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价值。方法 对24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好发部位和超声分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9%,以颈总动脉分叉部居多,以左侧为多见,且多为软斑、扁平斑,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高血压是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来对PSS与内脏损害的关系日趋重视。但对使用CDFI观察PSS患者心脏形态与功能的影响尚未见诸报导。本文使用HP 1000型彩超仪对PSS患者进行了研究。PSS组51例(女性48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46.4±3.2岁病程0.5~25年);健康对照组40例(女性3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44.5±4.1岁),在年龄及性别构成上具有良好可比性。全部病例均进行CDFI,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其中18例作了心肌核素显影检查。  相似文献   
33.
高血压左心室构型及其影响因素观察(摘要)陈金丽张廷杰文瑞莲吴治湘罗小敏罗俊近年研究证明左心室肥厚(LVH)是一极重要的诊断与预后指标,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对左心室肥厚进行更合理的防治。1对象与方法观察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29例...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在部分心肌病患者中,长期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疗法业已显示其效益。本文研究目的是:确立预测此类治疗方法反应的指针。作者使用血管扩张剂对14例有症状的特发性心肌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治疗时间5~13月,平均7月。按纽约心脏学会功能分类法(NYHA)判定:5例属4级,9例属3级。在继续使用洋地黄,利尿剂和其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告我院对老年性高血压(EHPT)在超声心动图上解剖形态及心功能改变两方面的研究结果,并探讨其意义及与临床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对象 (一)EHPT患者共90例,男6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1±5.9岁。收缩压(SBP)≥21.3kPa和/或舒张压(DBP)≥12.6kPa。平均病程14.1±7.1年。全部的EHPT患者均收入内科心血管病区住院观察治疗,作超声心动图(UCG)前1周停用影响心血管及血压的药物,检查时均为窦性心律。 (二)老年期正常对照组:30例(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65±5.5岁,均为排除心血管病之老年受检者。 (三)老年前期高血压组;30例,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50±4.4岁。SBP≥21.3kPa和(或)DBP≥12.6kPa。二、仪器和记录方法采用M及二维超声心动图仪,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和颈动脉波图。分别探测M型超声心动图之心底波群、二尖瓣波群、左室波群,并进行了  相似文献   
36.
为了估计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的准确性,作者对28例患者和20例正常人超声心动图的肺动脉瓣活动进行了研究。 28例患者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7—74岁。其中窦性心律22例,心房纤颤6例;心瓣摸病13例,先心病3例,冠心病  相似文献   
37.
一、概述由于二尖瓣与/或瓣下装置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以致心室收缩期时,二尖瓣叶向左房内膨凸,脱垂,伴或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称为二尖瓣脱垂。(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告15例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病的名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本文报告使用巯甲丙脯酸(CPt)治疗26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急性药物试验作用,并使用超声心动图(UCG)作为临床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观察CPt之心脏保护作用,26例高血压患者按“开博通治疗高血压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平均血压为21.88±2.01/13.8±1.63 kpa 治疗3~6月后其血压下降为19.56±1.87/12.48±1.16kpa。总有效率88%。其中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急性药物试验,显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