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丹芍汤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小儿皮肤型过敏性紫癜 (HSP) 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68 例皮肤型 HSP 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 34 例。2 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芍汤治疗,2 组均以 10 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比较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 (CD3+、CD4+、CD4+/CD8+) 的变化,观察 2 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 76.4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疹、瘙痒、皮肤疼痛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CD3+、CD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和初始抗菌治疗用药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出院的所有病例,选取入住ICU时有确切感染证据并在当日接受抗菌治疗病例,对患者感染状况、初始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标本送检信息和病原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841例出院病例中,443例入住ICU时有确切感染证据并接受初始抗菌治疗,其中仅30例(6.8%)在初始抗菌治疗前已有病原学送检结果.369例入住ICU时有感染部位的微生物样本可采,360例(97.6%)在入住ICU 3 d内有送检.送检标本以痰最多(占56.4%),其次为血标本17.4%,但仅有119例(33.1%)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完成标本采样.进一步分析接受初始广谱抗菌治疗的269例患者,入住ICU头3d也仅有33.5%病例是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完成标本采样;与使用前采样相比,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后采样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耐药菌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等检出率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后采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收住ICU的感染患者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前病原学证据缺少,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虽高但普遍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后采样,且以痰等非无菌部位标本为主,降低了病原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每天持续和间歇性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预防儿童哮喘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年龄3~5岁哮喘患儿86例,根据患儿家庭经济状况、依从性等因素分为A组(n=42)和B组(n=44)。A组患儿在无症状的哮喘维持治疗期给予1次/d低剂量(0.5 mg)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吸入混悬液;B组患儿在哮喘维持治疗期无症状时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父母在观察患儿发生气喘症状前,确认有前兆呼吸道疾病症状或表现时(如咳嗽、鼻塞、流涕、胸闷等),即开始给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给药方案为间歇性高剂量方案(在先于喘息发作的早期呼吸道疾病症状即开始吸入布地奈德吸入混悬液,剂量1 mg,2次/d,持续7 d)。研究以哮喘急性发作需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终点。观察2组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用药的急性发作频率的差异,首次急性发作的时间、第2次急性发作的时间及治疗失败率,呼吸道疾病期间的症状和急性发作期间的症状。结果对于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每天低剂量布地奈德方案并不优于间歇性高剂量布地奈德方案。结论布地奈德吸入混悬液1 mg,2次/d、间歇性高剂量雾化吸入治疗,连续7 d用于预防儿童哮喘发作时具有有效性,疗效与1次/d低剂量(0.5 mg)持续吸入无明显差异,而且间歇性高剂量方案中布地奈德平均暴露量比每天持续吸入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CPAP联合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为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60例,在生后4~6h内给予CPAP,联合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为2005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条件相同的仅给予CPAP而未使用雾化吸入的肺透明膜病患儿55例.结果 治疗组60例肺透明膜病患儿中出现症状加重需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进一步呼吸支持的仅5例,其中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2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3例;对照组55例出现上述情况的达20例,其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15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5例.结论 CPAP联合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有显著疗效,方法简便,节约经济,创伤少,患儿后期恢复快,值得在基层医院及专科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头孢克肟胶囊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头孢克肟胶囊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急性咽炎风热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指标水平。结果:治疗5 d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P<0.05)。2组咽痛、咽部干燥灼热、吞咽不利、发热、恶寒、口渴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6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咽痛、咽部黏膜红肿、咽部灼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4项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6%,与对照组6.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利伐沙班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下肢骨手术患者共94例,按使用药品不同分为Ⅰ组(利伐沙班片10 mg,po,qd)和Ⅱ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4 000 IU,ih,qd)。比较两组术后出血情况,用药前后各项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数据、深静脉血栓(DVT)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0.05),停药后恢复正常,其他各项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无明显变化。Ⅰ组发生大出血1例,Ⅱ组3例;Ⅰ组未发生DVT,Ⅱ组发生3例,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预防DVT的发生效果良好,比低分子肝素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期间流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使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65例,将其分为流涎组81例与非流涎组184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氯氮平血药浓度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氯氮平治疗期间流涎的影响因素。结果 流涎组与非流涎组性别、吸烟情况、氯氮平日剂量、氯氮平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剂量(C/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吸烟、氯氮平日剂量、氯氮平血药浓度、C/D值是导致患者流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氯氮平血药浓度升高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流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定期开展药学监护并识别氯氮平相关流涎的风险患者,以提高氯氮平治疗的安全性或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570例行可弯曲支气管镜(FB)术儿童的临床资料,探讨FB在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儿科行FB检查及介入治疗术的5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70例患儿中,术后综合诊断的疾病构成为:气管支气管内膜炎433例(75.96%),气管支气管异物42例(7.37%),喉软骨软化41例(7.19%),塑型支气管炎18例(3.16%),气管/支气管软化7例(1.23%),声带麻痹6例(1.05%),先天性气管食管瘘3例(0.53%),声门下狭窄3例(0.53%),气管狭窄3例(0.53%),舌根囊肿3例(0.53%),声门下血管瘤2例(0.35%),原发性纤毛运动不良症2例(0.35%),烟曲霉菌性肺炎2例(0.35%),会厌囊肿1例(0.18%),声门囊肿1例(0.18%),喉蹼1例(0.18%),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1例(0.18%),后鼻孔闭锁1例(0.18%)。病原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占比最大。结论 FB检查大大提高了儿童疑难和急危重疾病的诊断速度和准确率,减少了误诊、漏诊,结合经FB介入治疗术可微创、高效、安全地治疗上述疾病。因此,FB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