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5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提高脑型血吸虫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脑血的误诊。方法收集了1980年11月-1998年9月的脑型血吸虫病55例,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20岁-40岁31例(占56%),男性47例(占85 5%),慢性型52例(占94.5%),单纯癫痫型22例(占38.1%),伴癫痫发作的混合型12例(占21.8%)。血吸虫病 COPT 和 IHA 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9.5%和70.4%。所有病例 B 超检查均发现有血吸虫肝损害现象。CT 与 MRI 影像学检查显示,脑血病灶主要发生在大脑顶叶、枕叶、及额叶,以顶叶受累最多。96.4%的患者吡喹酮(PQT)治疗后显效。结论脑型血吸虫病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以慢性型多见,COPT 和 IHA 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脑血鉴别诊断,B 超、CT 与 MRI 影像学检查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血吸虫病流行区418例居民的B超调查结果,本组人群中,肝实质改变率为36.12%,肝肿大率为30.38%,脾肿大率为31.82%,三者病理改变呈平行关系。肝实质改变率与治疗次数呈显著正向关系。肝、脾肿大率与治疗次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肝实质改变与肝脏大小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脾脏大小与肝实质的改变、肝脏大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距滩地500m内居住居民肝实质改变、肝肿大率及脾肿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居地居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的冰冻—加热浓缩法,将尿样浓缩20倍。应用 McAb-RIHA 和 McAb-Dot-ELISA 平行对比检测了83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和110例慢性血吸虫病尿样。前者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31%和65.06%。后者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和10%。检测101份健康人尿样。两法的假阳性率分别为14.85%和0%。应用 McAb-RIHA 和 McAb-Dot-ELISA对比检查55份华枝睾吸虫病患者和49份钩虫病患者尿样,前者出现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6.36%和14.28%。后者出现的交叉反应率均为0%。12例尿路感染病人中5例含有蛋白的尿样加热前 McAb-Dot-ELISA 检测均阳性,而经76℃2h 加热后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COPT使用的合格干卵抗原的批间质量差异客观存在;以标准质控血清测定虫卵抗原所表现出的敏感度差异,可以在COPT的检测结果中对应出现;实验者对COPT结果的镜检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认为,以标准质控血清为中心,虫卵抗原的质量差异控制为主,辅以对实验者操作水平的群体稳定性,进行必要控制的COPT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保证COPT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的必要步骤,尤其是在以COPT为实验手段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效果考核中,更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摸清我省猪带绦(囊)虫病的流行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方案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省共抽8个县(市)16个调查点(村)。对抽样村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在抽样市、县医院进行囊虫病人的回顾调查。结果抽样村问卷调查16389人,食“米猪肉”史30人,其中13人有排节片史;粪便检查共4196人,猪带绦虫感染率为0%;血清学检查2500人,均为阴性。对综合及专科医院1991~2001年住院病人作囊虫病回顾性调查,共发现猪囊虫病住院病例1368例,比1980~1990年这些医院收治的病人数增长了1.46倍。结论尽管抽样点粪检和血清学调查没有发现猪带绦/囊虫人体感染,但囊虫病住院病人回顾性调查表明,我省的囊虫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一定要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安徽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两种人体钩虫在我省分布,流行的特点。明确了我省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两种钩虫混合感染的流行区,全省钩虫的平均感染率为33.44%,性别分布男女间感染无显著差异,但在年龄分布上随年龄增大感染率上升,且成年组感染率(37.75%)显著高于少年组(22.68%),P<0.01,显示生产劳动与钩虫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钩虫的地区分布特点,平原丘陵地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率以及钩虫的总感染率高于山区,似与平原和山区的生产方式及农作物不同有关。我省钩虫感染在家庭内呈聚集性分布。此次调查所获结果为今后制定我省钩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孵育液两种pH条件下,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神经系统AChE组织化学定位的观察结果。孵育液pH5.0时.虫体仅能显示中枢神经节;而孵育液pH6.0时.则能获得虫体神经系统结构的完整图象,包括一对中枢神经节。由中枢神经节各向前、后发出的三对纵行神经干及一对咽神经、相邻神经干间的横向神经联系及腹神经干间的神经网,以及由神经干向口、腹吸盘、排泄孔及皮层下发出的细小神经分支等。结果提示,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神经系统结构虽发育较完整,但AChE活性相对较低。文中还对并殖吸虫神经系统结构特征的分类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 安徽省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地区,全省山丘型地区现有钉螺面积约占11%以上,这类地区地形复杂,环境难以清理,钉螺难查难灭。同时山区的传染源种类多样,严重制约了该类地区防治的达标升类,影响全省血防工作的进程。石台县是安徽省山丘型流行区的典型,约80%以上的钉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肝脾超声图像4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血吸虫病人肝脏的基本变化是虫卵不断沉着,虫卵结节的形成,并演变为慢性增殖性病变,表现为小叶间、门静脉及其分支的血管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B型超声检查可显示其特征性图改变.Mott,K.E在安徽铜陵研究显示异常超声结果与血吸虫病史、治疗次数及末次治疗时间等因素显著相关.为此,我们对安徽省当涂县江心洲两自然村居民进行了B超探查,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体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如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流域分布的规律,绦虫感染随地势三级阶梯而异,土源性线虫感染随温度带、干湿区域不同而呈不同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