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提高PET/CT全身扫描低剂量CT的图像质量。 方法 采用CT性能模型测量CT值准确度和噪声,对模型进行两次扫描,扫描条件分别为:120 kV、120 mA和120 kV、300 mA。另随机选取行PET/CT扫描的受检者30例,按体重静脉注射18F-FDG 3.70 MBq,PET/CT全身扫描条件为:PET采用三维+飞行时间+点扩展函数重建技术,1.5 min/床位;CT采用螺旋扫描,120 kV,自动曝光控制技术(30~210 mA,噪声指数25)。模型图像和患者全身扫描CT图像分别按照常规方法和40% ASiR方法进行重建。 结果 模型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SiR方法获得的模型CT值标准差较常规CT图像重建方法降低了33.0%(t=27.76,P < 0.01),正常组织(脑、肺、纵隔、肝脏和椎体)和病灶(脑、肺、纵隔、肝脏和椎体)CT值标准差平均分别降低了21.08%(t=23.35,P < 0.01)和24.43%(t=16.15,P < 0.01),而肝脏正常组织和肝脏病灶分别降低了51.33%(t=34.21,P < .01)和49.54%(t=15.21,P < 0.01)。 结论 采用ASiR技术明显降低了PET/CT全身扫描低剂量CT图像的噪音,提高了CT图像质量,使其适用于定量分析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2.
18F-FLT和18F-FDG PET/CT SUVmax鉴别诊断肺结节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FL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在肺结节良恶性定性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6个PET/CT中心对肺结节样病变开展了18F-FLT和18F-FDG PET/CT显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共有55例患者被纳入该研究[男33例,女22例,年龄(53.3±17.1)岁],所有病例均行2种显像剂显像,并通过病理检查或随访确诊.对2种PET/CT显像结果分别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良性病变39例,恶性病变16例.(2)以病理检查或随访结果作为肺癌确诊的"金标准",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单独以18F-FDG的SUVmax>2.5和18F-FLT的SUVmax>1.35为阈值,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15/16)、25.6%(10/39)、45.5%(25/55)和93.8%(15/16)、41.O%(16/39)、56.4%(31/55);18F-FDG及18F-FLT双盲和集体阅片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5%(14/16)、59.0%(23/39)、67.3%(37/55)和68.8%(11/16)、76.9%(30/39)、74.5%(41/55);18F-FDG+18F-FLT双盲和集体阅片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3%(13/16)、87.2%(34/39)、85.5%(47/55).(3)18F-FDG诊断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18F-FLT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4)55例病例的18F-FLT、18F-FDG的SUVmax Pearson相关系数(r)=0.614,P<0.05,表明二者呈线性相关.结论 18F-FDG诊断肺癌的灵敏度较18F-FLT高,但特异性低;18F-FLT的诊断能力较18F-FDG好;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联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结合PET/CT中低剂量CT得到的CT征象和^18F—FDG最大SUV值提高对肺癌诊断准确度。材料和方法:多中心临床实验中16例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人和39例非肺癌肺占位病人,对其7项CT征象及病灶SUV值进行判定,并对得到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PET/CT中低剂量CT的扫描条件下,病灶的分叶征、长毛刺征、周围病灶、淋巴结肿大及^18F—FDG摄取被引入回归模型,其中分叶征、长毛刺征和^18F—FDG摄取对病变判断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回归模型诊断效能为灵敏性68.8%、特异性94.9%、准确性87.3%。结论;CT征象对最大SUV值法诊断肺癌具有修正作用,其中长毛刺征和周围病灶的观察能明显降低最大SUV值法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34.
PET飞行时间技术的现状和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ET和PET/CT在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目前PET图像的分辨率还不能满足所有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的需要,即使微型(动物)PET(micro—PET,mPET)系统的空间图像分辨率也未真正达到亚毫米水平,低于CT、MR和超声等影像设备。这一不足不但影响对小病变的探测,而且影响与CT、MR融合影像的质量,尤其不利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如何在提高PET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保证理想的系统灵敏度,  相似文献   
35.
