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在保证有效治疗的同时,降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治疗风险.初步评价ALL-2005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ALL-2005方案是在ALL-XH-99方案的基础上作出修改,结合患儿诱导治疗第35、55天骨髓微量残留病(MRD)检测结果 ,按低危、中危和高危分组,分别予以不同强度的化疗.统计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4月31日初发ALL患儿158例,分析其诱导缓解率、诱导治疗相关并发症、诱导治疗第35天、55天MRD水平及随访结果 .结果 根据分组标准,158例患儿中低危组59例,中危组93例,高危组6例.35 d诱导缓解率为98.1%.139例(88.0%)患者可找到MRD检测标志,诱导治疗第35天时137例患儿中94例MRD≤0.01%,占68.6%.43例(27.2%)患儿诱导期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合并重症感染进入ICU 2例(1.3%).诱导期因合并症死亡1例(0.6%).4例在治疗缓解状态下失访,失访率2.5%.全组复发17例,占10.8%,危组4例,中危组11例,高危组2例.诱导治疗第35天MRD≤0.01%组复发者占4.3%(94例中4例),MRD>0.01%组复发者占23.3%(43例中1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至2008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0(12~35)个月.预计30个月总体无病生存率为(81.6±4.5)%,低危组为(94.1±3.3)%.中危组为(82.8±4.4)%;诱导治疗第35天MRD≤0.01%组无病生存率为(91.0±5.4)%,>0.01%组为(67.1±9.5)%;第55天MRD≤0.01%组为(89.1±5.3)%,>0.01%组为(46.9±15.6)%.结论 ALL-2005方案诱导治疗期患儿的感染率和治疗相关死亡率低,诱导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均较高.诱导治疗第35天和第55天MRD水平对患儿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 K26基因扩增出626 bp大小片段,其长度与国内流行株差异明显,其氨基酸序列由14个氨基酸的基序重复排列组成,但个别位置发生氨基酸替代。K26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北京病例虫株与法国和西班牙的婴儿利什曼原虫相近,但与国内新疆、四川、河北等地的婴儿利什曼原虫虫株距离较远;ITS-1序列扩增出314 bp大小的片段,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属于同一分支。结论 该病例感染的为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且与国内其他流行区的虫株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3.
川芎挥发油作为川芎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部位,包括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松油烯-4-醇等成分,在抗氧化、神经保护、调节血管稳态、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上效果显著,同时,川芎挥发油还在促渗、保护软骨细胞、止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临床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治疗偏头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节滑膜炎等。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川芎挥发油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同产地、部位、提取方法的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川芎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情况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国药东风总医院接收的8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 根据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分为迟发性组34例和非迟发性组46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凝血功能, 并分析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颅脑损伤程度、凝血功能、入院到手术时间、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迟发性组患者TT、PT、INR以及APTT均明显高于非迟发性组患者(均P<0.05), PLT明显低于非迟发性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合并症、颅脑损伤程度重度、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入院到手术时间是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可能与合并症、颅脑损伤程度、凝血功能、入院到手术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人类DNA聚合酶ε基因POLE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癌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经组织学确诊的肺癌患者462例,以及相同地区,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对照466例,针对经筛选的5个SNP进行基因型检测,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基因频率与肺癌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吸烟在其中的影响。结果:病例组rs5744738基因频率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A/A纯合变异携带人群的患肺癌风险显著降低(校正OR=0.47,95%CI:0.25~0.91)。在分层分析中,60岁以上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显著下降(校正OR=0.28,95%CI:0.09~0.91),无患肿瘤家族史人群下降到0.42倍(校正OR=0.42,95%CI:0.19~0.90)。随着吸烟量的增加,G/G或G/A基因型人群肺癌风险显著升高。rs5744962变异位点(T→C)可提高非吸烟人群的患肺癌风险至1.75倍(95%CI:1.02~3.00)。结论:选取的5个人类POLE1基因SNP的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在携带rs5744738及与之紧密连锁的rs4883545、rs5744873突变纯合基因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而携带rs5744962、rs5745047突变基因位点的非吸烟人群患肺癌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76.
77.
管咏梅  万鑫浩  邹斌  吴文婷  陈丽华  朱卫丰 《中草药》2021,52(23):7138-7147
目的 基于中药整体观,以葛根Puerariae Lobatae Radix自身作为整体,考察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对葛根素溶解度及渗透性的调节作用,探讨单味中药所含成分发挥作用时的“自洽性”。方法 选取葛根中3种高含量黄酮类成分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染料木苷,设计人工多成分环境,采用平衡溶解度的研究方法考察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多成分环境下葛根素溶解度的变化;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对葛根素肠吸收的调节作用。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分背景、不同成分组合及其不同比例的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大豆苷和染料木苷对葛根素溶解度与渗透性均有一定的影响。采用递进式进行2成分及3成分背景的溶解度研究,表明葛根素溶解度和渗透性变化均存在“叠加性”和“饱和性”的特点,溶解性方面:以葛根自身成分为整体,在水溶液体系中各异黄酮类成分对葛根素溶解度提高了42.60%,在pH 7.4缓冲液体系中提高了18.62%。渗透性方面:葛根素的肠渗透性具有“叠加效应”。以葛根自身成分为整体,主要异黄酮类成分3''-羟基葛根素、染料木苷及大豆苷元对葛根素的肠渗透系数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Papp)、肠吸收速率常数(absorptive promoter,Ka)、肠吸收分数(intestinal absorption fraction,Fa)分别提高220%、236%、213%,即对葛根素的肠渗透性提升了约220%。结论 以上研究表明,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在人体作用时可能存在“叠加效应”,葛根素在葛根自身多组分环境中具有部分“自洽性”,从而改善了葛根素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我国棘球蚴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20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全国棘球蚴病报告病例的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16软件对报告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2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报告棘球蚴病病例66 040例,其中9个流行省份[新疆(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川、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和云南]报告65 340例,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98.9%, 22个非流行省份报告700例,占全国报告病例的1.1%。男性31 494例,女性34 546例。全国报告棘球蚴病例数从2004年的991例上升至2020年的3 650例,呈逐年增多的趋势(z=2.27, P <0.05)。非流行省份报告棘球蚴病例数从2004年的17例上升至2020年的56例,亦呈逐年增多趋势(z=4.1675, P <0.05)。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主要以≥20岁年龄组为主,占91.3%(60 271/66 040),年龄不足1岁11例,≥85岁200例;职...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9年6月西京医院收治的24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4例患者均有肝硬化病史,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力减低,部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异常.目前HM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