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9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肖瑞卿  林武存  吴毅  张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11):1079-1079,1083
患者罗某,女,年龄40岁,汉族,1998年7月,以食道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收治我院消化科,T 36.3 ℃、P 83次/min、R 20次/min、BP 12/8 kPa.实验室检查WBC 8.1×109/L、RBC 2.33×1012/L、HB 61g/L、PLT 97×109/L.谷丙转氨酶13 IU/L、谷草转氨酶20 IU/L、碱性磷酸酶47 IU/L、直接胆红素3 μmol/L、间接胆红素12 μmol/L乙肝三对(-).7月19日申请输血,鉴定血型为A Rh(D)经木瓜酶(Liss)法配血相合,患者输注红细胞6 U,无不良反应.7月24日再次申请输血,上午输血2 U无反应,25日又申请输血,输血约150 ml,出现高热39.6 ℃、寒颤、高热、面色潮红、腰背痛、立即停止输血,无尿,考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实验室检查血中游离血红蛋白813 mg/L,尿中游离血红蛋白19 mg/L,即行血浆置换术,换出血浆4 200 ml,输入新鲜冰冻血浆2 000 ml无不良反应.做血型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甲状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84至1999年22例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22例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60%。年龄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可能与预后相关,而手术方式不影响治疗结果及预后,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结论:甲状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治疗应采取化疗辅助甲状腺及颈部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性的外科手术应避免,而仅作为病理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3.
遗传因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设计,采用Greenwood-Yule法和Haldane-Smith法,对172例PTC先证者及18例患PTC的亲属进行出生顺序分析.比较先证者一、二级亲属和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并进行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拟合检验,分析PTC是否具有家族聚集性.结果Greenwood-Yule法的分析结果显示,PTC出生顺序的实际分布与期望分布相近,各出生顺序的实际数与期望数的比值在1范围波动,表明PTC与出生顺序无关.Haldane-Smith法计算得C=|∑6A实际值-∑6A理伦值|/√∑V6A=0.567,P>0.05,实际值与期望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亦表明PTC与出生顺序无关.PTC患者的一、二级亲属和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08%、0.42%和0.09%,其中,一、二级亲属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P=0.044),二级亲属与人群患病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46),PTC患病率存在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一般人群的规律.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拟合检验结果表明,PTC在家系中的分布符合零截尾负二项分布(x2=0.13,P>0.05),PTC的发生存在家族聚集性.结论遗传因素可能是PTC的主要危险因素,PTC可能是一种多因子遗传病.  相似文献   
14.
吴毅  马萍 《职业与健康》2004,20(9):142-142
本组资料对2001年2月~2002年1月间有确切治疗结果的47例女性盆腔炎超声图像进行了总结,参考有关文献[1-3]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对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诊疗模式越来越侧重于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精准康复基于精准医学理念,将先进的诊断技术、精密的治疗仪器与传统经验相结合,通过个性化的功能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诊疗模式,显著提高临床实践的精确性,实现医疗效益最大化。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超声和无创性脑机接口都是近年来颇受瞩目的脑损伤后康复治疗技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安全、无痛、无创地改善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本文重点探讨上述4种治疗技术的作用机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和疗效分析,展望精准康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确立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指标。根据重点指标对71名医学基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发现教龄、课程性质等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显著,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医疗保健日益转向消费者模式,患者满意度评分已成为衡量医疗保健质量的重要标准。本研究旨在确定与脊柱门诊患者满意度较高相关的因素。本研究的受试者是门诊脊柱中心的200例患者,在每个新就诊患者来访后的三周内通过电话随访。所有受访者都回答了一项有25个问题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使用1~10的评分标准。应用线性回归分析以确定这些因素是否与提供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招募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恢复期(1—6个月)严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iTBS组和假刺激组。每位患者接受2周共10次对患侧M1的iTBS或假刺激干预。干预前、干预结束后第二天和1个月随访时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上肢Fugl-Meyer评分、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Barthel指数(BI)的评定和静息运动阈值(RMT)的测定。干预和评定均由经过专业培训后的专人完成。除干预实施者外,患者和所有涉及的研究人员均不知晓分组情况。结果:共有16例患者(每组各8例)完成了这项前瞻性、单中心、单盲、随机、假刺激对照的探索性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均能够耐受iTBS或假刺激。干预前后和随访时两组间上肢Fugl-Meyer评分、MSS、BI评分和健侧RMT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和1个月随访时的各项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但干预后和随访时的健侧RMT与基线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所有受试者干预前后和随访时均无法引出患侧第一骨间背侧肌(FDI)的运动诱发电位(MEP)。结论:对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严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增加iTBS刺激可能并不能在短时期内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健康被试者一侧初级运动皮层经持续短阵脉冲刺激抑制后与全脑其他灰质区域的功能连接变化。方法:采用持续短阵脉冲刺激(cTBS)对21例健康被试者的右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进行抑制。在cTBS干预前和干预后即刻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以右侧M1区受抑制最明显的区域作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灰质区域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右侧M1区种子点在cTBS干预前后与全脑其他区域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右侧M1区种子点在cTBS干预前与大脑广泛区域存在较强的功能连接,在cTBS干预后功能连接范围缩小、连接强度减弱,以右侧扣带回中部和左侧中央后回减弱最为明显,具有显著性意义(单个体素P0.001, GRF校正P0.05)。结论:健康被试者一侧运动皮层受到抑制后,与全脑灰质功能连接普遍减弱,尤以与同侧扣带回中部及对侧中央后回的功能连接减弱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