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加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肝静脉闭塞病的效果。方法:对本院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用前列地尔加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肝静脉闭塞病的效果进行系统监测。结果: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无一例发生肝静脉闭塞病。结论:前列地尔加门冬氨酸鸟氨酸能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肝静脉闭塞病。  相似文献   
22.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87例肝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endoglin 的浓度,分析肝癌患者血清endoglin 表达与肝癌分期、门脉癌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endoglin 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患者血清endoglin 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 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5cm,有远处转移,有门脉癌栓、AFP>400ng/mL、肝癌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血清endoglin 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ROC 分析发现endoglin和AFP 联合检测后敏感性提高,曲线下面积较前增加。结论:我们在国内首次阐明可溶性endoglin 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血清endoglin 可作为评估乙肝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补充诊断指标,可能有一定早期诊断、预测复发转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
把c-fos启动子连接于Photinus Pyralis荧光素酶基因的上游,以荧光素酶基因作为报道基因,构成pfosluc2质粒,然后把此质粒导入对红细胞生成素(EPO)刺激有反应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ELM-I-1细胞内,检测EPO介导的早期信号传递过程。以Lipofectin为介质把pfosluc2质粒DNA导入ELM-I-1细胞,测定报道基因荧光素酶活性,观察转导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导入pfosluc2的细胞,可检测出光子量(3202±80/1.5×10~5细胞),光子量与检测的转导细胞数呈线性关系。经EPO刺激后,光子量明显增高(5869±321/1.5×10~5细胞)。EPO刺激后光子量的增加,存在剂量依赖性和时间相关性。本实验观察说明,EPO在刺激靶细胞时的信号传递,可能通过细胞核内c-fos基因的表达而起作用。此外,本实验介绍的方法敏感、简便,能用于快速地检测EPO或其它细胞因子的早期信号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03/2006-10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随机分为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18),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移植组患者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皮下注射,1次/d,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治疗,未进行细胞移植.两组患者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移植前和移植后12,24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 min步行试验.比较两组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以患者死亡作为试验终点.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6)个月,在随访12~24个月时移植组患者1例行二尖瓣置换,1例死亡,对照组2例死亡,均死于顽固性心衰.移植组患者移植后6,12个月血常规及生化各指标与移植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12个月,移植组6 min步行路程较移植前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自身移植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也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1).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虽然较12个月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至24个月,上述指标未见进一步改善,且有转差趋势.围移植期及移植后24个月随访中未见任何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动员后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近期可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但远期临床效果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25.
在正常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常规培养体系中加入白细胞介索2(IL-2),所有18例CFU-GM的集落产率明显上升,平均上升46.37%,t=11.152,P<0.001。结果提示IL-2和人胎盘条件培养液(HPCM)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但IL-2单独并无刺激CFU-GM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4-03/2006-10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随机分为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18),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移植组患者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皮下注射,1次/d,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治疗,未进行细胞移植。两组患者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移植前和移植后12,24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 min步行试验。比较两组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以患者死亡作为试验终点。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6)个月,在随访12~24个月时移植组患者1例行二尖瓣置换,1例死亡,对照组2例死亡,均死于顽固性心衰。移植组患者移植后6,12个月血常规及生化各指标与移植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12个月,移植组6 min步行路程较移植前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自身移植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也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1)。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虽然较12个月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至24个月,上述指标未见进一步改善,且有转差趋势。围移植期及移植后24个月随访中未见任何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采用动员后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近期可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但远期临床效果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27.
原发于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观察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复习近年来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42例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确诊为结外淋巴瘤44例,占30.9%。44例中发生于鼻及咽环淋巴组织者最多,共17例,其次为消化道,共13例,其它部位少见,共有14例。  相似文献   
28.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淋巴瘤5例,包括4例第 完全缓中,高度恶性NHL;1例高度恶性NHL合并淋巴瘤白血病。其中自体骨髓移植4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所有病例的移植成功。4例ABMT患者已无病生存50,48,39和3个月,1例allo-PBSCT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12人月死于白血病复发。结果显示ABMT是治疗中,高度恶性NHL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9.
吴祥元  黄仁魏 《癌症》1998,17(6):447-449
目的;探讨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血液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5例,包括2例第一次完全缓解(CR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CR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产现任昨发和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Ⅳ期CR1。其中异基因骨髓移植4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TBI+CY+CCNU作预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移植成功。2例发生急性移植抗宿主病,2例发生慢  相似文献   
30.
青蒿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青蒿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青蒿素可显著降低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青蒿素能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调亡,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