏2例,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及输尿管黏膜损伤。术后出现畏寒发热1例,经抗炎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血常规、肾功能,术后4周复查B超、KUB或上尿路螺旋CT平扫,发现只有3例患者存在有临床意义的残石(残石直径大于4mm),结石总清除率达91.4%。结论:输尿管管路封堵器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的辅助工具,能显著减少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的结石漂移,同时能将碎石拖出输尿管腔道外,减少取石的进镜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