吴文凯 《四川医学》2013,34(5):624-625
目的探讨适用于可行局部手术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经肛门括约肌行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年复发率、5年存活率。结果术后病理学诊断显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4例,直肠类癌12例,直肠早期腺癌6例,直肠间质瘤2例,直肠息肉6例。全组术后无发生肛门失禁者。直肠癌的患者术后存活逾5年者达94.8%,5年复发率为8.6%。结论经肛门括约肌局部切除适用于可行局部手术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36.
~(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53)Sm-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EDTMP)治疗41例多发性骨转移癌,其原发癌均有病理检查证实,按14.8~29.6MBq/kg计算,每次剂量范围740~2109MBq.一般病人接受1~3次治疗,1例接受5次.两次治疗间隔3~5周.止痛有效率为92.7%(38/41),治疗后部分病人骨转移灶缩小变淡和消退.文中讨论了剂量、不良反应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等,认为用~(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疗效好,副反应小,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在PC机上实现高精度的PET与MRI三维脑图像配准。方法 采用最大互信息法对6例患者PET和MRI三维脑图像进行刚体配准。使用归一化互信息作为相似性量度。在互信息计算过程中,使用Powell多参数优化法和Brent一维搜索算法。为加快配准速度,使用了多分辨金字塔方法。采用基于坐标的阈值选取方法对PET图像进行分割预处理,消除星状背景伪影。结果 配准误差平均值为2.6mm,误差中位数平均为2.7mm。结论 配准视觉效果良好,评估证明该算法可达亚体元级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38.
基于薄板样条的医学图像弹性配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刚体配准是神经外科和放疗计划设汁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使用薄板样条方法,利用两个对应标志点集对眼底、脑等多种医学图像进行弹性配准。其中,弹性插值法是将两个点集绝对对齐,常会出现严重的局部畸变;而弹性近似法充分考虑了整体平滑性的要求,对定位有误差的标志点约束的图像配准更为优越。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上述两种方法获得了很好的配准效果?  相似文献   
39.
在3D多模医学图像的配准方法中,最大互信息法精度高,鲁棒性强,使用范围广,本文将归一化互信息作为相似性测度,采用不同的采样范围和采样子集,使用Powell多参数优化法和Brent一维搜索算法对3DCT,MR和PET脑图像进行了刚体配准,为了加快配准速度,使用了多分辨的金字塔方法,对PET图像采用基于坐标的阈值选取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预算法,消除了大部分放射状背景伪影,美国万德贝尔大学对结果进行的评估证明配准精度可达亚体元级。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前路经椎体打孔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transcorporeal approach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TPECD)不同角度、直径的椎体骨隧道对C4椎体上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集1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颈部CT图像,建立C2~T1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选择C4椎体按破坏和不破坏终板2种方式和不同打孔直径建立AB 2组模型(A6、A8、A10和B6、B8、B10)。对各模型施加1 N/m扭矩模拟颈椎屈曲运动,分析不同打孔方式和不同打孔直径对C4椎体上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①云图显示A组椎体上终板开口边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B组B10模型终板前份出现少量应力集中,其余模型无明显应力集中。2组模型上终板的应力集中范围和应力最大值均随钻孔直径增加而增加。2组模型C4上终板应力最大值分别为A6:11.51 MPa、A8:17.33 MPa、A10:18.49 MPa和B6:2.57 MPa、B8:2.89 MPa、B10:3.65 MPa。②分析2种打孔方式在颈椎屈曲载荷下终板前后份的Mises应力分布。B6模型C4上终板前后份应力与正常模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8模型C4上终板前份Mises应力与正常模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模型与正常模型存在明显差异(P=0.000)。③对各模型C4上终板进行骨折风险预测,结果提示A组模型上终板均存在不同数量的骨折高风险单元(A6:0.8%;A8:2.3%;A10:7.2%),而B组模型上终板骨折风险较低。结论:ATPECD手术所建立的2种类型的骨隧道中,破坏上终板的骨隧道会导致终板开口边缘应力集中及终板骨折风险,而不破坏终板的骨隧道可以避免上述风险。为了将终板骨折风险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不破坏终板的骨隧道应控制直径在椎体前缘高度的2/3以内,破坏终板的骨隧道应控制直径在椎体前缘高度的1/2以内,并且应避免破坏终板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