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为了解吴江市春季公共汽车的卫生状况,进一步规范公共汽车消毒工作,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及《实施细则》、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对吴江市城区的公交汽车进行随机调查,分为两个部分:25辆公交车环境采样和97名乘客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环境采样包括车内空气(检测细菌总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拉环、扶手、椅子采样;乘客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主要通过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解.结果 83.51%的人对公共汽车的卫生不满意,82.47%的人乘车后不洗手.采样150份样品,合格143份,合格95.33%,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空气细菌总数和座位.结论 该市的公共汽车卫生状况尚好,乘客卫生知识缺乏.乘客卫生习惯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构建科学、合理、整合的护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19级护理卓越创新实验班90人为试验组,随机抽取2019级1个护理本科班87人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人才培养,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着重加强护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比较两组护生的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试验组护生对创新实验班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试验组护生的CTDI-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护理创新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生对创新实验班临床见习、社区实践、技能练习、健康中国行动、帮助学习、提高能力、班级管理及总体情况均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 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可提高护生的护理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护理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对照组60例予复方硼砂溶液含漱治疗以观察两种方法治疗的疗效。结果: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组60例,治愈、好转、无效分别为35、22、3例;复方硼砂溶液含漱治疗对照组60例中分别为14、28、18例;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喉源性咳嗽能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CD40Ig基因(AdCD40Ig)在大鼠肝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供受体大鼠分4组,A:同基因移植组,B:免疫排斥组,C:AdLacZ对照组,D:基因治疗组。观察大鼠存活时间,CD40Ig、细胞因子水平和移植肝病理情况。结果 D组存活时间长于B、C组(P<0.05);CD40Ig浓度于术后7天达高峰;D、A组IL-2、IFN-γ水平较B、C组明显降低(P<0.05),D组IL-10较其他组明显增加(P<0.05);B、C两组术后出现中、重度排斥反应,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明显,D组汇管区轻度炎症,无明显血管损伤证据,病理评级较B、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Ig通过阻断CD40/CD40L通路,可延长移植肝存活时间,在受体内长期表达,减少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大鼠肝脏急性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通过药物利用研究相关指标对DRGs药品费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医院及医保部门对各组药品费用的管理提供方法与依据。方法:根据CN-DRGs分组方案,选取某院两年5个消化系统疾病非手术DRGs组。对各组住院费用及药品费用等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并对各组的抗菌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药物利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个DRGs组的药占比最低的为GU15组(43.85%),最高为GT19组(60.16%)。各DRGs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范围38.46%(GT19)~64.86%(GS11);药物利用指数范围在0.59(GU15)~0.78(GT19);使用强度范围在20.99(GU11)~53.28(GS15)。PPI的使用率范围51.65%(GT19)~97.83%(GS11);药物利用指数范围在1.35(GU15)~2.25(GS15);使用强度范围在61.57(GT19)~310.63(GS15)。结论:该院GT19、GU11和GU15组的PPI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品费用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利用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来进行DRGs分组的用药合理性评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hBMS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体外共培养对hBMSCs成骨作用及hUVECs成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鉴定hBMSCs和hUVECs,将hBMSCs及hUVECs按1∶1比例直接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和细胞相容性,Matrigel实验观察共培养对hUVECs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将hBMSCs成骨诱导7 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共培养对其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hBMSCs与hUVECs体外共培养细胞相容性良好,Matrigel实验显示共培养组形成的毛细血管状结构较单一细胞组多。成骨诱导的hBMSCs中,共培养组茜素红染色阳性,单一细胞组茜素红染色阴性。结论 hBMSCs与hUVECs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共培养体系中,未诱导的hBMSCs能促进形成毛细血管状结构,已成骨诱导的hBMSCs成骨矿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