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目的: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AdBM5-GFP-hIL-2,并测定病毒滴度.方法:从Jurkat细胞中提取mR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法扩增hIL-2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将测序正确的片段用Bgl II和Pme I双酶切定向插入到pAdBM5-GFP腺病毒载体中.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线性化重组质粒和腺病毒骨架共转染HEK293A细胞,扩增纯化重组腺病毒,TCID50法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结果:成功构建出表达h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BM5-GFP-hIL-2),获得了高滴度表达h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结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BM5-GFP-hIL-2)的成功构建及重组腺病毒的获得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肝癌的转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CD3AK细胞与IL-2联用对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癌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2例,应用CD3AK细胞与IL-2直接胸腹腔灌注,每周3次,连续2~3周;对照组12例,单用IL-2灌注治疗,疗程同研究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7%和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细胞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CD3AK细胞与IL-2联用能有效地促进癌性胸腹腔积液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3.
目的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Axin-1在化学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揭示Wnt/β-catenin通路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9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45只。实验组小鼠以联合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诱导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对照组未予任何特殊处理。每2周定期处死两组小鼠各5只,并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动态观察Axin-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经化学诱导20周后成功诱发小鼠肝癌并建立小鼠肝癌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Axin-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诱导的第4周至第14周,实验组和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的第16周至第20周实验组和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诱癌时间的延长,实验组Axin-1的表达逐渐降低,在诱导的第16周、第18周和第20周Axin-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1±0.083、0.278±0.042、0.120±0.028(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Axin-1在对照组各诱导期均为阳性表达,实验组从第16周开始Axin-1的表达减弱,至第20周时Axin-1几乎不表达。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Axin-1可能起着负性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唐超莉  匡志鹏  杨帆  吴继宁 《肿瘤》2012,32(8):585-591
目的:检测肝癌干细胞标志CD133在化学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过程中各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化学法[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rtosamine,DEN)/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乙醇]诱发50只C57BL/6J雄性小鼠肝癌,对照组为45只正常C57BL/6J雄性小鼠.观察小鼠成瘤情况和生长状态,对每2周定期处死小鼠获得的组织标本分别进行病理学切片观察,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和FCM法分别检测CD13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化学诱导20周后,成功诱发出小鼠肝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FCM检测结果显示,第8周后诱癌组小鼠肝组织中CD133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01);随着诱癌时间的增加,CD133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第16周时诱癌组CD133的表达明显高于前期诱癌组(P<0.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诱癌组CD133蛋白从第4周起出现弱表达,随着诱癌时间的递增,CD133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诱癌组第8周CD133出现弱阳性,第16周出现中等阳性,第20周出现强阳性;而正常对照组无表达.结论:肝癌干细胞标志CD133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随着诱癌进展其表达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5.
对54例广西地区宫颈癌组织活检标本进行HPV 16型基因组相关序列检测及病理切片检查,发现:(1)13例HPV 16型和3例HPV 11/6型均为鳞癌,6例HPV R型中有4例也为鳞癌。16型的13例中有8例为低分化癌,R型的6例中有5例也为低分化癌。(2)不同型别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其病理形态学待征有所不同。(3)Southern blot核酸杂交技术和病理形态学检查,二种方法判断HPV感染及其型别,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首次应用先进的浓度梯度PAGE技术,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及正常健康人各35份血清标本进行LDH同工酶分析。结果卵巢恶性组血清LDH阳性率为82.7%,卵巢良性组血清LDH假阳性率为25.7%。卵巢恶性组、卵巢良性组和正常人组血清同工酶谱之间有明显区别。作者认为,同时检测血清LDH及其同工酶,既可提高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又可鉴别卵巢恶性肿瘤的类型。  相似文献   
67.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了68例妇科恶性肿瘤、37例妇科良性疾病和30例正常妇女头发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锌及铜/锌比值,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的铜、铜/锌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妇科疾病患者。有87%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铜/锌比值超过正常范围。因而,铜/锌比值在妇科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浸润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预后之间的关系,明确DC浸润对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即用型两步法SuperveisionTM)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组织标本中DC标志蛋白S-100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癌细胞凋亡比例。结果:高分化肝癌组织中DC浸润数量高于低分化肝癌(P<0.05);在无门静脉侵犯或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DC浸润数量显著高于有门静脉侵犯或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P<0.05);DC高浸润组的晚期肝癌比例低于DC低浸润组(P<0.05);DC高浸润组预后好于DC低浸润组(P<0.05)。DC浸润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呈负线性相关(r=-0.337,P<0.01),与凋亡细胞指数(AI)呈正线性相关(r=0.435,P<0.01)。结论:DC浸润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DC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有重要作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方法:选择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为研究对象,以MTr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以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R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染色体DNA断裂.结果: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AnnexinV/PI染色结果证明雷公藤内酯醇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R123染色结果说明雷公藤内酯醇诱导的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有关.雷公藤内酯醇处理的HeLa细胞可见凋亡特有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改变,DNA电泳呈梯状条带.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0.
对54例卵巢癌和68例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腹水或腹腔液β2-MG、CEA、SA含量测定。发现卵巢癌患者腹水中的β2-MG、CEA、SA平均含量均高于良性疾病患者。用阶梯分割线法分析了SA+β2-MG和SA+CEA联合应用的结果,提示双标志物联合测定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优于单一标志物。对卵巢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