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现代医院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创新已成为医院管理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医院管理模式、管理地位、管理职能及管理手段的改进提高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医院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进而结合当前管理经营理念的研究成果,时医院经营理念做了理论阐释。笔者认为,树立医院经营理念要建立一套涵盖经济补偿、竞争、分配激励、自我约束与质量保证机制的科学的管理经营机制。并在医院管理经营实践中采用成本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分级核算及资本运营等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2.
论述了"通法"不仅运用于腑病的治疗,同样适用于治疗脏病,而且通法不一定都是通便,主要是祛除病邪.所以,脏病用通法的适应范围--病、症、证相当广泛,主要从3个方面予以阐述(1)以7种通法适宜于脏病治疗予以分类;(2)根据气、血、水、湿、痰、瘀、石7种病因及病机可用通法治脏病的多种病、症、证;(3)通过临床运用案例,进一步说明脏病使用通法亦属常用之治法.  相似文献   
23.
论述了《周易》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典范,中医学是我国古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语言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但名同义异。从三个方面对照说明:1、经《周易》的简介使人们明了阴阳八卦的实质是当时的占I、筮书;2、从《周易》的中心内容的概念、要素、观点来看,饱含古代的朴素唯物辩证法观;3、中医学在《周易》的渗透和影响之下,经过了借鉴、沿用的历程,终于跳出了阴阳八卦的圈子,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实、提高,使之成为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4.
吴忠文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02-2004
从《伤寒论》的68条原文中思考,觉得张仲景的临床思维中饱含着很强的哲学理念,故结合现代唯物辩证法的哲理,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的方面;突出量和质变化的规律;重视内因起决定作用;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四个方面,辨析《伤寒论》的主要哲学思想所在,来启发、指导和唤起现代中医界运用辩证法宇宙观联系临床实践,达到更好地运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5.
李××,女,46岁,武汉市东湖织布厂干部.1978年9月10日初诊. 声音嘶哑八月余。经本厂及武汉十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声嘶渐加重。精神疲倦,纳谷不香,口渴少饮,夜间感咽燥不适,失眠多梦。大便干结三日一行,小便正常。院外  相似文献   
26.
以两汉选举法渐变;汉魏王叔和皇甫谧考;汉代官制频繁更易;中平至建安年间历任长沙大守等有关史料为依据,考证张仲景不为长沙大守。  相似文献   
27.
<伤寒学>之名称,源于熊曼琪主编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教材的命名.该书称:"<伤寒学>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学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28.
臌胀方加味合二甲散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臌胀方加味合二甲散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56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臌胀方加味和二甲散,40d后观察对比疗效。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23.2%、85.7%,对照组分别为9.1%、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及肝脾B超声像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臌胀方加味和二甲散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9.
例一:吴××,女,62岁。因突然晕仆,不省人事,右侧偏瘫十一天,经当地中医治疗无效,于1975年8月20日入院。患者昏不知人、眼闭、口噤,左手握固,有时躁动,四肢不温,右侧偏瘫,鼾声重浊,舌质淡紫,苔厚腐腻,六脉滑而有力,大便已五日未行。血压170/130。辨为中风闭证。急以化痰降浊、镇肝潜阳法。用天麻钩藤饮加生石决明20克(先煎)、鲜竹沥30毫升(兑服),连续鼻饲五剂。药后它证依然,仅血压降为150/110。分析为开窍化痰之力不足,腑气未行,因而难以苏醒。宗原方加减为:天麻12克,钩藤18克,地龙、桃仁各10克,连翘12克,石菖蒲6克,丹参25克,  相似文献   
30.
1 校勘溉况 1.1 校勘版本 (1)底本:<金匮玉函经>(以下简称<经>),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校正医书局校正本,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陈士杰雕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