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1篇
肿瘤学   3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 30年来对浆细胞肿瘤采用马法兰为主的化疗加支持疗法 ,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总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近 3年国外研究发现酞胺哌啶酮 (thalidomide ,反应停 )对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 (MM)有治疗作用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5月我们应用反应停治疗老年浆细胞肿瘤 5例 ,旨在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1 临床资料  反应停治疗浆细胞肿瘤 5例 ,年龄 62~ 70岁 ,男 3例 ,女 2例 ,按国内标准确诊[1] 。初治 2例 ,难治复发 3例。多发性骨髓瘤 (IgG型 ) 4例 ,浆细胞性白血病 1例。白红蛋白 (Hb) 42~ 80g·L-1,1例浆细胞…  相似文献   
32.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最主要的感染性并发症之一。CMV病一旦发生,病死率很高。为了降低患者CMV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移植成功率,对移植患者进行抗CMV的预防性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异基因骨髓移植后CMV感染的预防性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经过现代的综合治疗方案,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也可取得80%以上的完全缓解(CR)率,与儿童ALL的CR率基本接近;但5年的总体生存率则仅30%~40%,远逊于儿童ALL,复发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的最主要原因.对微小残留病(MRD)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我们了解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对疾病缓解质量和复发几率的判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已经成为评价ALL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了在成人ALL患者中MRD的检测标记以及不同时间点的MRD监测对预后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4.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伴上消化道出血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nse,GVHD)多影响胃、小肠和结肠,至食管者较少见。上消化道的主要症状包括厌食、恶心、呕吐,少数可出现胃肠道出血。我院使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成功治疗1例Ⅳ度GVHD伴胃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DNMT3A、FLT3-ITD合并NPM1基因突变的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类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109例正常核型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其中DNMT3A/FLT3-ITD/NPM1+AML患者共25例,单独FLT3-ITD+ AML患者共32例,单独NPM1+AML患者24例,单独DNMT3A+ AML患者28例.结果 25例DNMT3A/FLT3-ITD/NPM1+ AML患者平均年龄46岁,伴有高白细胞(81.7×109/L)及较高的骨髓原始细胞(66.3%).其中,17例选择大剂量化疗,8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DNMT3A+、FLT3-ITD+、NPM1+AM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例DNMT3A/FLT3-ITD/NPM1+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17.65%,3年无病生存率为13.88%,与DNMT3A+、FLT3-ITD+、NPM1+A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9 9、0.036 1、0.013 4),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NMT3A、FLT3-ITD合并NPM1基因突变的正常AML患者往往合并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脂质体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PD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初治MM,采用PDD方案: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脂质体多柔比星40 mg,第1天,地塞米松20 mg,第1-2,4-5,8-9,11-12天,每4周1个疗程,共2-6个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平均接受(4.1±1.1)(2-6)个疗程,有效率为25例(96%),2个疗程有效率23例(88%)。26例2个疗程达严格意义完全缓解(sCR)4例(15%),完全缓解(CR)8例(31%),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8例(31%),部分缓解(PR)3例(12%),轻微反应(MR)2例(8%),疾病稳定(SD)1例(4%)。骨髓瘤细胞、血清单克隆M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改变,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其次为胃肠道反应,便秘。另外,周围神经病变(PN)较为多见。结论PDD方案治疗初治M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
内镜在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在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发生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5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怀疑存在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时给予胃镜和(或)肠镜检查,同时,在胃窦、直乙状结肠及病灶明显处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厌食、恶心、呕吐、水泻、腹痛等,少数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胃黏膜呈水肿、充血、红斑及糜烂坏死。肠镜下结肠黏膜表现为弥漫性、连续性的水肿、充血和糜烂,可有浅表溃疡形成。组织学检查可见特征性的隐窝上皮细胞凋亡、缺失和淋巴细胞浸润。其病理变化可呈弥漫性或局灶性。结论内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的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38.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机体的一种感染状态,临床表现包括三个类型: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即侵袭性真菌病(IFD).IFD是IFI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近20余年来,随着疾病谱及治疗模式的变化,IF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1].而恶性血液病患者常因伴有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高危因素,更成为罹患IFI最主要的人群.现就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现状和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是WHO关注的全球社会公共问题之一,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江西、湖南、四川、重庆、福建、香港、澳门及台湾是β地贫的高发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输血依赖型β地贫(TDT)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进步,TDT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及管理,患者的寿命得到了极大的延长,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TDT(特别是成年TDT)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参考最新的国际地中海贫血联盟(TIF)的指南及我国以往的专家共识和相关文献,形成这部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TDT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如何防治复发是移植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是移植后复发防治中首选的过继免疫治疗手段。本文就DLI效应的可能机制、DLI治疗时机和策略、DLI疗效的影响因素、DLI剂量与方式、常见并发症以及优化的DLI策略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