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对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病人血清VEGF进行分析。 1999年 3月至 8月间 ,5 1例先心病病人中 2 3例肺高压 ,平均肺动脉压 (38 70± 10 82 )mmHg;2 8例肺动脉压正常病人 ,平均肺动脉压 (16 42± 2 0 3)mmH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5 1例病人的血清VEGF浓度并分析计算。结果 肺高压组病人血清VEGF平均 (2 91 70± 197 6 6 )pg ml,肺动脉压正常组病人血清VEGF浓度 (38 5 6± 2 2 2 5 )pg 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VEGF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结论 VEGF在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中起保护作用 ,先心病病人血清VEGF浓度升高 ,提示VEGF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去细胞牛颈静脉血管经氨等离子表面改性后接枝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赖氨酸(GRGDSPK)肽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A组:去细胞牛颈静脉经过氨等离子预处理后与GRGDSPK肽在液相溶液中作用;B组:去细胞牛颈静脉直接与GRGDSPK肽在液相溶液中作用。连续震荡漂洗条件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0 h、4 h GRGDSPK肽在2组材料表面的分布特征。结果在溶液作用下,随时间延长,氨等离子处理接枝荧光GRGDSPK-FITC肽的牛颈静脉血管表面肽荧光未见丧失;而物理吸附GRGDSPK-FITC肽荧光显著丧失。结论氨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用于生物衍生材料去细胞牛颈静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3.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改进及其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优化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的方法,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为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种子细胞。[方法]改进的胶原酶Ⅰ型灌注法分离HUVEC,用含胎牛血清及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光镜、免疫组化法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的HUVEC体外培养7~10d左右可长成单层,光镜下为多角形,呈铺路石状排列,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结论]改进的胶原酶Ⅰ型灌注法所分离细胞数量多,易成活,且为具有细胞生物学功能的HUVEC。 相似文献
84.
电视胸腔镜手术7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该院自1999年2月-2000年5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70例,手术方法一般采用2-3个约1.5cm小切口作为置镜孔和操作孔。肺叶切除或动脉导管结扎以附加小切口(约6-8cm)完成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肺大泡切除或缝扎术18例,肺叶切除30例,肺结核瘤肺楔形切除2例,胸膜结核切除2例,胸膜肿块和纵隔肿块组织活检各1例,纵隔肿瘤切除6例,损伤性血胸血凝块清除术3例,肺裂伤修补术2例,动脉导管结扎术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转开胸手术4例,占5.7%,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持续性肺漏气>7d,复张性肺水肿共8例,占11.4%。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我们认为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在电视下经胸壁小孔采用End-GIA切割缝合既牢靠又快速。肺癌作为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应附加小切口在电视和直视下进行。下肺静脉和支气管残端可用Endo-GAI切割缝合,也可按常规方法处理。VATS胸内探查发现肺部肿块较大,预计标本切下后从附加小切口取出困难,或纵隔深层淋巴结肿,大或支气管扩张胸膜广泛性致密粘连,或术中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均应及时中转开胸手术。纵隔囊肿无论大小一般宜VATS切除,但如前纵隔恶性胸腺瘤或大的畸胎瘤应传统开胸手术。动脉导管结扎宜附加小切口在电视直视下或直视下分离结扎,用钛夹夹闭动脉导管时有时可能滑脱,以双重粗线结扎安全可靠。VATS因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适合于高龄高危患者。VAT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新科,只有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电视下操作技术,才能将这一新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85.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纠治术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手术以及术后处理方法。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8月,对122例3岁以内TOF患儿采取TOF纠治术,平均年龄为19.7±2.5个月,平均体重为12.7±2.2kg。术前均行超声心电图或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根治性手术,部分病例以自体心包或带瓣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对合并畸形者作相应处理。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5例(4.1%),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恢复顺利。结论对症状显著的TOF患儿应尽早手术纠治,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术后监护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目的采用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方法评价口服波生坦(Bosentan)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Fontan术后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系统性检索2018年12月以前,Pubme、EMBASE以及循证医学数据库关于先天性心脏病Fontan术后患者接受口服波生坦治疗的研究文章。用Review Manager version 5.0(Cochrane Collaboration)和加权均数差分析所获取的数据并评价波生坦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来源于5篇文献的83例接受Fontan手术的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最短16周的波生坦治疗,并表现出对该治疗的良好耐受,没有出现肝酶水平的显著升高(3倍于正常水平)。波生坦治疗前后,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峰值摄氧量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口服波生坦治疗对于Fontan术后患者是安全的,能够获得良好耐受。由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以及本研究的局限性,口服波生坦治疗在Fontan术后患者中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改良超滤(MU F)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手术治疗、体重<10kg的室间隔缺损(V 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22例,按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10例,尾数为奇数者)和实验组(12例,尾数为偶数者)。对照组体外循环(CPB)结束后不行MU F,实验组于CPB停机后行MU F,超滤时间10~15m in,超滤流量10~15m l/m in.kg。分别于术前、CPB停机时、CPB后15m in/MU F结束时、术后2h和24h 5个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2.5m l,采用M DK-3200双通道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MU F结束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屈服应力、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中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和卡松粘度均较对照组CPB后15m in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U F可明显提高CPB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婴幼儿CPB后采用MU F,其血液粘度高于未行MU F患者。 相似文献
88.
小切口不阻断主动脉下心脏畸形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胸部正中小切口(4~8cm)、部分胸骨切开、体外循环不阻民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或室颤技术,对72例先天性心脏畸形病儿进行矫治。结果表明该术式简单易行,无并发症,美容效果良好。适合小儿心脏畸形修补。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观察去细胞及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对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09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将新鲜牛颈静脉纵形剪开成血管片,横行切取牛颈静脉血管片成6根血管条,随机分为6组,新鲜组,去细胞组,及根据不同的光氧化处理时间将去细胞结合光氧化处理组分为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12,24,36和48h组。②通过测定处理前后的组织厚度、热皱缩温度、抗张强度及组织蛋白提取分析来比较组织稳定性。结果:①各组在处理前后的厚度:去细胞处理后血管片比处理前变薄[(0.36±0.85),(0.43±0.94)mm,P<0.05],而去细胞再光氧化处理后的血管片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②各组血管片组织稳定性评价:去细胞组热皱缩温度及抗张强度比新鲜组、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12h组、24h组、36h组、48h组明显降低[热皱缩温度:(69.75±0.54),(72.50±0.53),(73.80±0.59),(74.40±0.46),(75.10±0.21),(75.20±0.26)℃,P<0.05;抗张强度:(3.13±0.94),(5.19±0.65),(4.54±0.88),(4.67±0.60),(5.55±0.43),(5.80±0.82)MPa,P<0.05];经光氧化处理后热皱缩温度上升且高于新鲜组(P<0.05);而最大应力与新鲜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组的组织蛋白提取量明显少于新鲜组及去细胞组,且随光氧化反应时间延长,组织蛋白提取量逐步减少。结论:去细胞处理降低了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而经光氧化进一步处理后组织稳定性增强,且随光氧化时间延长组织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