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与卡培他滨联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6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采用CPI-11+卡培他滨方案治疗即CPT-11 250 mg·m-2静脉滴注2 h,d 1给药,21 d为一个周期,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 250 mg·m-2,每日分2次口服,于d 1~14用药,21 d为一个周期.每例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可评价疗效40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17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52%,在11例发生肺转移的病人中PR 4例,有效率为36%.全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9.6mo,中位生存期20.8 mo.全组共完成170个化疗周期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69个周期,占40.6%,其中Ⅲ-Ⅳ度腹泻23个周期,占13.5%;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90个周期,占52.9%,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35个周期,占20.6%和手足综合征1.2%.结论CPT-11与卡培他滨联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是有效的.其主要不良反应是腹泻、中性粒细胞下降和手足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征;可溶性CD40L(sCD 40L)血清水平在SA、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21倒SA、30例UA患者行冠脉造影,"犯罪"血管同时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另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NS);所有的患者均检测sCD40L血清水平.结果 SA组以稳定型纤维性斑块为主,UA组以不稳定型脂质斑块为主.SA组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或无重构,而UA组主要表现为正性重构.UA组的脂质斑块教、不稳定型宽块数、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D)显著高于SA组.U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NS组,S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高于NS组.结论 SA患者和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和结构特点存在显著差异,sCD40L血清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痛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3.
吴荣  王阶  任廷革  张帆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581-2583
目的:挖掘名老中医冠心病辨证论治规律,创新名医经验传承方法;方法:收集名医冠心病典型医案115例,建立冠心病名医诊疗数据库,应用方剂智能分析软件分析名老中医立法组方的规律;结果:得到名医冠心病8个常见证型的证候诊断、治法与方药;结论:从方剂出发得到的名医辨证论治规律,清晰的再现了名医识证、立方、用方的思维过程,通过多个方剂的综合分析分别归纳出证候诊断、治法和组方用药规范,从而将名医经验转化成了有价值的知识,显示出数据挖掘在名医经验整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mRNA)在宫颈细胞及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及其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对3个传代的宫颈细胞系(HiSa、W12、NCx)、石蜡包埋的宫颈组织96例、子宫内膜组织75例进行了TNFmRNA定位表达的研究。结果TNFαmRNA在SiHa和W12细胞中有阳性表达,NCx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在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见于上皮、间质、血管壁及平滑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见于间质单个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结论宫颈尖锐湿疣及宫颈鳞癌来源的上皮为TNF生成细胞之一;TNFmRNA表达强度与细胞增生程度有关;宫颈HPV感染对细胞内TNFmRNA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医用设备计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甘永  吴荣 《医疗装备》2006,19(12):15-16
简要介绍医疗设备计量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及医疗设备计量的机构、现状。详细介绍医用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16.
研究资料证实80%死于糖尿病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75%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5%为脑动脉或周围血管病,故2型糖尿病患者极容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史为一漫长的过程,由糖代谢正常发展至糖尿病之间有一较长时间的过渡阶段,称为血糖稳定机制损害(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退(IGT)或二者兼有。目前,对IGR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研究较少。本文应用周围血管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旨在探讨IFG或/和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7.
118.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女性进行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7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AID助孕的1 707例女性患者资料,按BMI分为正常组1 314例(其中自然周期1 162例,促排卵周期152例,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320例(其中自然周期270例,促排卵周期50例,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组73例(其中自然周期54例,促排卵周期19例,BMI≥28 kg/m2),评估3组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AID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正常组中促排卵周期AID的流产率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3%,9/31 vs. 11.45%,30/262,χ2=0.589,P=0.014),而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中自然周期AID 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23.33%,63/270和21.48%,58/270)高于促排卵周期(分别为10%,5/50和8%,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2,P=0.034;χ2=4.908,P=0.027),促排卵周期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与自然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自然周期AID 的妊娠结局与促排卵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AID临床结局可能优于促排卵周期AID;尤其是超重女性,自然周期AID可能获得更高的妊娠结局。对条件合适的患者,应积极提倡自然周期AID。  相似文献   
119.
双硫仑(disulfiram,D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戒酒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干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蛋白酶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增加放疗敏感性等。然而,DSF在体内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近年的研究聚焦于药物的运载系统、药物的联合应用及局部用药。DSF具有高效低毒且廉价的特点,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接受DDD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及临床意义。方法:47例安装DDD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别于术后3、6个月随访程控起搏器,记录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及发生心房颤动时的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18例(38.3%)出现心房颤动,其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9例,占总心房颤动人数的50%;术后6个月随访时19例(40.4%)出现心房颤动,其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10例,占总心房颤动人数的52.6%。结论:永久起搏器置入后许多患者出现心房颤动,许多心房颤动事件是无相关症状的,通过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可以发现此类患者并进行适当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