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及其与p53蛋白和P糖蛋白(Pgp)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6例NSCLC组织中HPVDNA及其E6、E7原癌蛋白、p53蛋白和Pgp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HPVDNA及其E6、E7原癌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40.8%(31/76)、43.4%(33/76),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78.9%(60/76);p53蛋白和Pgp的阳性率分别为63.2%(48/76)、59.2%(45/76),且HPV感染阳性组中p53蛋白的表达率为80.6%(25/31),显著高于阴性组51.1%(23/45)(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组中Pgp的表达率为68.8%(33/48),显著高于阴性组42.9%(12/28)(P<0.05);而HPV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gp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HPV感染与高、中分化程度的NSCLC及吸烟有关。结论: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另一重要病因学因素,且HPV感染可能导致p53基因突变,后者可能促进肺癌耐药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感染状况,初步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4例非小细胞肺癌及18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PV16/18两型DNA相关序列,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18E6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及肺良性病变组中高危型HPVDNA阳性率分别为43.18%(19/44)和5.56%(1/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肺癌组E6癌蛋白的检出率为36.36%(16/44),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病例(0/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统计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与肿瘤临床分期(Ⅰ~Ⅱ期)、吸烟史有关,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瘤发生部位、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可能与HPV16/18型感染有关;免疫组化检测E6癌蛋白简便可信,可作为检测高危型HPV感染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高血压时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在动脉系统各级分支中的分布特征,作者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SHR)肠系膜动脉辅片技术,对血管系统进行全面、立体的观察。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仪对血管壁上NPY分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SHR空肠动脉所属分支远侧中间段、远侧段(即小动脉和细动脉)NPY分布表面积密度(分别为20.54±2.88μm ̄2/μm ̄3、13.96±2.87μm ̄2/μm ̄3)及NPY显色物积分光密度(分别为29.53±2.60、10.42±1.98)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γ 连环素 (γ cat)、原癌蛋白c Myc与常见类型肺癌临床病理学特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常见类型肺癌中γ cat、γ catmRNA和c Myc的表达变化。 结果 常见类型肺癌中γ cat和c Myc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6 1 6 7%、 5 3 33%。γ cat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c Myc过度表达与肿瘤体积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γ cat异位表达与c Myc过度表达显著相关 (rs=0 35 0 ;P =0 0 0 6 )。 38例标本中γ catmRNA异常表达率为 6 3 16 % ,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P <0 0 5 )。结论 检测γ cat、c Myc在常见类型肺癌中的表达变化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中不同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及与年龄的分布关系。方法:对2001年8月-2002年8月因乳腺肿块手术并行病理诊断的598例患者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乳腺肿块高发年龄在20-49岁,发病率占本组病例总数的79.43%。全部病例中,良性疾病486例,占总数的81.27%;恶性疾病112例,占总数的18.73%。20岁以前的乳腺肿块(51/51)100.00%为良性;50-59岁50.00%为良性。常见的良性疾病占良性乳腺肿块的比例是:乳腺结构不良44.32%、纤维腺瘤40.33%、导管内乳头状瘤2.88%、脂肪瘤0.62%、慢性炎症1.65%。结论: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在40-59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同年龄组的乳腺肿块中乳腺癌的发病比例增高。对中、老年妇女的乳腺肿块应高度重视,40岁以上的妇女应该每年接受专科医生检查。对年轻女性及男性患者出现的乳腺肿块,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6.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是4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组织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α1-抗胰蛋白酶(α1-AT)的表达,探讨其与BAC的组织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NSE和α1-AT阳性率分别为70.7%(29/41)和85.4%(35/41),α1-AT的表达的强弱与组织亚型有关,肺泡型表达强度高于其他三型(P〈0.05),乳头状型高于粘液型和硬化  相似文献   
57.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4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组织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a1-抗胰蛋白酶(a1-AT)的表达,探讨其与BAC的组织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NSE和α,-AT阳性率分别为70.7%(29/41)和85.4%(35/41),α1-AT的表达的强弱与组织亚型有关,肺泡型表达强度高于其他三型(P<0.05),乳头状型高于粘液型和硬化型(P<0.05),粘液型和硬化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NSE表达的强弱与组织亚型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NSE表达的强度(0.10±0.02)明显高于无转移组(0.07±0.02),淋巴结转移组α1-AT表达的强度(0.13±0.02)则明显低于无转移组(0.15±0.0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BAC也具有产生a1-AT的能力并大部分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SE和a1-AT表达的强弱与BAC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乳腺肿块中不同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中不同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及与年龄的分布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因乳腺肿块手术并行病理诊断的598例患者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乳腺肿块高发年龄在20~49岁,发病率占本组病例总数的79.43%。全部病例中,良性疾病486例,占总数的81.27%;恶性疾病112例,占总数的18.73%。20岁以前的乳腺肿块(5l/51)100%为良性;50~59岁50%为良性。常见的良性疾病占良性乳腺肿块的比例是:乳腺结构不良44.32%、纤维腺瘤40.33%、导管内乳头状瘤2.88%、脂肪瘤0.62%、慢性炎症1.65%。结论 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在40~59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同年龄组的乳腺肿块中乳腺癌的发病比例增高。对中、老年妇女的乳腺肿块应高度重视,40岁以上的妇女应该每年接受专科医生检查。对年轻女性及男性患者出现的乳腺肿块,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NSCLC癌组织标本及20例良性病变中p53、ER的表达。结果p53总阳性率为52.3%(33/63),其中鳞癌阳性率为55.2%(21/38),腺癌阳性率48.0%(12/25),而20例良性病变中均未检测到p53阳性表达。ER总阳性率为74.6%(47/63),其中鳞癌阳性率65.8%(25/38),腺癌阳性率88.0%(22/25),在20例良性病变中均无ER表达。p53、ER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p53和ER在NSCLC中的表达可视为两个独立的因素并以各自独立的方式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在ER表达阳性的病例中,临床上辅以内分泌治疗可奏效。  相似文献   
60.
肝炎平对家兔血吸虫肝纤维化MMP-2、 TIM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肝炎平抗家兔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 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3 组:正常对照组(N组)、血吸虫感染 吡喹酮组(A组) 及血吸虫感染 吡喹酮 肝炎平治疗组(B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 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 (TIMP- 1) 的表达水平。结果 B组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低于A组(P<0 05); B组MMP 2、TIMP -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A组(P<0 .01, P<0 .05)。结论 在抗血吸虫治疗后使用肝炎平,能通过减少肝组织MMP- 2、TIMP- 1的表达而发挥抗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