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临床护理路径(CNP)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并已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作者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内镜介入治疗胰胆管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诊疗、护理有序,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人脐血血清对人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无菌条件下抽取新鲜脐血 ,经肝素抗凝、离心分离血清、灭活补体、微孔滤膜过滤制备人脐血血清 ,细胞按照一定浓度接种于DMEM / 2 0 %人脐血血清培养基 ,定期观察细胞生长并更换培养基。结果 细胞接种 2 4h后有少量梭形细胞贴壁 ,2周时细胞基本长满瓶底 ,细胞呈漩涡状排列。结论 在体外人骨髓基质细胞可在含人脐血血清的DMEM中增殖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引发的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智远  惠国桢  陆华  卢奕 《江苏医药》2003,29(11):832-833
目的 探讨因垂体腺瘤引发的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42例表现为高泌乳素血症的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 ,测定血清PRL水平 ,按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肿瘤最大直径分组 ,比较分析各组间血清PRL的差别以及各组间发病年龄的差别。结果 年龄、症状和肿瘤的病理类型分组之间的血清PR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0 0 5 ) ,性别上无统计学上的意义 (P≥ 0 0 5 ) ;性别、临床表现、肿瘤的病理类型分组之间的患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因垂体腺瘤所致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具有女性年龄轻、有症状的年龄轻、PRL腺瘤年龄轻的特点。患者的泌乳素水平与年龄、是否有临床内分泌症状的出现、肿瘤类型有关 ,但与患者的性别、肿瘤最大径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4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47例(积液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102例(非积液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5分、血肿量〉40 ml、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基底池受压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严重、血肿量大、CT表现为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位移≥10 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较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岩斜区病变由于其深在的解剖位置及周围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手术难度大,肿瘤全切率低,术后并发症多。我院自1997年6月~1999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幕上下联合乙状窦前岩骨入路切除巨大岩斜区肿瘤1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25~62岁。病程3~38个月。临床表现:①颅神经功能障碍7例,其中2例分别为听神经和三叉神经单根颅神经损害症状,其余5例均为多发性颅神经症状;②颅内压增高征6例;③步态不稳,对侧肢体肌力减退2例,肢体麻木1例。1.2 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  相似文献   
16.
前交通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总数的30%左右[1], 是颅内动脉瘤中较难处理的一类动脉瘤,前交通动脉(ACoA)复合体具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复杂,解剖学变异大,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穿支动脉丰富,损伤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各自的适应症、优缺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117例,其中手术治疗81例,血管内治疗36例。结果 手术治疗组治疗结果为优者78例(96.2%),中度残疾2例(2.6%),死亡1例(1.2%)。血管内治疗组出院时治疗结果为优者33例(91.7%),中度残疾1例(2.8%),死亡2例(5.5%)。结论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两种不同的微侵袭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高龄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高龄(大于70岁)患者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方法 回顾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对其临床特点、肿瘤病理类型、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疗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 无功能腺瘤占66.7%(16/24),巨大腺瘤占75%(18/24),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诉为进行性视力、视野障碍。术后无死亡,其中22例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5年,79.2%患者(19/24)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高龄垂体腺瘤以无功能巨大腺瘤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视力、视野障碍和垂体功能低下,经蝶窦显微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特别要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19.
分析手术治疗39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7例,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15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均采用翼点入路和显微手术。结果疗效优36例,良1例,差2例,无手术死亡。认为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显微技术.充分的术中降压和脑回缩,以及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