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71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在椎体成形后老年骨质疏松椎体的终板应力分布作用.方法 4具新鲜老年性骨质疏松胸腰段脊柱标本(T12~L4).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椎体成形组.在终板中心,按顺时钟座标方向,距离皮质骨7mm,取9个点,用直径2.3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mm/s的速度,下压3mm.终板不同位点的最大压缩力及刚度分布差异,2组内椎体终板在相同点最大压缩力及刚度进行比较.结果 最大压缩力时位移,正常对照组1.33±0.44mm,在椎体成形组1.51±0.48mm,在终板中心0点区域最小,成形组终板各点区域最大压缩力、刚度比较中存在差异;2组对应点最大压缩力在6点、7点没有差别,其他各点对应均有差别.结论 老年性椎体终板在中心区域其力学最低点.成形后终板在中心区域抗压缩力和刚度明显增强,在后侧和后外测成为最薄弱地方,中心最强. 相似文献
22.
腰椎间小关节螺旋CT三维测量、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椎间小关节关节面的三维解剖学形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螺旋CT扫描腰部阴性正常人,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在横轴面、冠状面及矢状面观察关节面形态.结果:关节突关节面的标准形态,横轴面,腰1/2节段上、下关节突关节面为曲度相同的"C"形;腰2/3、3/4、4/5节段上、下关节突关节面为曲度不相同的"C"形,下关节突关节面曲度较小,上关节突关节面曲度较大;腰5/骶1节段男性下关节突关节面"l"形,上关节突关节面"C"形,女性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均为"l"形.冠状面,腰1/2、2/3节段为椭圆形.腰3/4节段男性为椭圆形;女性为长方形.腰4/5节段男性为椭圆形;女性为椭圆形或长方形.腰5/骶1节段男女均可为圆形;或男性为方形女性为长方形.矢状面,为"l"形.结论:腰椎间小关节关节面形态在诸节段及横轴面、冠状面及男、女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3.
摘要
背景:不同聚氨酯材料的生物稳定性差异巨大,研究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的生物稳定性有利于评估其用于人工髓核外囊材料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聚醚型聚氨酯和具有不同硬段含量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材料的体外和体内降解性能。
方法:用模拟环境进行聚氨酯的体外水解、氧化降解和酶解实验。分别置于37 ℃恒温的PBS缓冲液和“H2O2/CoCl2预氧化-Papain酶解体系”进行体外降解实验。将聚氨酯植入大耳白兔背部肌肉进行体内降解实验。
结果与结论:聚碳酸酯型聚氨酯耐降解性远优于聚醚型聚氨酯,且材料硬段含量越大,耐降解性越强。所有研究结果表明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具有比聚醚型聚氨酯更加优越的生物稳定性,可用作较长期人工植入生物材料。
关键词:聚碳酸酯型聚氨酯;聚醚型聚氨酯;生物稳定性;降解性;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22 相似文献
24.
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0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男65例,女43例。年龄19~73岁。病程2周~20年。其中干部25例,工人40例,农民33例,家务10例。有明确外伤史者85例。108例均有腰痛和患侧下肢麻木及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屈颈、挺腹试验阳性。棘突旁压痛、叩击痛并沿坐骨神经走行传导痛。其中86例病人腰椎平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椎间隙变窄,腰椎侧弯、变直及椎体前缘唇样增生。108例均行腰椎CT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其中中央突出36例,房侧突出72例,L4、…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10-2013-03在我院接受PVCR手术治疗的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同时伴发Chiari畸形I型患者在脊柱畸形截骨矫行前均先于神经外科进行后颅凹减压术;对于单纯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直接进行脊柱截骨畸形矫治;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后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与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PVCR进行治疗,可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26.
在脊柱截骨矫形术中,后路截骨应用最为普遍,可应用于多种常见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如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以及严重的后凸畸形等。本文就近年来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经体外细胞毒性测试初步筛选一类新型的聚醚型聚氨酯作为可注射型人工髓核材料。方法设置5个实验组:即样品1、2、3组为加入不同配比催化剂合成的软硬段配比不同的聚醚型聚氨酯;样品4组是不加催化剂,在37℃下经缓慢聚合而成的聚醚型聚氨酯;样品5组为单体有毒基团完全反应的聚醚型聚氨酯。另设1个对照组为不含材料浸提液的培养基。称取每组实验材料各0.6mg,经消毒后分别制成浸提液,经稀释50%后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分别培养至第3天、4天、5天,使用3-(4,5-二甲基- 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MTT)比色法比较材料组与对照组间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得的490nm处的O D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来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样品4组和样品5组与对照组相比,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细胞毒性分级属于0~1级;样品1~3组与对照组L 929细胞相对增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毒性1~2级,但细胞形态正常。结论未加催化剂的体内聚合聚氨酯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具有作为髓核替代材料的应用潜力。加入催化剂后快速聚合的材料毒性有待进一步测试。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比研究后外侧融合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57例采取植骨融合附加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方法,29例采用后外侧融合,其余采用椎间融合,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3.82%、86.3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融合率分别为75.76%、90.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外侧融合与椎间融合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疗效相似,后外侧更容易出现断钉的现象,椎间植骨融合优于后外侧融合。 相似文献
29.
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术(ACDF)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坚强固定和脊柱融合后存在诸多并发症,如继发邻近节段退变,导致症状复发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理念逐渐转移到非融合技术上,应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