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2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经验。
  方法:入选我院2011-03至2013-11拟行TAVI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主动脉瓣环测量差异。根据CT测量结果选择植入瓣膜型号,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
  结果:15例患者术前CT测量主动脉瓣环短径(21.5±2.4)mm,主动脉瓣环长径(27.3±2.7)mm,瓣环平均内径(24.4±2.4)mm,左心室流出道长径(28.3±4.5)mm,左心室流出道平均内经(24.±3.5)mm;升主动脉内径(35.3±4.4) mm。置入A-Venus人工瓣膜26号瓣膜8例,29号瓣膜7例。CT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大于经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6个月随访,15例患者均未出现主动脉根部破裂、阻挡冠状动脉、主动脉瓣及瓣周中量及以上反流,有4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
  结论: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主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测量可准确有效评估主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为TAVI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术后肺动脉压力(PASP)的变化。方法入选94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TAVI手术。根据术前PASP分为两组,无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和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结果TAVI术后,无肺动脉高压组和肺动脉高压组PASP均降低。肺动脉高压组具有更小的主动脉瓣面积[(0.58±0.16vs 0.67±0.16)cm^2,P=0.014],更高的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60.8±17.3vs 53.9±17.2)mmHg,P=0.035],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11.6vs 3.9)%,P<0.001]和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13.9vs 1.9)%,P<0.001]发生率更高。结论TAVI术后1年,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3.
糖尿病心肌病是除外冠状动脉疾病或高血压等糖尿病继发性损害之外独立存在的特异性心肌损害,是糖尿病患者发展为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衰老和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密切,而研究证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家族可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寿命及代谢。现主要以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家族、衰老及糖尿病心肌病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展开本综述,以进一步阐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基因作为治疗靶点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旨在对比中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以下分别简称“中国标准”、“美国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方法:连续入选4家大型心脏中心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中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研究首先比较中美标准对入选患者的推荐结果。之后按中国标准推荐,将两种标准推荐不一致的患者划分为适宜组、不适宜组和可能适宜组,并根据实际接受的治疗将各组人群进一步划分为血运重建患者和药物治疗患者进行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和再发心绞痛入院。结果: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连续入选616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根据中国标准,1.3%(80/6165)未得到推荐;根据美国标准,46.2%(2851/6165)未得到推荐;47.0%(2900/6165)中美标准推荐不一致,其中95.0%(2756/2900)术前未行负荷试验。在中美标准推荐不一致的2900例患者中,911例根据中国标准适宜血运重建,血运重建与1年MACCE无显著相关性(校正后HR=0.91,95%CI:0.53~1.57,P=0.74);504例根据中国标准不适宜血运重建,血运重建与1年MACCE无显著相关性(校正后HR=1.15,95%CI:0.33~3.97,P=0.82)。结论:与美国标准相比,中国标准临床场景覆盖率更高,适用性更好。在中美标准推荐不一致的患者中,遵循中国标准推荐进行决策与1年预后的改善无显著相关性,中国标准对“未行负荷试验”患者的推荐可能仍需进一步论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初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即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发病早期血糖变化规律,及高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关系,以明确反应性高血糖变化规律并及早发现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治疗。方法:从2009-02到2009-09,连续入选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在发病48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7天连续6天清晨6点采集患者空腹血液,化验血糖浓度,在出院前进行OGTT,共纳入有效病例158例,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OGTT分类标准分为糖代谢正常者、糖调节受损者和新诊断糖尿病者;非糖尿病患者包括糖代谢正常者和糖调节受损者,评价血糖水平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变化规律。以入院第2天空腹血糖≥7.0 mmol/L为高血糖,评价高血糖与OGTT阳性的关系。结果:158例患者中糖代谢正常者占27.8%(44/158)、糖调节受损者占41.1%(65/158)、新诊断糖尿病者占31.0%(49/158)。所有患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4天降至正常水平,糖代谢正常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2天降至正常水平,非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在第3天降至正常水平。空腹高血糖与OGTT阳性一致性检验Kappa=0.338,P=0.000,在校正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第2天空腹血糖≥7.0 mmol/L都是糖尿病(OGTT阳性)的预测因素(风险比=4.75,95%可信区间2.304~9.79,P=0.000)。结论: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需要进一步通过OGTT及时发现合并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临床治疗;AMI患者反应性高血糖一般持续2~3天,如果存在持续高血糖提示患有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的可能性大。高血糖是患有糖尿病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6.
冠脉造影正常者的胸痛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胸痛而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中,有10%~30%造影结果正常。尽管向病人反复解释其并无冠心病,但以后随访仍有60%的患者主诉胸痛,其中20%患者要求再次住院治疗。虽多项调查研究均已证明此类患者预后良好,但发作性胸痛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精神上的负担,而且也因反复检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故对此病的深入了解与提高治疗水平是当前临床感兴趣的课题。此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或休息均有反复发作的胸痛或胸部不适,有时伴有向肩,背及上肢放射,甚至有出大汗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对药物治疗效果欠  相似文献   
117.
介绍一种经股静脉途径的冠状静脉窦插管技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姚康宝,陈纪林,刘海波,吴永健,杨跃进,乔树宾近年来,冠状静脉窦插管技术广泛应用于心导管造影室,用来测定冠状静脉窦血流量,抽取血标本测定乳酸含...  相似文献   
118.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药物支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理想的药物载体 药物携带载体是药物涂层技术的物质基础(图5),Sirolimus和Paclitaxel等药物不可能会自动吸附于金属支架上,即使有少量的吸附,遇到血流也会被很快的冲洗掉,因此需要一个载体储存它,并使药物以一定的速度释放.  相似文献   
119.
宋光远  吴永健  杨跃进 《医学综述》2008,14(24):3792-3797
临床广泛应用的再灌注治疗评价指标主要针对的是心内膜下冠状动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通过血流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开通,但由于相关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出现微栓塞,使近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反,另外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相关冠状动脉仍闭塞,但其灌注区的心肌微循环却可通过侧支循环得到灌注,预后良好。因此,如何预防及治疗再灌注中的微循环栓塞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关注,预示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进入了"后再灌注时代",即同样重视微循环灌注的时代。本文将回顾和展望微循环栓塞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120.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复杂,发病率高,预后不良。心力衰竭患者5年内死亡率高达40%~60%。心衰的生存率甚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慢性心力衰竭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重要问题之一。心力衰竭治疗目标是增加心输出量,减低心脏负荷,改善或消除淤血,缓解症状,防止心脏重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现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